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實施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美術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色彩課程是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使學生自由想象、更好地了解世界,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本文從不同角度考察了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關鍵詞】美術教育;色彩教學;實施探討
小學階段是人認知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學校接管學生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時的小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朦朧還處于狀態,但他們對色彩非常好奇,因此,小學生對美術教育和色彩知識有強烈的渴望,美術教育中的色彩課程促進了兒童的美學和智力與感知的全面發展。
1.色彩教學在美術教育中的具體表現
美術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經色彩、點和線等加工而成,如果美術作品中缺乏色彩,作品就會失去靈魂。這表明色彩是美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小學美術課上,色彩的變化通常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還能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學生的世界觀、態度和價值觀也會產生積極影響。研究美術課程中的色彩,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促進學生成長。
2.提高色彩教學質量的具體途徑
2.1掌握色彩的觀察方法
在眾多觀察類型中,最典型的是觀察色彩,以紅色為例,無論周圍哪個色彩受到紅色物體的影響,進行了什么樣的改變,只有孤立和抽象才能觀察到物體的固有色彩,這種色彩觀察方法常用于裝飾性色彩涂裝。然而,給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角度將導致不同的視圖效果,即使相同的對象也會由于不同的視角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由于作畫者角度不同,正方形物體可以被認為是梯形透視,并且角度也可以被認為是平行四邊形或菱形透視。然后看一下色彩,需要連接對象、光源和環境,進行觀察和比較。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比較色彩元素學習色彩變化。這種觀察方法是塑料美術的技術基礎,也包含美學基礎,這是因為色彩的美感是色彩關系反映出的色彩整體效果。
2.2正確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
藝術來自生活,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當然,藝術不應該遠離生活,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許多細節引導學生學習美術課程。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的關鍵要素,同時,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事物的色彩。任何研究都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美術學習也不例外,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數量的積累應該為隨后的質變做好準備。因此,學生當前的美術學習是為美術的未來發展做準備。小學美術學習階段,美術教師應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術,學生能在觀察過程中對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事物產生清晰的認知。
2.3借助游戲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色彩教學氛圍
小學生愛玩游戲,將游戲融入色彩課程,能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主題的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弄清楚游戲主題與色彩學習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以游戲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色彩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色彩使用能力。例如:在“染色游戲”的教學中,因為該內容本身便具備較強的游戲色彩,教師可鼓勵學生在游戲中打開幻想的翅膀,并使用紙張進行合理創作,使用鉛筆勾勒出假想物體的輪廓,并用適當色彩加以填充,以顯示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同時,鼓勵每個學生制定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實踐,能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美術的樂趣,進而掌握豐富的色彩知識,增強想象力,深刻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
2.4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有效的色彩作品
小學美術教師可多媒體輔助教學,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顯示與課程內容相匹配的色彩作品,通過拓展色彩知識,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美術知識基礎。例如,在“色彩的對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比較色彩,讓學生看到各種色彩,并創建正確的色彩視圖,使學生了解色彩應用的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審美素質。
2.5借助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如要提高學生在色彩課程中的觀察能力,必須借助實踐環節,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往往有限,很難理解色彩的含義。這要求教師使用實踐環節讓學生深入了解藝術作品,使學生逐漸具備觀察能力、掌握不同觀察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背景、環境和光源幫助學生觀察事物,使學生從不同角度體驗作品的不同效果,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和應用技能。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桃花在不同天氣中的變化”活動,以便學生在陽光明媚的天氣、大雨和其他天氣中觀察桃花的變化。通過不斷的實踐,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觀察體驗,感受事物的原始色彩美,為色彩能力與美術創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色彩教育是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進行定位,在游戲、多媒體、生活動手活動等方面,提升學生的色彩意識、興趣、技能和素質,為學生的整體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6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小學生的思維發展尚未成熟,故教師不應采用的固定教學方法,可對教學方法加以創新,適當的色彩教學和一些有趣的游戲教學是比較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的相關內容時,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使學生在配色活動中更好地理解色彩的差異。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了解到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然后,針對問題對學生做出適當引導,使學生認識到不同色彩的關系和差異,進而使學生知道每種色彩的正確用法和真正價值。老師還可以為學生進行色彩實驗,如:選擇一張簡單的純色紙,并將其分成兩份,一面涂上淺色,一面涂上深色,并通過改變色彩亮度的規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觀察兩面紙張的不同,色彩明亮的規律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7色彩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增強對學生感知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都非常強,一味地知識講解,難以提起學生的全部興趣。因此,教師應組織課外活動,拓展教學內容,積極提高學生對色彩的理解和色彩意識。例如:在講解“風景寫生”時,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寫生,樹的色彩、花的色彩、果實的色彩,每種色彩都有不同的含義,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好奇心會得到滿足,會自發地投入色彩研究,以感受色彩的魅力,進而對色彩有更好的感知能力。
3.結語
藝術的創作及作品的呈現都少不了色彩的作用,不同的色彩能夠表達出不同的意義和效果,作者往往通過色彩的描繪訴說作品的含義。由此可見,色彩在創作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需注重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觀察能力,這有利于學生理解色彩、學習色彩,使學生靈活運用色彩表達內心的想法,形成一定的色彩感知能力。
【參考文獻】
[1]呂奎.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實施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02):19+21
[2]劉曉華.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實施[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153
[3]辛姍姍.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實施[J].美術教育研究,2018(02):1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9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