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CL提高思辨能力的寫作教學改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思辨能力,開展基于CTCL的英語專業寫作教學實踐。本文通過分析英語專業寫作課存在的問題來探討了利用寫作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和CTCL模式的有效性。通過為期一學期的教學改革,研究表明基于CTCL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思辨能力。
關鍵詞:CTCL 思辨能力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03-01
1 引言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英語專業的學生要強調聽、說、讀、寫、譯技能的均衡發展,尤其要注重說、寫、譯表達能力的培養?!睂O有中教授在2010年 “英語寫作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高端論壇”上指出“國外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都把思辨能力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寫作是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最有效的課程之一?!庇⒄Z寫作能力是英語專業學生必備
的一項英語核心技能,可以比較客觀全面地反映其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但是現在國內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學生困難多,能力提高慢,因此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 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堂內,教師的課堂教授模式化太重,課堂偏重講解語法、格式及注意事項,忽略內容和結構。就寫作論寫作,枯燥乏味,學生昏昏欲睡。課堂外教師任務重,精批精改壓力大。此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沒有受到重視,由于課堂內應試的導向比較嚴重,注重模板和固定句式。學生邏輯推理思路不清,因果鏈條簡單。面對不同的命題無從下手,學習困難大,并且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不清楚。學生對教師的批改成果重分數不重批語,即使看了批改意見和建議也熱情不高,沒有內在驅動力改變寫作現狀。
很多院校采用各種基于網絡的作文批改軟件,減少了教師的負擔,提高了及時的反饋修改意見。但是教師單純依賴機器評閱,忽略人工評閱的優點。寫作課上講臺成了教師的 “一人陣地”。學生機械地接受老師的講解。教師不知道學生理解消化了多少,學生也不知道老師講了什么。課堂的斷層也導致了學習效果的缺失。
3 關于解決問題對策的思考
在課程教學中,為了更深度關注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下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我國教育技術專家董玉琦教授提出教育技術學研究新范式CTCL。CTCL 關注四個要素的結合,即文化,技術,學習內容和學習者。其中,學習者是重中之重。通過此教學模式,學習者不僅能提高知識與能力,其基本素質也會提高。模式嘗試從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習者深層次的學習過程,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包括分析、邏輯等。這種教學模式是從學習的全過程對學生的知識體系的重新建構和深入挖掘。而思辨能力是思維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之一。思辨能力早期指用來判斷權威的觀點是否合理。文秋芳教授指出教師的命題視野和高度對于提高學生思辨能力非常重要。她強調社會熱點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其視野。綜上所述,英語專業寫作課可以通過適當的切入點,基于CTCL模式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4 寫作課堂教學改革實踐
在建設寫作課堂前,需要對寫作的切入點進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和篩選,這對于整個后期的教學課堂建設至關重要。教師在前期篩選有趣的熱點話題或主題,讓學生分組尋找自己的切入點的相關資料。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充分討論,形式有PPT、視頻、話劇等。展示后提出問題和其他組進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把展示內容梳理并分類,并提出一個主話題,讓學生下課尋找相關資料。下節課分組提出觀點或畫出思維導圖。要求討論后每個同學現場總結至少三條觀點,相互修改?,F場討論的問題可以是陳述性的,也可以是分析性的。有的同學基礎稍微差點,可以選擇對課前準備內容的陳述或對視頻資料新聞進行復述,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語言和注意內容的邏輯性。每個同學在不同角度做到“有話可說”。討論現場活躍。信息分享給全班后下課總結、模寫。課堂上每組交換模寫內容,修改并一起分享。學生課后研讀評述性作文相關資料和信息資料,獨立完成作文。教師在評閱過程中更關注學生對該主題議論性的評述和佐證,對新穎、表達規范的例子進行示范。學生在前期準備工作充分的情況下能做到心中有數,有內容可以寫,有內容可以借鑒,作文不再空洞無味。經過一學期的訓練,學生由初期的轉述到自己的評論,再到佐證,最后能做到評論別人的觀點。只要有討論,就有總結性地寫作和同伴之間的互評。在閱讀大量的資料后能進行篩選,分類,總結中反復鞏固和訓練。同時在整個學期的過程中,教師安排時間完成一次的1對1的指導,指出每組學生本階段的進步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語言技能的訓練和發展并不是孤立的。在一學期的基于CTCL的的教學改革中,語言輸入的全面立體化給學生帶來更生動直觀的感受,他們在快樂中開啟了新的寫作旅程。
參考文獻:
[1]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 孫有中有等.英語專業寫作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座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4):603-608.
[3] 董玉琦等.CTCL:教育技術學研究的新范式(1)——基本構想與初步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2):4.
[4] 董玉琦等.CTCL:教育技術學研究的新范式(1)——從“媒體應用”、“課程整合”到“學習技術”[J].遠程教育雜志,2013(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