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體重增長和攝奶量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袋鼠式護理模式對早產兒體重增長和攝奶量的影響。方法 60例早產兒,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袋鼠式護理。比較兩組早產兒在干預2、4周后的體重增長情況和平均攝奶量情況。結果 入院時, 兩組的體重和每天攝奶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4周后, 觀察組的體重分別為(1.45±0.28)、(2.21±0.32)kg, 明顯重于對照組的(1.30±0.25)、(1.92±0.40)k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4周后, 觀察組的攝奶量分別為(410.6±15.1)、(582.7±25.3)ml/d, 明顯多于對照組的(328.3±13.8)、(521.5±23.2)ml/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早產兒實施袋鼠式護理模式, 有利于促進患兒的成長, 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袋鼠式護理;早產兒;體重;攝奶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angaroo nursing on weight gain and milk intake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remature infa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kangaroo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weight gain and average milk intake after 2 and 4 weeks of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s   At admission,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weight gain and milk intake (P>0.05). After 2 and 4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eavier body weight as (1.45±0.28) and (2.21±0.32) kg than (1.30±0.25) and (1.92±0.40) kg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2 and 4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more milk intake respectively as (410.6±15.1) and (582.7±25.3) ml/d than (328.3±13.8) and (521.5±23.2)ml/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Kangaroo nursing mode for premature infant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children, and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Kangaroo nursing; Premature infants; Weight; Milk intake
  早產兒是指出生孕周<37周(≤259 d), 體重在<2.5 kg的新生兒。早產兒在新生兒中死亡率及遠期健康問題發生率均較高。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 我國將會迎來生育高峰, 加上高齡產婦加入生二胎行列, 早產兒出生率將會出現階段性升高。一些早產兒在成長期間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視力、聽力、智力等方面, 其發生率高于健康新生兒。由于早產兒機體發育較差, 出生后易因各種意外導致死亡, 為防止疾病、死亡、體溫過低、感染等情況, 需對其進行特殊照顧。袋鼠式護理(kangaroo mother care, KMC)即皮膚接觸護理, 該護理模式從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起來, 其主要內容是將新生兒放置在母親懷里, 讓新生兒充分接觸母親的皮膚。該護理方式不僅可以穩定新生兒的生命體征、緩解疼痛、促進睡眠及神經系統的發育、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提高存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 還可以加強親子關系、促進母乳喂養、緩解母親產后焦慮情緒等。因此, 對早產兒實施袋鼠式護理無論是近期還是遠期都具有深遠的意義?,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本院新生兒科收治的60例早產兒。納入標準:①符合《早產兒管理指南》相關診斷標準;②早產兒父母親一方或雙方, 可提供或協助進行袋鼠式護理;③早產兒僅早產, 無其他疾病。排除標準:①早產兒父母存在精神方面疾病;②患有先天性疾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早產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   1. 2 方法
  1. 2. 1 觀察組 觀察組早產兒實施袋鼠式護理干預:①研究人員通過講座、健康宣教等方式對早產兒父母進行技術上的支持;②早產兒住院期間, 應充分了解袋鼠式護理的益處和風險。并且護士在早產兒住院期間每天早上9:00~10:00, 下午15:00~16:00分別協助家屬進行1次皮膚接觸, 1 h/次;③在新生兒重癥監護中心(NICU)旁設立獨立房間, 室溫26~28℃, 濕度適宜, 由經過培訓護士指導家長仰臥在靠椅上, 患兒赤裸全身, 俯臥于家長裸露的胸口, 用手拖住患兒臀部, 另一手扶住背部, 防止滑落, 患兒背部裸露部分覆蓋毛毯。此過程中全程監測并記錄患兒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攝奶量、體重;④出院后指導家屬堅持2次/d的袋鼠式護理直到日齡滿40 d。
