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語文素讀的理性追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素讀是傳統語文教學的一種方式,強調學生的自主理解。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素讀,有助于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師生解讀和生本初讀感知相結合、課內鑒賞和課外拓展相結合、師生對話和生生互動相結合、課堂演繹和讀寫訓練相結合等,使學生獲得屬于他們的閱讀體驗。
  [關鍵詞]素讀;文本解讀;閱讀鑒賞;讀寫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35-02
  素讀,原本是一種不刻意追求理解的純粹的私塾式的閱讀方法?,F代教學中的素讀,是貼近式閱讀,通過對話,與文本展開多元互動,進而形成新的認知的閱讀方式。在語文教學中引入素讀,符合新課程倡導的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要求。在素讀過程中,教師要有兼容融合意識,將師本解讀和生本初讀相結合、課內鑒賞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師生對話與生生互動相結合、閱讀思考和讀寫訓練相結合,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一、師本解讀與生本初讀相結合
  文本解讀有多重途徑和方法。教師為學生做作出引導性解讀是完全有必要的。傳統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式的解讀是一種越俎代庖的行為,學生失去了閱讀的主動性,這樣的解讀是低效的。新課改大背景下,教師應對文本關鍵內容做重點講解,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展開主動閱讀活動,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面對教材文本,教師要進行深度研讀,為課堂教學設計做好鋪墊。低年級學生的理解力較為低下,教師對此要有充分的認知,并對文本進行直觀性解讀,幫助學生順利地進入文本。如,教學《找春天》時,教師先為學生范讀,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朗讀。當學生理解了文本內容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課文中哪里能夠看出小朋友找到了春天?為什么說‘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怎么理解‘春天在杜鵑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呢?”同時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找到相關句子,并結合生活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其次,讓學生進行朗讀和仿寫訓練。在朗讀課文時,教師從語氣、語調等方面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個性化朗讀。在仿寫時,教師讓學生自選仿寫的句子,并進行針對性的仿寫訓練,使學生理解詩句的表達特點。
  師本解讀和生本初讀相結合,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彰顯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展開多重交流活動,將文本閱讀學習推向深處,閱讀效果也自然體現出來。
  二、課內鑒賞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文本解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精彩文段進行鑒賞性閱讀,形成鑒賞能力。為提升學生的文本鑒賞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小學生缺少基本的甄別意識,因此在課外讀物的選擇時,教師要進行一定的指導。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豐富閱讀資源,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教師要發揮關鍵作用。如果有可能,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材料,以節省學生的學習時間。如,教學《一匹出色的馬》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展開閱讀,理清基本情節,并要求學生講述主要內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就文本寓意展開討論,形成共識。一個學生最后說道:“這個故事很簡單,卻告訴我們一個不簡單的道理。教育引導方法有很多,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小妹妹的表現足以說明,爸爸采用了最為正確的教育方法,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課內討論,講述故事主要情節,幫助學生理順了文本內容。同時,讓學生結合生活進行討論,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使閱讀教學走向深入,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師生對話與生生互動相結合
  文本閱讀不能走向極端,教師“一言堂”“滿堂灌”不可取,完全放權給學生,讓學生展開完全自由的閱讀也不科學。只有構建師生互動性學習,才能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教師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可以形成師生互動的學習氣氛。為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質疑,提出他們不理解的問題,讓教師或者其他學生來解答。在展開生生互動時,教師要給學生提出具體的任務、要求,使互動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真正收到實效。
  讓學生提出問題,由教師來回答,這無疑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如,在學習《楓樹上的喜鵲》這篇課文時,教師先為學生示范朗讀;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并提出自己的問題,由教師來回答。學生聽說要提出問題給教師來解答,自然有強烈地參與興趣。經過一番閱讀討論,問題不斷涌現。“本文以什么為感情線索?”“這是童話故事,作者介紹了喜鵲媽媽教孩子的經過,一共教了多少件事情?”“這篇童話為大家帶來哪些啟示呢?”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進行詳細的解答,并讓學生給出評價。為使學生評價不流于形式,教師在回答問題時,故意露出一些破綻,讓學生來糾偏,課堂互動氣氛更為熱烈。為調動學生的思維,教師還為學生設計同桌問答競賽游戲,同桌輪流提出問題讓對方回答。如果回答錯誤,要接受象征性懲罰。學生積極響應,生生互動自然形成。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對學生互動情況進行監控和組織,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個性問題,確保課堂互動獲得圓滿成功。
  圍繞文本內容展開互動學習,將文本閱讀推向深入。讓學生為教師設計問題,這是比較有創意的學法運用。學生都希望通過問題得到老師的肯定,自然會深度發掘文本內容,找到問題設計切入點。教師為學生設置互問游戲活動,學生樂于接受,課堂互動氣氛濃厚。不管是生問師答還是生問生答,都具有極強的動力,成功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對促進學生的文本理解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四、課堂演繹與讀寫訓練相結合
  課堂演繹是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立體性解讀和展示,使學生獲得更為鮮活的認知。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教師讓學生結合課堂演繹活動展開讀寫訓練,使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形成自己的閱讀認知體系。課堂演繹是立體性素讀呈現,讀寫訓練則是平面性素讀展示。教師有意識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閱讀思維的激活會更為突出。
  讓學生展開課堂演繹活動,這是最為靈動的學習方式。學生對課堂演繹有特殊的興趣。如果教師能夠將讀寫與課堂演繹結合到一起,讓學生展開豐富多元的讀寫訓練,其學習認知就會更為深刻。如,教學《小馬過河》一文,教師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課本劇創編演繹活動。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小組組長分配角色,并組織排練,課堂訓練順利展開。為進一步提升閱讀學習的品質,教師還為學生設置了讀寫任務:“《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具有極為鮮明的寓意。通過閱讀演繹,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不妨結合自身的生活認知進行歸結?!边@樣,不僅使學生順利地完成課堂演繹活動,還使學生對文本進行了個性解讀的展示。
  演繹活動和讀寫訓練結合,將學生的閱讀學習進行立體化處理,學生從中獲得的閱讀感知是多元的、鮮活的。學生對課堂演繹有特殊的興趣,不管作為什么角色出現,他們都能夠產生鮮活的學習認知。因為有了演繹作為體驗基礎,讀寫訓練能順利展開,其訓練效果更為顯著。
  文本素讀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深受師生青睞,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空間。在素讀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設適宜的閱讀情境,以有效提升閱讀品質。
 ?。ㄘ熅?韋 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2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