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巧借課堂閱讀,促進課外閱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一樣,擔負著提高學生素養的重要任務,并且在開拓學生眼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發揮著課堂教學無可替代的作用。對此,教師可從激發興趣、選擇書目、方法指導、交流匯報、閱讀評價等方面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
  [關鍵詞]課堂閱讀;課外閱讀;有效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8-0023-02
  大量有益的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課內閱讀教學是課外閱讀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在課外實踐中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熟練技能,同時也能獲得情感、意志、態度的綜合發展,這種發展又反過來會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發揮著互補、互助的作用。要想讓學生真正走進課外閱讀,教師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讀書興趣是前提
  對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有了積極主動的閱讀心態,就會自覺地鉆到課外閱讀中。而課堂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主陣地。
  首先,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拓展文本資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本資源的延伸拓展不僅是對課堂閱讀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而且能使學生產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比如,我在執教人教版六年級下冊《魯濱孫漂流記》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課尾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師:我們之前閱讀了《魯濱孫漂流記》的梗概部分,又瀏覽了其中的精彩片段。請你再讀讀梗概部分,想一想,梗概中還有哪些地方也很精彩?你還想了解哪些內容呢?
  生1:魯濱孫用從船上搬來的一些麥子反復種收,他終于吃到了自己親手種的糧食。我想了解他到底是怎么種、怎么收糧食的。
  生2:我還想知道魯濱孫是怎么救“星期五”的?他又是如何教化“星期五”對待野人的呢?
  師:你們很聰明,能產生這么多的疑問。大家要想知道這些內容,就快去讀讀原著吧。你們肯定會被小說中精彩的情節所吸引,也能解開剛才的疑問。
  其次,結合課堂閱讀教學,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我校已經連續三年開展了“師生共讀,創建書香班級”的市級課題實驗活動。我還在班級中舉辦了朗誦比賽和“我讀書,我快樂”的演講比賽。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得到展示,同時,教師、家長、同學也會給予他們贊賞,他們的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從而大大提升閱讀的興趣。
  二、選擇課外讀物是導引
  學生的閱讀興趣產生了,他們就會主動地去選擇自己愛讀的書。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雖然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需求,但這絕不是放任自流。教師應在充分遵循學生認知特點,了解學生閱讀心理,尊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讓他們自主選擇。
  課外閱讀和課內教學是互補的,是課內閱讀教學的有效拓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大膽地根據現行教科書的主題單元內容,結合新課標中的必讀書目,推薦學生選擇這一類主題的課外讀物。就拿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來說吧,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成語故事”,教師在執教完本單元內容之后,鼓勵學生認真讀成語故事類的書籍(低年級注音版)。同樣,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中國古典名著之旅”,教師在執教完本單元內容之后,可以向學生推薦古典名著類的少兒版課外書籍,如《西游記》(少兒版)、《水滸傳》(少兒版)等。這樣不僅為學生選擇書目提供了方向,而且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
  三、落實方法指導是關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作品的內涵及價值?!币虼?,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授之以漁”。只有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他們才會具備獨立閱讀和初步鑒賞作品的能力。
  以《魯濱孫漂流記》的課外閱讀指導為例。為了讓學生能概括出本書的內容,我結合課堂閱讀教學,教給學生概括這本書大意的方法。
  師:同學們,閱讀一篇文章,我們先要了解其主要內容。同樣,閱讀一本書,首先也要概括這本書的大意,理清內容。如何概括一本書的大意呢?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平時我們在課堂上是通過哪些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
 ?。▽W生交流:結合題目概括大意;先找主人公,再說說發生了什么事;找課文的中心句)
  師:那哪種方法更適合概括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呢?(目的是讓學生知道用“先找主人公,再說說發生了什么事”的方法相對好些)你已讀完了這本書,能用這種方法簡單地說說《魯濱孫漂流記》的主要內容嗎?
  當然,閱讀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做批注、寫讀書筆記、抓住情節、品味人物等。無論怎樣,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就應從課堂閱讀教學中習得。
  四、必要的閱讀交流是促進
  學生的課外閱讀總是難以堅持下去,讀書的興趣會逐漸淡化,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讀后的指導不到位。如果讀后能夠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那肯定能讓課外閱讀開展得廣泛而深入。
  在平時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總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交流自己讀書的感受,以此啟發他們在課外閱讀后有更多交流的內容。比如,我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圍繞“與好書交朋友”舉行主題班會;當執教完課本中的一個主題單元后召開故事會,評選出“故事大王”;以年級為單位舉行“與好書交朋友”的征文評比活動;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讀書筆記展評”等活動;對課外閱讀表現好的集體或個人進行表彰。學生們進行課外閱讀時忙得不亦樂乎,讀書的積極性大增,讀書的習慣也得到了有效培養。
  五、重視閱讀評價是提升
  有任務,就要有落實情況的檢查與評估。有評價才有提高。常規課堂教學一般是采取筆試的方式來進行檢測,學生通過做題,反映出自己的學習水平。而課外主題閱讀不同于常規的課堂閱讀,評價檢測的手段要遵循課外閱讀的特點。
  一是基礎性評價。它是看學生是否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達成一定的閱讀要求。傳統的課外閱讀,只讀不評,學生因而把課外閱讀當成是“軟任務”,可讀可不讀。新的課外閱讀觀念是:“把評價納入主動閱讀的一部分,從布置閱讀開始,即進行閱讀評價,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币虼耍乙竺總€學生從開學起,每天至少抽20分鐘時間,用于讀課外書。
  二是深層次評價,即檢查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和寫作表達的能力,如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或定時閱讀規定的材料,然后說出個人的理解,還可以開展好書分享活動等。這要在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才能進行。
  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在短時間內的表現并不明顯,因此,對其的評價也應該有自身的特點和靈活性,力求使評價更科學、更規范。
  總之,語文教師如果能從激發興趣、選擇書目、方法指導、交流匯報、閱讀評價這幾方面進行深入而扎實的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就會得到真正提升。
 ?。ㄘ熅?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1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