  1. 2. 2 對照組 對照組早產兒僅接受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心率監測、血壓及脈搏等生理指標測量、哺乳指導、皮膚護理等。
  1. 3 觀察指標 本研究主要通過生物醫學測量法收集資料。研究的觀察指標為早產兒體重增長和每天攝奶量, 主要采用體重秤來進行資料收集。記錄早產兒干預開始后2、4周的每天攝奶量, 干預后2、4周的體重。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入院時, 兩組體重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4周后, 觀察組的體重分別為(1.45±0.28)、(2.21±0.32)kg, 明顯重于對照組的(1.30±0.25)、(1.92±0.40)k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4周后, 觀察組的攝奶量分別為(410.6±15.1)、(582.7±25.3)ml/d, 明顯多于對照組的(328.3±13.8)、(521.5±23.2)ml/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 由于產科醫療技術的進步及新生兒圍生期的搶救水平提升, 極大地提高了早產兒的出生率及生存率。但早產兒發育相對于健康新生兒來說較差[1], 出生后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在提高早產兒存活率的同時, 更應該關注這些患兒的生存質量, 改善其預后。采取早產兒發育支持護理、袋鼠式護理等支持性護理可有效提高早產兒的護理質量。
  3. 1 袋鼠式護理增加早產兒體重 早產兒出生1個月內是其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 在此階段中對觀察組開展袋鼠式護理, 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2、4周后, 觀察組體重(1.45±0.28)、(2.21±0.32)kg, 明顯重于對照組的(1.30±0.25)、(1.92±0.40)k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袋鼠式護理在早產兒的護理應用中具有較大的優勢, 可明顯促進早產兒體重的增長。袋鼠式護理注重早產兒與母親皮膚的親密接觸, 早產兒的皮膚感受器受到刺激后, 將信息傳入大腦皮質, 有助于緩解神經系統緊張性, 并刺激神經遞質分泌、生長激素、兒茶酚胺等分泌增加[2, 3], 進而有助于促進脂肪、糖類、蛋白質等物質的生成, 最終提高攝入量, 促進其成長發育。在皮膚接觸中能增加早產兒安全感, 使得早產兒睡覺時間更多, 心率慢而穩定, 呼吸暫停和心搏遲緩發生較少, 體溫保持穩定, 改善氧合和氣體交換, 降低氧氣及熱量的消耗[4-6], 有利于體重增加。
  3. 2 袋鼠式護理提高早產兒攝奶量 入院時, 兩組攝奶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4周后, 觀察組攝奶量為(410.6±15.1)、(582.7±25.3)ml/d, 明顯多于對照組的(328.3±13.8)、(521.5±23.2)ml/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袋鼠式護理主要是讓早產兒與母親進行皮膚接觸, 此方法能夠改善早產兒的胃功能發育, 促進消化排空能力, 減少奶液潴留及喂養中斷, 盡快達到足量喂養, 縮短住院護理時間。并且袋鼠式護理能夠讓早產兒擺脫醫療器械治療過程產生的刺激, 提高其安全感。在實施袋鼠式護理的過程中, 護理人員要重視早產兒母親的哺乳, 鼓勵其盡可能進行母乳喂養, 母乳富含鐵、乳等, 能夠滿足早產兒需求[7, 8], 同時有益于降低感染的風險。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袋鼠式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新生兒的安全感, 使其躁動及哭泣頻率降低, 并且通過皮膚接觸增加了母親垂體分泌水平, 緩解母親焦慮, 減輕產后抑郁癥。袋鼠式護理作為發育支持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通過科學的護理, 來改善早產兒各個器官系統的預后, 進而達到提升其生存質量的目的。隨著護理觀念的轉變, 臨床護理工作要求人性化和全面性, 袋鼠式護理不僅體現了護理更貼近人文關懷, 也實現了醫療工作中更貼心全面的人性化尊嚴。
  參考文獻
  [1] 羅敏, 黃敏秀, 何靜.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呼吸暫停的管理體會. 臨床研究, 2016, 24(3):175-176.
  [2] 熊騰瓊, 鄭思琳. 新生兒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質性研究. 衛生職業教育, 2018(4):16-18.
  [3] 黃海軍. 早產兒應用袋鼠式護理(KMC)的臨床護理綜述. 北方藥學, 2014(2):178-179.
  [4] 袁潔雅. 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6, 22(24):3872-3874.
  [5] 厲建英, 謝微微, 陳曉春. 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28):60-61.
  [6] 肖陽素, 藍文蘭, 郭燕如, 等. 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 08(2):310-311.
  [7] 趙蕾. 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腦血流及神經系統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6(23):80-82.
  [8] 胡建新, 李萍, 劉明秀. 袋鼠式護理促進新生兒母乳喂養的Meta分析. 護理學報, 2016, 23(5):9-13.
  [收稿日期:2018-09-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1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