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以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相關的理論為出發點,根據2006—2015年長三角地區相關數據,建立模型研究金融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很好的拉動了經濟的增長。但區域內金融發展協調性有待于進一步增強。
  關鍵詞: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經濟增長;計量經濟模型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0.007
  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不斷開放,發展速度較快,金融業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日益凸顯。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一方面可以服務經濟的所有行業,提供有利條件加快和促進他們的發展。同時金融本身作為一種服務,自身發展也會使得經濟總量提升。
  1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現狀
  從整體來看,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快速,其總體水平領先于國內其他地區。江蘇、浙江、上海均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巿之一。從經濟總量上看,2016年江蘇、浙江GDP分列我國第二、四位;從人均GDP看,上海、江蘇、浙江分列第三、四、五位;從產業結構占比來看,長三角產業結構整體水平明顯優于全國水平。經濟發展較均衡,整體實力明顯。各省市在產業結構上優勢互補。其中上海第二、三產業極為發達,尤其是服務業,約占經濟份額的57%,表明其擁有強大的經濟服務功能;浙江、江蘇都是傳統的制造業大省,第二產業發達,在經濟中的占比很大,尤其是江蘇省,吸引外資能力較強,已成功吸引大規模的外商投資,處于領先地位。產業結構相互互補,奠定產業基礎,利于展開深層次的合作。
  2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現狀
  2.1整體水平
  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活躍,是全國金融業發展最快、發展環境最好、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整體而言,長三角地區金融市場發展規模較大、發展速度較快,在逐步走向成熟,已基本形成完善的市場機制、競爭機制,也具備一定的信息、資金條件,這為本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提供了較好的環境,有助于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2.2內部差異化
  從城市發展實力看,上海處于絕對領先地位,是全國的金融中心,其擁有強大的金融實力。從金融競爭力來看,各種指標顯示內部差異較大,如金融系統存款余額,上海是南京的4倍左右,與泰州等體系末端的城市相比差距更大,達到了60-70倍。從對外開放程度來說,上海在外商投資額方面也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從融資結構來看,上海直接融資規模較大,已接近30%,而江浙均不足10%;在資本巿場上,雖然浙江、江蘇兩省的企業數量遠超上海,融資卻遠不如上海。
  3模型建立
  3.1指標選取
  經濟發展水平概念較大,其涵蓋的內容非常廣,參考相關研究并以最具代表性為標準,本文將選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這個代表性指標來衡量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關于金融發展水平,為了數據的可獲得性與代表性,通常從銀行、股票、保險三大行業選取指標,本文選取銀行業對經濟貢獻率、股票市場發展程度、保險市場發展程度三大指標進行模型建立。本文收集2006-2015年經濟和金融相關數據,最終選取四個核心指標,實證分析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這四個衡量指標分別為:
  (1)Y(GRE)——地區經濟增長。本文選取該地區人均生產總值作為衡量指標,由于該指標數值較大,故取對數處理。
  (2)X2(BCE)——銀行業對經濟貢獻率。以存貸款均值與GDP的比值來衡量。
 ?。?)X3(DSM)——股票市場發展程度。選取股票市場籌資額來表示股票市場發展水平。
  (4)X4(DIM)——保險市場發展程度。保費收入易獲得,能直觀反映一個地區保險市場的發展水平,選取保費收入衡量保險市場發展程度。
  各指標計算公式:Y(GRE)=In(人均 GDP);X2(BCE)=[(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金融機構貨款余額)/2]/ GDP;X3(DSM)=股票市場籌資總額/GDP;X4(DIM)=保費收入/GDP。
  3.2數據收集與分析
  從數據的可獲得性與代表性出發,收集數據對其加以整理分析。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和處理后得到如表1。
  3.3模型建立
  利用選取的四個指標,建立模型:Y=β1+β2X2+β3X3+β4X4+u,進行回歸得到如下結果:Y=3.542184+0.078473X2+3.299200X3-14.73003X4。
  4模型分析
  4.1經濟意義檢驗
  先看銀行業的影響:回歸結果表明銀行業與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關系,這說明銀行業的發展為總體經濟增長提供充足的資金。再看證券市場:證券市場發展整體上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效果明顯。直接利用證券市場融資,是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最后來看保險市場:保險市場的發展有一個過程,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關注于保險市場將會有效促進經濟增長。
  4.2統計檢驗
  擬合優度:R2=0.953341, 修正的可決系數為0925346。這充分說明模型對樣本的擬合很好。F檢驗:由于F=34.05383>F(3,6)=4.76,說明回歸方程顯著,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有顯著影響。t檢驗:在顯著性水平a=0.05的前提下,自由度為6的t的臨界值為2.447。與系數相對應的t統計量的絕對值不全大于ta/2(n-k)=2.447,這說明各變量對經濟增長不全具有顯著影響,這可能是多重共線性的影響。
  4.3計量經濟學檢驗
  我們采用逐步回歸的處理方式,去驗證和解決多重共線性。分別作Y對X2,X3,X4的一元回歸,加入X3的修正可決系數最大,以X3為基礎,順次加入其他變量回歸。經過比較,新加入的X2的方程改進最大,保留X2,剔除X4。最后修正多重共線性后的回歸結果為:Y=3.031899+0.167630X2+4.2880674X3。
  這說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銀行業和股票市場的發展程度對經濟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保險市場在經濟發展一定程度時才會發揮明顯的促進作用。
  5促進長三角地區金融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議
  5.1推動金融產品和體制創新
  在產品創新的道路上,要著眼于實際需求,建立一個系統的共享金融產品數據庫,同時要有充足的資金用于金融產品的研發投入,吸引金融人才,推動共同產品市場建立并完善。應借鑒先進經驗并結合自身特點,推進金融體制創新,進一步發揮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5.2優化金融合作機制
  長三角地區應加強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各方應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共同分析金融發展形勢,共同應對潛在的風險。加強機構合作既要實現金融機構的合作,也要促進監管機構在內的相關政府主體的合作。在宏觀層面,要推動合作,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發揮監管機構的主體作用,提高整體監管的水平,合理利用資源。
  5.3完善長三角金融共同市場
  深化長三角地區金融合作,必須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完善共同市場。政府支持引導,多方參與,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體系,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共同市場的建立也有利于地區內資金的順暢流轉,有利于技術、人力等資源的合理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岳燕.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D].長春:吉林財經大學,2016.
  [2]張珣.山東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5.
  [3]王瑤.金融發展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
  [4]周德才.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周期關系的實證分析[D].南昌:南昌大學,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323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