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解析漢字組成,快速學習生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是學生進行漢字學習的主要階段,需要語文教師重視漢字教學方法的探索,以使漢字學習更加生動形象。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時,教師可引領學生異中求同探規律,有機滲透思維訓練;指導學生涵泳誦讀學兒歌,相機進行語感訓練;通過拓展鞏固靈活練,著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關鍵詞]漢字學習;漢字組成;解析漢字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69-02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識字。值得注意的是,識字教學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認識漢字,還要讓學生對漢字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漢字展開主動探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漢字文化,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構成規律,通過漢字學習使學生對中國文化產生深厚的情感。《動物兒歌》是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開篇一文,這首兒歌天真爛漫,充滿童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充滿興趣。本課中學習的漢字均屬于形聲字,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形聲字的規律進行講解,以實現漢字學習的有效性。
  一、異中求同探規律,有機滲透思維訓練
  漢字的構成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我們所說的“六書”就是指漢字的六種文字組成方式,分別為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文字不斷演化,但是仍然沿用了原始的符號內容,文字的拓展都是以原始符號為基礎,利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表示更多含義的文字,這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
  漢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內容,掌握了漢字才能獲得識文斷句的本領。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漢字學習方法,從而能夠快速學習更多的生字。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生字進行初步識記,探索漢字的構成規律,在掌握規律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快地記憶漢字的正確書寫方式以及含義。如形聲字的學習中,教師就要帶領學生解析漢字的構成,之后再進行詞義的講解。
  統編語文教材中介紹了不同的識字方法,常見的有看圖識字、字理識字以及謎語識字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不同的方法展開識字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讓識字教學變得更加有效。一年級下冊教材中收錄了《動物兒歌》一課,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形聲字。所以,本節教學內容就應圍繞形聲字展開,讓學生在掌握規律的基礎上識記。
  例如,教師將準備好的蜻蜓圖片展示給學生看并提問:“這是什么動物?”學生回答:“蜻蜓?!敝?,教師又拿出蚯蚓的圖片向學生提問,學生回答:“蚯蚓?!苯處煂ⅰ膀唑选薄膀球尽彼膫€字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探索這四個字所具有的共同特點。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四個字都是“蟲字旁”,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將象形字引入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從古代造字說起,向學生講解這些昆蟲名字為什么都是“蟲字旁”。之后,教師將“蜻蜓”“蚯蚓”“螞蟥”等漢字進行拆分,學生會發現這些漢字的讀音都與其偏旁的另一部分相一致。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明白了這些漢字的左邊是表示其字義的形旁,右邊是表示其讀音的聲旁,這就是漢字中的形聲字。在教師系統性的講解之后,學生對我國古代的造字規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的目的就是鼓勵學生展開探索式學習,讓學生發現漢字所存在的規律。學生在該環節的學習中發現了“蟲字旁”的共性,并了解了漢字與偏旁之間的關系。經過一系列的自主探究,他們對象形字的特點就會有較為扎實的掌握。最后,教師精練的總結能夠使學生的漢字學習更深化,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象形字的抽象概念。
  二、涵泳誦讀學兒歌,相機進行語感訓練
  漢字的學習還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讀音。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期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學習的穩定性相對較差。而且,由于小學生年齡稚嫩,思維發展不完善,這使得他們的抽象思維較差,知識的獲取仍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就需要教師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將多種教學手段綜合應用,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中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統編語文教材的內容選擇生動形象,是圖文結合的少兒教材,課文中都配有相關的插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因此在學習《動物兒歌》時,教師就要對插圖進行科學運用,以使學生對兒歌的學習充滿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朗讀兒歌,在朗讀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表演式朗誦、問答式朗讀等,這些朗讀方式都與小學生的性格特征相吻合,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完成兒歌朗讀之后,學生從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教師將其作為教學突破口,實現了學生的分散識字。如教師將“迷藏”中的“迷”字寫在卡片上讓學生進行拆分記憶并組詞。之后,教師再拿出“食糧”的卡片,并向學生解釋詞語含義。朗讀能夠使漢字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能夠讓學生自主選擇漢字的學習順序,從而提升學生漢字學習的有效性。
  在本環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重視學生年齡特點的把握,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學生又通過充滿趣味的回答理解了兒歌的意思。之后,結合表演式閱讀,更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力,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語文學習任務。
  三、拓展鞏固靈活練,著力提高應用能力
  漢字的學習目的在于對其進行合理應用。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學生掌握漢字正確的書寫方法以及正確的讀音,還需要掌握漢字的含義以及使用的語境。為此,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教學,首先是對教材內容進行鞏固,讓學生對書本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將其印在腦海中;其次是對教材內容的拓展,通過拓展使學生學會漢字的運用。
  對于《動物兒歌》的學習同樣可以從這兩部分展開。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復習所學的漢字,讓學生再次認識形聲字。之后,進行合理的課內遷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本節內容中涉及的所有“蟲字旁”的形聲字進行摘錄,并進行漢字的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對“辶”的字進行學習,書寫“迷”“造”“運”等字。在書寫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投影,向學生演示正確的書寫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
  在本環節教學中,學生實現了對形聲字規律的遷移應用,對課文中的其他形聲字進行了自主學習,達到了復習鞏固舊有知識的效果。在漢字書寫過程中,“辶”是書寫的難點,半包圍結構的書寫對小學生來說很難把握,這需要教師把握好指導重點,對“辶”進行詳細的講解并親自示范,讓學生的漢字學習更加有效。
  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體現,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漢字也在不斷演變。如今,我們所學習的漢字是由六種構字法組成的,如果能夠掌握漢字的組成規律就能夠使漢字學習變得更加簡單有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漢字教學方法的選擇,將漢字當作重要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分解其構成掌握更多的漢字。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永生.新課程理念下小學寫字教學策略探尋[J].基礎教育研究,2013(4).
  [2] 袁靜.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索[J].吉林教育,2015(8).
  [3] 雷芝蘭.淺談小學識字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3(5).
  (責編 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2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