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了經濟學研究的前沿問題。以城鎮人口比重衡量城鎮化水平,以實際人均GDP衡量經濟增長,利用1982—2016年的數據,主要采用平穩性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分析等方法,對湖北省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湖北省城鎮化與經濟增長序列之間具有穩定性,兩者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經濟增長對湖北省的城鎮化進程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湖北省;城鎮化;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29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7-0045-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同時中國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經濟發展助推了城市的大規模擴張,促使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城市化率不斷攀升。十九大更是多次提及鄉村振興戰略,在城鎮化進程中,要推動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要做到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城鎮化是通往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鄉村振興所依賴的重要的時代背景,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從局限于“區域協調發展”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可見城市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可小覷,健康的城市化發展必將成為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加快城市化建設已成為政府和學界的共識,但如何正確選擇我國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模式,協調城市化發展水平與經濟增長速度仍是各界需要關注的課題。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而推進城鎮化可以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湖北省的城鎮化水平參差不齊,本文對湖北省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對地方政府更好地協調城市化水平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獻綜述
關于國內的文獻,周一星通過對1977年世界上157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指出城市化水平與人均GDP之間存在一個十分明顯的對數曲線關系。許學強利用散點圖選配對數曲線,借助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1981年151個國家的資料,得出城市化水平與人均GDP存在高度相關性。高佩義于2004年對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城市化水平及人均GDP進行對比、排序,得出兩者之間存在雙向促進關系。李金昌等人(2006)的研究發現,1978—2004年,我國城鎮化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著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且經濟增長會明顯地拉動城鎮化水平。關于國外的文獻,Berry于1965年利用95個國家的43個變量進行分析,得出城市化水平與經濟、教育、人口等因素密切相關,證明了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正相關性。Henderson通過回歸模型發現,城市化水平與人均GDP的對數值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并最早將城市化的理念內生到經濟增長模型里去。Renaud在分析了110個國家的相關數據之后,發現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程度密切相關。Dharmendra Dhakal,Pawel Mensz和Kamal P.Upadhyaya于2010年發表了《南亞城市化水平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文中通過將南亞5個國家的數據建立方程,得出城市化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經濟增長也促進了城市化的進程。
從以上國內外文獻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者認為城市化與經濟增長存在一個顯著的正相關性。經濟增長引起城市集聚,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反過來對經濟增長也存在明顯的推動作用,兩者之間存在一個相互促進的關系,但這種關系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也存在著明顯差異。
二、湖北省城鎮化發展歷程及存在的問題
?。ㄒ唬┖笔〕擎偦陌l展歷程
中部崛起戰略提出以來,隨著湖北省的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也快速提高。根據《湖北省統計年鑒》的數據可知,1982年湖北省城鎮化率是17.68%,到2016年就提高到了58.1%;1982年湖北省的GDP總量為241.55億元,到2016年增長到了32 297.91億元;1982年湖北省的人均GDP為506.33元,到2016年增加到55 038.4元,增長了將近108倍。由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知道,湖北省的城鎮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湖北省城鎮化不斷推進,經濟保持持續增長,一直保持著8%左右的高速增長。
?。ǘ┖笔≡诔擎偦l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1.城鎮化水平不穩定。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推進,湖北省城鎮化水平得持續提高,在1987年湖北省城鎮化水平首次超過了全國水平。但是在隨后十年里,城鎮化水平時而高于國家水平,時而低于國家水平。2000年以后湖北省的城鎮化率一直保持著增長趨勢,而2005—2010年間湖北省的城鎮化水平低于全國水平,2011—2016年湖北省的城鎮化水平又高于全國水平。
2.各地區城鎮化水平參差不齊。截至2016年底,湖北省的13個地級市,有武漢、黃石市、宜昌市、襄陽市和鄂州市等5個城市的城鎮化水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余8個地級市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黃岡市(44.67%)、恩施市(41.88%)最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14個百分點。2016年,湖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1%,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有8個地級市城鎮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城鎮輻射帶動功能不強。湖北省地級城市數量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居中,雖然這些城市大多是大城市,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不強。根據我國現行城鎮規模等級結構劃分標準(以市區非農人口為依據),城市人口在 1 000 萬人以上的稱為超大城市,城市人口在500萬~1 000萬人之間稱為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具有全國性的輻射能力,被稱為全國性中心城市;城市人口在100萬~500萬人之間稱為大城市,城市人口在50萬~100萬人之間的稱為中等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應具有區域性輻射帶動能力,被稱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人口在50萬人以下的稱為小城市,其應具有城鎮結合、局部性輻射能力,被稱為局部性中心城市。2016年,在這13個城市中,武漢市是超大城市;襄陽市、荊州市、黃岡市3個為特大城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咸寧市、隨州市、恩施市9個為大城市。雖然武漢作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但是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性中心城市相比差距很大,輻射帶動作用不足;其他幾個城市的區域帶動作用也十分有限,城市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不強。 三、實證分析
