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嘗試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不僅承擔著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的作用,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進而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利用好練習習題來加強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是語文教學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合作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交流的環境,強調學習過程中的互助與合作,增強其學習中的實踐與參與,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的有效教學模式之一。將合作學習創造性地運用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是本文所探討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小學生課堂所要求的習作,應該是指根據范文寫一篇簡文,練習相應的描述方法,以提高寫作的技巧的訓練手段。習作教學為小學生積累詞匯量,逐步掌握更為復雜的寫作技巧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習作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中展開,需要在教師的指引下,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通過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共同發展,也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教學相互成長。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助于實現小學習作學習的教學目標。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模式
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改革中所提出來新型教學模式,指的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對其分派小組分工與學習任務目標,小組內成員共同合作學習,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因此,將合作學習運用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式,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根據需求進行劃分合作學習小組。這個需要包括課程的需要和學生的需要兩個方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確保習作教學的順利開展,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正確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對學生進行分組劃分的原則可以分為三種,一是指向性劃分,即將小組成員中體現差異性的原則,根據不同的成績、性格與學習能力來劃分為一個小組,確保小組內每一位組員都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二是隨機性劃分,即教師對學生進行隨機地分組,能夠給分組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三是自由性劃分,即教師不對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進行分配,有學生自發地進行組隊,這樣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熟悉的環境,提高其學習的效率。
第二,要明確小組成員的角色定位以便開展合作學習。在對學生進行了合適的分組之后,教師則是需要對小組內的每一個組員進行明確的角色定位以讓其更有目的性地開展合作學習。在每一個合作學習小組當中,一般的組員由4到6人組成,作為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中,針對每一位同學的性格與水平,明確其小組各個成員的角色定位,具體的角色定位有組長、檢查員與記錄員,三者各司其職,共同將小組學習的任務順利完成。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員角色定位并非一成不變,作為教師應當要定時地調整小組內的角色定位,幫助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與學習,提升其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
第三,教師要及時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指導。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學習模式,但并不意味著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完全置身事外了。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恰當的指導,確保合作學習的目標保持一致,并及時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從而提供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效率。在整個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并不直接地參與到小組間的合作與討論當中,教師以觀察者的角色對整個合作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與記錄,最終形成對合作學習過程的記錄。在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需要對在學習過程中與小組競爭演講過程中相關問題進行答疑,對每一個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以讓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具體化。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加強課堂學習中的交流作用,充分發揮同輩群體的作用,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將合作學習運用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必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實踐性原則。合作學習也是一種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學習方法,是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學習模式,因此,首先要遵循的原則就是實踐性。合作學習要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必須尊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實際,根據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教學目標來開展合作學習,切莫流于形式而忽視內容。
第二,主體性原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教學理念逐步深入到各個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要求學生通過小組間的討論,將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分解,在和小組成員共同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課堂學習的目標,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親身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升了對于小學語文習作學習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三,差異性原則。差異性原則是開展合作學習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這里所講的差異性原則,主要是指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每一位學生都在性格、成長經歷、學習成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無論是在分組過程或是在討論過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發揮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
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要準確把握合作學習的本質
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在于將課堂的主動權充分地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中的主人翁,加強其合作意識與交流能力。因此,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來進行教學的時候,首先要提高自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從小組的成員分配、小組任務與時間分配上做好合適的調整。小組合作學習最為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最終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要改正自身對于教案與教學目標的過分執著,為學生設置合理的小組學習任務,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內的互動與合作,讓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地調整自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管理,一旦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生不能夠很多地進行合作交流的時候,就需要對其做出調整,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處于硬性的框架之下,讓其變得更加靈活。
(二)要明確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定位
在應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身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在開始前,教師是合作學習活動的設計者,要對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設計,按照學生的特點與合作學習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學生對小組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與預習,培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是整個學習過程的調度者與引導者,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細心地觀察每一個學生合作學習情況,當發現小組內合作學習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及時的主動給予幫助,讓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有機會進行表達,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從范文的選擇上,教師要精心挑選,選擇既符合課程目標的又具有一定模仿的可能性的文章,來給予學生仿寫的方向。同時,在進行小組分工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保障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圍繞主題展開,并適時點題,發散思維。
(三)要重視學生合作意識與技能的培養
學生作為合作學習的主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需要與組內成員進行良好的合作與交流,但當前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了應有的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讓小組合作學習難以順利開展。教師應當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前向學生明確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中每一個人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其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小組內重要的成員,對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積極配合與他人合作學習的學生,教師要通過鼓勵與引導,讓其逐漸加入到小組內,建立起與小組內成員的積極互賴關系。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7
[2]馬蘭.合作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5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