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一種新興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翻轉課堂逐漸興起,它是基于知識獲取與內化的翻轉,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教學流程的翻轉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交往合作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翻轉課堂 高中地理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124-02
1 引言
地理是是一門探究性較強的學科,學生需要積極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之中,而傳統的地理課堂以教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仍多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忽略了從學生的學出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未被充分調動,參與程度少,課堂的教學效果較差。
2 翻轉課堂的內涵及研究意義
2.1 翻轉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的內涵主要體現在教學方式及教學主體的翻轉。首先,翻轉課堂基于信息技術手段,顛倒了課上講授新知識,課下完成作業的傳統教學模式模式。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課下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及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而課上進行鞏固提升、交流探討,知識的傳授借助網絡、微視頻等資源在家完成,而知識的內化在課上通過教師的幫助和同學間的合作完成,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極大提高。其次,學生在課堂進行合作研究性學習,協作提升,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生學習引導者,能很好體現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全面發展的理念。
2.2 研究意義
2.2.1 促進課改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課改的實施,大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發生了變化,也愿意將新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應用于教學,但實施效果較差,教師仍是課堂活動的控制者,學生大部分情況夏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方式未得到改變,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未得到體現。翻轉課堂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傳統地理教學中的一些難題,促進地理新課改的深化。
2.2.2 促進師生角色的轉變
師生角色的轉變是新課改的主要要求之一,在翻轉課堂,教學主體得以“翻轉”,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占主體的局面,在翻轉課堂里是教師是幫助者也是學生的學習同伴,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實現,進而實現了自主性、探究性、個性化的地理學習,課堂真正成為生生交流與合作,師生共同探索的場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促進教學中師生角色和關系的轉變。
3 地理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學環節包括課前知識獲取和課堂知識內化兩個部分。
3.1 課前知識獲取環節的設計
3.1.1 創建學習資源,錄制微課
在課前的自主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教師設計的學習資源的引導下進行。學習資源的制定是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出來的,一般包括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導學過程,資源連接,課后作業等。
作為翻轉課堂教學的重要學習資源,微課將主題突出、內容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方便學生利用空余時間隨時隨地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及反饋的即時性。微視頻的錄制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微視頻是借助ppt、flash等技術手段,通過形象的動畫或操作演示并配有教師講解錄音錄制成的小視頻。
微課內容的選擇就要注意一定要講課標要求的重點、學生理解的難點、學生平時練習時的疑點和易錯點,學生自己一看就懂的可以簡單帶過或不講。一些知識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傳統課堂中,有的學生很難通過教師一兩遍的講解透徹理解一些難點、重點知識,而微課解決了學生們有時想反復學習某一知識點直至理解透徹的需求。
3.1.2 課下自主學習
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是通過電腦或移動設備等電子產品完成,這對學生的自覺性有較高要求,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去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是被電子產品的其他無關功能而束縛,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導學案,以導學案的完成效果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完成。
3.1.3 學習成效前測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觀看完教學視頻后,獨立完成導學案上布置的相關作業,及時將答案和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上傳給教師,教師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了解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及遇到的疑難點,及時整理教學資源、典型錯誤及疑難點,為第二天的課堂設計做好充足準備。
3.2 課堂知識內化環節的設計
3.2.1 組織課堂活動
翻轉課堂模式下,知識的內化放在課堂中,是課堂活動環節的主要任務,教師在這一環節中的地位得到翻轉,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課堂的組織、引導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教學經驗確定重難點,以小組活動為載體,學生協作探討重難點問題,教師關注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切實參與。教師在巡視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介入小組的探討活動中去,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強調,也可對發言做補充,并及時鼓勵學生的良好表現。
小組活動,首先是小組內解決問題,每個小組成員都可能是小老師,為同學解決疑惑,同時也可請同學幫助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如果遇到整個小組都無法理解的問題,小組成員可針對此問題開展集體討論與探索,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可以尋求其他小組的幫助,通過小組互助的方式解決問題。對問題進行思考與深入討論,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2.2 思維拓展
在學生探究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深入了解到學生的疑惑,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及學生的反饋,結合以往學生常出現的錯誤之處,在課堂上講解,并拓展相關知識點,真正做到師生互動。接下來,教師根據學情,設置一些符合學生水平的探究問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3.2.3 課后反思與檢測
教學反思能促進一個教師快速成長,學習反思更能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請學生代表在黑板上畫出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圖,其余學生自己在作業本上完成,完成后同學們可補充黑板上結構圖不完整的地方,在此環節中,教師再次幫助學生梳理知識。
通過課后的檢測,學生能及時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自身需要改進的地方及努力的方向。在課后根據自身情況,再次有針對性地觀看教學微視頻,力爭弄懂存在疑惑的知識點,能夠更全面面地掌握新知識。
4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地理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翻轉課堂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大面積展開。首先,教師要更新自己的理念,有意識地將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融入到課堂中,并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最后,教師還要善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和總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立杰,李偉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河流地貌的發育”一節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4):37-38.
[2] 張偉.“翻轉課堂”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0):13-15.
[3] 方慧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4] 張俊杰.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學應用研究[D].廣州大學,2018.
[5] 吳麗雙,王健.高中地理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10):43-44.
[6] 方正章.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施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20):277-2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