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古詩詞中意境美的策略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古詩詞意境教學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想象力。古詩詞語言簡潔、凝練,但是能充分表達詩人的情緒和描寫的畫面。學生面對古詩詞,不能單單只是理解,應該在理解的層面上加上自己的聯想和想象,深入探究詩句的言外之意,慢慢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古詩詞的音律美、意境美和色彩美使人陶醉。詩歌配樂吟唱,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美的熏陶。為很多學生打開了古代詩詞之美的大門。
【關鍵詞】古詩詞 音律美 意境美 色彩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023
古詩詞的教學,歷來為教師困惑,從小學開始,熟讀成誦似乎成了一條通路。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古詩詞教學開始過度強調知性分析,教師重視應試成績,提供給學生問題解決方式,缺乏古詩詞的美感,忽視了學科特點。
教師對古詩詞的逐句講解,似乎是做到了對古詩詞的重視,過多的翻譯影響了對詩詞的鑒賞。甚至有些用片面的觀點評價古詩詞,硬性地給學生灌輸現成的結論,造成學生理解的偏誤;過度重視考試成績,造成了古詩詞的學習出現了過度理解的現象,不僅給學生增加難度,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而且使學生更難欣賞到古詩詞的美。為此我們應該重視古詩詞中意境美的教學策略。
一、初中階段古詩詞意境美教學的重要性
1.古詩詞意境教學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想象力。古詩詞語言簡潔、凝練,但是能充分表達詩人的情緒和描寫的畫面。學生面對古詩詞,不能單單只是理解,應該在理解的層面上加上自己的聯想和想象,深入探究詩句的言外之意,慢慢提升自己的想象力。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天馬行空的思想,他們本身就有著極強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將語文古詩詞教學作為學生想象力培養的一個起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聯想、去補充,以構成想象中的畫面。
2.古詩詞意境美教學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詩詞的音律美、意境美和色彩美使人陶醉。最近很多學校推行的“素讀”法,詩歌配樂吟唱,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美的熏陶。為很多學生打開了古代詩詞之美的大門。既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更提高了學生的古詩詞鑒賞美的能力。
對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他們所形成的審美體系還不夠完善。我們通過古詩詞意境教學可以彌補這一點,幫助學生完善審美體系,真正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3.有利于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養。”深刻的情感體驗,美好的生活愿望,淳樸的心靈世界,高雅的審美理想和純熟的藝術技法組成了中國古詩詞獨特的意境。激發了學生對文化向往,增加了文化底蘊,提升了精神境界。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飛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無不充溢著強烈的民族情感。李白追求生命自由意志的道家思想,陶淵明筆下純美的人間生活場景和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等。詩詞意境中蘊涵的厚重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讓他們體會到人與國家,與他人,與自然那種親切自然的情感,使學生的人格更為完滿,精神更為健康。
4.古詩詞意境教學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課程標準》提出:“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起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古詩詞意境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是無可置疑的,沒有想象和聯想就沒有詩詞意境教學,讀者進入詩詞意境中,首先見到的是多個人、物、事,然后對意象進行想象和聯想,在此基礎上于腦中形成意象的表象或具體形象,再將這表象或具體形象綜合起來,成為一個總體形象。
如《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僅選了秋天的荒野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三個事物,但景物的代表性卻啟人遐思,給人留下廣闊的創作空間,呈現在人面前的是一片蕭瑟凄涼的秋景。這就需要讀者的想象力去填補景物之間的空白,使各種孤立的事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呈現出特定的意境,古詩詞意境教學有利于形象思維的發展。
二、初中古詩詞意境教學的策略
1.通讀之后,抓關鍵詞句。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抓住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妙詞佳句。找到最能引發讀者情思的詞句。如教學《虞美人》,把握一個“愁”字,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汪洋恣肆,無窮無盡,學生就可以去體會李煜的亡國之痛對這些關鍵詞句的反復品味,學生心中就會激蕩起與詩人、詩作相關的深切感受,感情誦讀也就水到渠成。
2.理解之后,抓思維方式。在古詩詞的形象世界里,語言環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簡單鏈條式結構,而是一個由形象體系互相滲透著情感的立體式多維空間存在。所以教師還應點撥學生從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維觸角,讓學生順利地把握住詩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實則意味深長的普通詞句。只有把每一個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細細品味,才能讓學生越發感到詩人的心境,更能從整體上肯定、強化詩的意境。
3.創設情景與自主感悟相結合。教師應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以誦讀為主線,串聯感受、理解、領悟與擴展,始終把學生的吟誦能力、感悟能力、表達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導,創設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合作,開放發散,拓展創新,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養和諧發展。不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而是通過學生自由的聯想與想象去感悟詩歌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情趣,創設情景是現代教育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協助學生盡快掌握課文內容。但它也有一個缺陷,往往會造成學生對課文情景認知的單一性。實際上很多人同讀一首詩,其腦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游子吟》這首詩,有的學生想象的意境是兒子睡在床上,母親在床邊燈光下給兒子縫衣服;有的想象的意境是兒子在燈下看書,母親在燈光前縫衣服;還有的人想象到意境則是兒子到臨行時穿著衣服,母手拿針線在兒子身上縫補。因此,依照創設情景與自主感悟相結合的原則,兩個方面各取所長,以補其短,以此取得古詩詞教學的最佳效果。
古詩詞的意境美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初讀的引導。讀,是學習古詩詞的開始,良好語感的形成對于感受詩詞的意境美尤為關鍵。讀的基礎之上再深入理解感受,鼓勵學生聯想想象,自由表達見解,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古詩詞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5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