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梯度指導下的中小學寫作教學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小學教學現狀存在寫作興趣匱乏、寫作文章缺乏真情實感、寫作方法千篇一律等問題,本文結合《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寫作梯度”,即中小學寫作教學可以從基礎上、內容上、方法上三方面來加以解決:基礎上——更新寫作觀念;內容上——貼近生活;方法上——倡導個性化寫作。
關鍵詞:寫作梯度 學生主體 中小學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80-01
寫作教學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來都是教學的“重頭戲”,而中小學寫作教學在學生寫作學習生涯起著基礎性、全局性的作用。然而,通過收集、分析文獻資料和研究著作,筆者發現中小學寫作仍存在幾大“頑疾”。在本文中,筆者將總結、分析當下中小學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繼而將《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寫作梯度”與中小學寫作教學相結合,探討如何讓“寫作梯度”更具體更有效地指導中小學教師實施寫作教學。
1 中小學寫作問題及原因分析
1.1 寫作興趣匱乏
中小學生對“寫作”可以說是意興闌珊。學生抱著“應付考試”的態度寫作,認為“寫作”占據了語文考試的最大分值,要拿高分才要去寫作。一說到作文就皺眉,一說到要寫作文就頭疼。究其原因是他們不知道“為什么要寫作”,對“寫作”這一書面語言文字活動的認識發生了偏誤,沒有樹立正確的寫作觀。
1.2 寫作文章缺乏真情實感
寫作上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作文內容乏善可陳,言之無物,缺乏真情實感,讀者無動于衷。這是“不知道寫什么”的問題。許多學生寫作都是在“無中生有”,每逢考試就在自編自導,捏造虛假內容。王榮生先生在《寫作教學教什么》中就有列舉這么一個例子來論述學生的寫作缺乏真情實感:有一年上海市的中考題目叫“挫折”,而本身中學生并沒有那么多挫折,為了博取批卷老師的同情和關照,很多學生就編造自己是單親家庭,學生不是讓爸爸死掉,就是讓媽媽死掉。①這是因為寫作內容無法貼近學生生活,寫作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不符合,學生無從下手,更談何真情實感。
1.3 寫作方法千篇一律
寫作方法上慣用“寫作套路”:從小學開始就不斷地抄寫,不斷積累好詞好句、名言名句,然后在考試中把這些東西套上去。又或者是捏造“論據”,如作文的開頭,不管什么內容,開頭就用“愛因斯坦”,然后冒號、引號,然后根據題目是什么就讓愛因斯坦說什么。反正沒人知道愛因斯坦是否說過什么,批卷老師也不知道愛因斯坦究竟說過些什么。②學生不知道怎么寫,自然就學習這種簡單“有效”的套路,出現“千人同文”。
2 寫作梯度如何指導中小學寫作教學
《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學習分為四個學段:第一學段(1、2年級)為“寫話”,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5、6年級)為“習作”,第四學段(7、8、9年級)為“寫作”。由此,“寫話——習作——寫作”形成了一個以“寫作”為終目標的遞進式的三級式階梯,一般稱之為“寫作梯度”。具體指導策略如下:
2.1 寫作基礎上——更新學生的寫作觀念
“寫作梯度”的基礎性要求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幫助學生解決“為什么要寫作”的問題。寫作本體的意義在“寫作梯度”中有著明確的闡述: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引導學生樹立“讀者意識”,充分發揮寫作的表達與交流功能,讓他們意識到“寫作是在和他人交談”,幫助學生摒棄“寫作是為了應試”、“寫作是跟隨別人的”“寫作是自言自語的”的錯誤觀念,從“要我寫”轉變成“我要寫”、“我想寫”。
2.2 內容上——貼近生活
為了挽救寫作中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尷尬局面,教師應及時撥亂反正,讓寫作貼近學生的生活。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讓他們“寫想象中的事物”、“觀察周圍世界,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利用情境和環境烘托所帶來的真實氣氛去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引導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疤K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在設計作文題時,注意讓學生從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米”,并讓他們在找“米”的過程中感受、體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這種指導,既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內容問題,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興趣,真正把寫作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反過來借寫作更深刻地認識生活。
2.3 方法上——倡導個性化寫作
寫作是一項涉及思維方式、情感態度、價值導向的文字表達活動,而每個人的生理、心理,生活背景和語文經驗不同,對情感的感悟能力也因人而異,抒發的情感各有不同。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讀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鼓勵他們去“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有創意的表達”。這是語文課程標準第一次明確地鼓勵寫作主體張揚個性,倡導自由寫作。所以在教師教學中可以開設“自由作文”單元,讓學生自由發揮,抒發真情實感,也可以不要過多的命題作文,留有彈性,讓學生挑選角度,多角度地表達。譬如,“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為了鼓勵自主寫作,倡導自由表達,對寫作教材做了兩項改革:一是改進題目設計,注意留出彈性空間;二是從七年級下學期開始設計“自由作文”單元,開辟了“自主作文區”。
注釋:
?、佗?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6—7.
參考文獻:
[1] 代順麗.語文課程寫作梯度的學理分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01).
[2] 倪文錦,謝錫金.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