第一,指標選取。本文選取了單一指標法即用經濟增長來描述城鎮化,原因是單一指標法可以很好地體現城鎮化的基本特征。GDP總量的增長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但是本文選取了人均GDP衡量經濟增長而沒有選取GDP,原因在于湖北省人口基數大且人口增長較快,用GDP總量不能用來全面衡量經濟,而選取人均GDP可以忽略人口規模帶來的影響??紤]到了數據的平穩性,對選取的兩個指標取對數即LogURB和LogPGDP。本文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年鑒》和《湖北省統計年鑒》,計量模型是通過Eviews7.0軟件進行操作的。
第二,平穩性性檢驗。通過Eviews7.0軟件制作趨勢圖,可以看出湖北省城鎮化率及湖北省人均GDP存在著明顯的時間趨勢,但是該趨勢并不平穩。所以,要對變量序列湖北省城鎮化率與人均GDP,進行單位根檢驗。由數據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變量InPGDP的ADF統計量為-2.8841,臨界值為-3.5530,P值為0.18;變量InURB的ADF統計量為-3.2495,臨界值為-3.548,P值為0.0921,原序列不平穩。通過一次差分后再進行ADF檢驗,發現在5%的置信水平下,ΔInPGDP的ADF統計量為-3.6475,臨界值為-3.5530,P值為0.0409;ΔInURB的ADF統計量為-5.8793,臨界值為-3.5578,P值為0.0921,一階差分后的序列都是平穩的。經過一階差分后,ΔInPGDP和ΔInURB是一階單整的,滿足協整檢驗的條件。
第三,協整檢驗。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OLS)方法對In URB和In PGDP的進行回歸分析并得出回歸方程,回歸結果如下:
InURB=1.5598+0.2316InPGDP
t=(20.0656) (26.0297)
R2=0.9536 DW=1.68 F=677.5463
由上式可得殘差序列:
Ut=2.08+InURB-0.11InPGDP
對上面方程的殘差項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在1%的置信水平下,殘差序列的ADF統計值為-6.6207,臨界值為 -3.6537,P值為0,估計殘差序列為平穩序列,即在1%的范圍內,lnURB與lnPGDP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也就是說,在長期中,湖北省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相一定程度的協調性。
第四,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對我國城鎮化率和人均GDP序列進行滯后4期的得到Granger因果檢驗,可知滯后1期的情況下,湖北省人均GDP不是城鎮化率的格蘭杰原因的F統計量值為7.5348,此時的P值為0.0100,所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即湖北省人均GDP是城鎮化率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湖北省的經濟增長對城鎮化進程有促進作用。同時,在滯后1期到滯后4期內,lnURB不是lnPGDP的Granger原因的P值均在20%以上。這說明,湖北省城鎮化水平對經濟增長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湖北省城鎮化率和人均GDP之間存在雙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即湖北省的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相互促進。
第五,脈沖響應分析。為了進一步研究當發生自發性擾動時,我國城鎮化和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本文采用了脈沖響分析。運用 Eviews7.0 軟件,我們得到在一個標準差沖擊下的脈沖響應圖。通過觀察圖可知,湖北省城鎮化對其自身的一個標準差沖擊后,它便即刻做出反應并且在第一期達到最大,此后便開始下降。而湖北省人均PGDP對其自身的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在第3期有約2%的上升,并在第3期達到最大,此后便呈現一種穩中有小幅下降的趨勢。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運用平穩性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分析對1982—2016年間湖北省的城鎮化與人均GDP之間的動態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到如下結論:第一,湖北省城鎮化率與人均GDP序列均具有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第二,湖北省實際人均GDP是城鎮化率的格蘭杰原因,即經濟增長對加快城鎮化進程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湖北省城鎮化率是實際人均GDP的格蘭杰原因,即城鎮化水平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較小。也就是說,湖北省的經濟增長與城鎮化具有雙向的促進關系。
通過分析給出三條建議:首先,湖北省城鎮化的推進應是在政府引導下進行的。隨著湖北省經濟的快速增長,農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很多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政府在城推進鎮化過程中,要避免城鎮化過程中的農民被迫城鎮化,這樣可能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其次,城鎮化是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城鎮化。城鎮化不能僅停留在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當前湖北省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不明顯,農民雖然變成了市民,但是他們沒有帶來本來應該有的消費水平。最后,政府應該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城鎮化的進程的不斷推進,城鎮人口越來越多,政府應致力于為其解決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問題,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池建宇,陳金婧.城鎮化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宏觀經濟與政策,2014,(5).
[2] 朱煥煥.河南省城鎮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3.
[3] 李金昌,程開明.中國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動態計量分析[J].財經研究,2006,(9).
[4] 馮奎.城鎮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N].經濟日報,2018-08-18.
[5] 陳志剛,王皖君.金融發展與中國的收入分配:1986—2005[J].財貿經濟,200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3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