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有所用 學以致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用能力是指在日常交流活動中能夠準確表達自身觀點、理解他人言語的重要能力,是減少溝通障礙的交流、溝通障礙的重要內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有所用、學以致用是教學目標之一,本文基于大學應用教學活動的開展,闡述了語用能力培養的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分析了語用問題的表現形式,并論述了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學以致用  語用能力  遷移問題  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15-02
  1   引言
   語用能力培養是核心素養教學提出的重要內容,在語用教學中,由于其具有多樣化的問題表現形式,嚴重制約了教學的有效性。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有所用是教學重點,學以致用是教學關鍵,因此,教師應重視語用教學方法的優化,針對學生語用能力培養中的問題表現形式,應用具有適應性的教學方法,使其能夠滿足語用能力培養的客觀需要。
  2   語用能力概述
   語用能力在上個世紀八十年逐漸發展,其在不同的模式中,被定義為不同都能能力,基于不同的認知,將其分為語法能力、語篇能力,也就是交流之中的社交能力?,F如今,語用能力是指應用得體的語言,實現與他人交流的素質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語用能力進行培養,就是在培養學生應用得體的語言,準確表達自身意圖的能力。我國在《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出,英語教學致力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與國際的交流。
  3   語用教學問題表現分析
  3.1 遷移問題
   漢語與英語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語言表達功能存在一定的趨同性。很多學生在將漢語的表達方式與英語表達方式混淆,致使語用規則發生了遷移。語用遷移問題可以將其劃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正遷移是指在遷移過程中對方理解了所要表達的意思,負遷移在英語語言溝通之中會出現嚴重的問題,而遷移問題是英語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1]。
  3.2 偏差問題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結合不同的場景、環境,運用不同的說話方式。而語用偏差是指在具體教學活動中,無法取得預期交際效果的教學方法?;诮虒W實踐,在學生語用教學能力培養中,反映出了強烈的文化規束,文化差異是影響語用偏差的重要因素。例如,中國個人業務用英語表達為private banking,但在外國則表示特別服務。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造成學生語用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二,一為語言習慣套用問題,另一種為文化差異問題。
  3.3 交際障礙問題
   跨文化交際障礙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應用英語進行交流,在具體交際過程中,雙方均秉持著希望交際成功的態度,但在應用自身說話方式的同時,會不自覺的利用自己的語言結構對其進行反應、判斷,致使其出現嚴重的交際障礙,甚至造成語言沖突。
  4   大學英語語用能力培養策略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能夠學以致用、教有所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谡Z用問題的表現形式,影響因素具有復雜性,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語用能力培養缺乏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革新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轉變教學理念,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以及提高[2]。
  4.1 轉變傳統教學理念
   基于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加強對語用能力教學的應用。首先,教師應規避四六級英語考試對學生帶來的壓力,堅持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將教學重點轉化到學生語用能力培養之上,將語句教學的重點轉移到語篇之上。其次,教師應重視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強化自身的語用能力,減少語用教學中的畏難情緒。在此教師要上網查詢相關的資料、視頻,并積極應用溝通軟件與外國人溝通,了解不同國家的語用差異。例如,某教師在英語專業網站中查詢不同的語用方式,積極學習國外的文化,在具體教學中國將其滲透給學生,為培養學生的語用素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2 語用情境教學應用
   教師除了應用提高自身素質之外,還要盡可能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基于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實現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目標。例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構建了相應的情境,結合教材中的內容,要求學生基于情境內容,進行交互溝通,在溝通中提高學生的表現欲與求知欲。教師為學生構建一個采訪的情境,要求學生應用英語進行溝通。學生交互情境如下,
   甲:How long have you been a revolutionary?
   乙:A year.
   甲:How did you get in.
   乙:self-involved.
   在情境創設過程中,學生教師認為學生之間的采訪過于生硬,無法表現出采訪的效果。教師指出了學生提問時的不足,在交際文化中,這種提問是不禮貌的,甚至會讓對方認為侵犯了對方的“privacy”?;谇榫硠撛O語用教學的應用,引導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進行交涉,教師作為裁判指出學生語用交際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糾正。此語用能力培養策略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語用能力的認知也逐漸加深,語用能力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培養[3]。
  4.3 多媒體技術教學完善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語用能力進行培養,并引導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教師可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基于多媒體設備開展語用教學。多媒體設備包括投影儀、語言實驗室等,基于自媒體平臺的發展,教師可通過軟件平臺進行在線教育,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文化環境,實現對語用知識的滲透。例如,某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為學生播放了相關的視頻,視頻資源中的內容為中國、外國人之間的交際對話,對話內容主要為問路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提問學生,在這段視頻對話中,有哪些語言違背了雙方的語用原則,致使其產生了問題,很多語用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指出。在此過程中,甲方表現出了尷尬,致使交際存在矛盾,若乙方回答:“Yes, you can use it.”則會避免語義偏差問題[4]。    甲:Is there a toilet?
   乙:You want to use it?
  4.4 教學文化理念滲透
   語用能力主要目標在于能夠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環境,應用合適的表達方式,準確的表達自身的觀點、建議,避免其在交流過程中出現歧義,進而影響了最終的交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語境去消除語用的歧義性。例如,教師基于此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將private banking轉化為personal  banking,盡可能的避免語用偏差的情況出現。在中國應用英語問候他人習慣表達為“Are you OK?”但在具體的語用過程中,若對方為外國人,則會感到很難接受,若換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則效果會出現明顯的不同。基于語境的教學,教師需轉變學生的語言思維,基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避免固有語言思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而文化語境教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為學生制定了三個原則,歧義單詞禁止使用,指示代詞所致、省略多余信息。
  4.5 體驗式教學模式
   基于體驗式教學的應用,是指教師應用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習題,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體驗中感受語用文化差異。例如,教師為學生創設體驗對話,經常與學生利用英語進行溝通,并故意應用一些具有歧義的語用問題,引導學生感受不同語用對學生認知造成的影響,進而實現培養學生語用素養的目標。某教師為學生提供體驗式場景,教師:I have a question,student.在此過程中,student代表一種職業名稱,學生應指出問題,“May I ask you a question,classmates?”基于體驗是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對語用能力的認知,自覺提高語用意識,減少交際矛盾的產生。
  5   結語
   大學英語是語言科目,基于理論開展的教學,將其應用到實踐之中,使其能夠在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能夠促進語用知識的積累。學以致用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學生未來發展,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關鍵,是學生素養的重要表現。因此,教師必須應用科學的語用教學方法,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燕.語用學視域下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融入與Presentation教學法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8(16):436.
  [2] 李明,曹軍.多模態教學對大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7,35(02):83-87+96.
  [3] 陳璐.高校外語教學與外語應用能力培養(上)——評《外語與外語教學——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語言知識的獲得》[J].中國教育學刊,2016(04):131.
  [4] 孫曉斌.語用能力研究的新進展——《過渡語語用學視角下的語用能力研究》評析[J].高教學刊,2016(01):49-50+5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2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