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優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和焦點。創業教育課程作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載體,對于人才培養發揮著重大的作用。通過聚焦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在對中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選取了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百森商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①六所創業教育特色較為突出的高校,對其創業學課程設置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結論為進一步優化國內的創業教育課程,提升高校創業教育質量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優化
國內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現狀與存在問題
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興起于20世紀末。1988年,教育部頒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首次明確提出要在高校中開展創業教育,并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九所試點高校開設了相關的創業課程,標志著我國創業教育進入了探索時期。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10年至今,得益于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內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建設進入了新時期。目前,國內高校創業教育基本形成了三大類課程體系:一是通識性的創業教育課程。例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創業教育指導”等課程,這些課程在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求職技能以及引領學生創業就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二是專業的創業教育課程。經過教育部的指導,全國近千名高校教師參加了創業教育的專題培訓,開發了“創業基礎”“創新創業導學”等基礎課程,并且編寫了一批優秀的配套教材。三是相關創業教育的網絡課程。一些高校開發了一批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納入學分管理的創業教育課程,建設了“創業管理”等一批創業教育的公開課和共享課。從目前的情況看,上述這三類課程基本構建起了我國創業教育課程的基本體系框架。[1]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創業學學科建設,國內不少學者圍繞高校創業教育情況進行了研究,指出了目前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中存在的若干不足。李家華、盧旭東(2010年)認為,由于我國目前創業學學科建設不夠健全,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呈隨意性,缺乏系統性。[2]張小剛、潘敏儀(2015年)認為,我國的創業教育課程存在著課程體系不健全、與通識教育相脫離、師資力量匱乏、教學模式單一、缺乏特色等不足。[3]馬永斌、柏喆(2015年)通過對國內十所大學的調研,發現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課程開發和設計存在分布零散、數量有限以及不同學科創業課程缺乏聯系、基礎與實踐分離的不足。[4]廖琪麗、孟秀霞(2017年)認為,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還存在開發主體單一,缺乏外部社會機構和社會組織的參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不夠深入等問題。[5]
美國相關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情況分析
美國是創業教育的發源地,其創業教育發展最快、影響最廣 。根據調查:在美國2,662所非營利高校中,至少有2,136所高校提供一門創業課程,其中有300多所設置了創業學學士學位課程,并建立了347個創業學MBA項目、30余個創業學博士方向,成立了18個創業學系。[6]在本研究中,筆者以美國六所在創業教育方面具有特色的高校,根據其網站上公開的課程介紹頁面資料,對其創業教育課程設置進行梳理和分析。
1.斯坦福大學
長期以來,斯坦福大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貫徹到人才培養過程中,在完善課程設置、構建科研平臺以及引進社會資源等多維度同時發力,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目前,斯坦福大學的創業課程主要由工學院科技創業計劃(Stanford Technology Venture Program)的創業教育中心和商學院下的創業研究中心(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Studies)兩個部門負責,共同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等各層次的學生提供多樣化、有針對性的指導。其創業教育課程可分為三類:一是理論學習類課程,包括“構建商業模式”“培育創業思維”等課程,這些課程以傳授創業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為主要內容,多數為必修課程。二是與專業深度融合的創業課程,包括“技術創業”“環境創業”等課程,由各個院系負責,密切結合專業知識,多以選修課的形式提供給學生。三是創業實踐課程,采用創業工作坊、創業競賽、創業模擬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累實際的創業經驗。
2.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的創業學課程重點面向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MBA)學生開設,旨在培養學生“站在決策者的角度看待問題”,幫助學生識別風險和機會、整合資源,成為能夠改變世界的企業家型人才。其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以學年來劃分。第一學年,所有商科學生都要學習涵蓋基礎學科的專業必修課。其中,創業學相關課程有“創業經理人”“創業財務”“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等。第二學年,該學院提供了一系列的創業學選修課程以供學生選擇,可以分為創業啟蒙教育、創業系統知識和創業能力培養三大模塊,包括了“創辦科技公司”“探尋市場機遇”等內容。此外,哈佛大學規定學生在第二學年要進行相關實習,主要有兩種形式:學生自己聯系企業,或者自愿組成實習小組,參與到企業的項目中。[7]
3.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創業教育的特點在于構建了一個有特色的“MIT創業生態系統”,通過馬丁信托創業中心(The Martin Trust Center for MIT Entrepreneurship)和德什潘德技術創新中心(The Deshpande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等獨立的項目和平臺對創業教育與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并在課程設置方面跨越了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鴻溝,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課程大致可分為創業技巧、公司內部行為學習、產業聚焦、基礎知識四大板塊。以2019年春季學期的課程為例,有介紹創業基礎知識的 “工程師的創業之路”“前沿市場中的有效商業模式”等課程;有針對公司創業或社會創業過程各個環節來設計的“產品設計與開發”等傳授創業技巧的課程;也有面向專門行業或學科的“生物工程系列研討”“生命科學的戰略決策”等產業聚焦類課程。 4.百森商學院
百森商學院作為世界上第一所面向本科生開設創業學課程的高校,著重培養學生“像企業家一樣思考和行動”的能力,以培養對世界經濟、社會具有重要價值的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百森商學院創業教育課程的特色在于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進行課程安排,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發現階段,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包括“創業過程導論”等課程。二是探索階段,包括“創業機會”“新技術企業”等課程,多數面向大學二年級以上學生。三是專攻階段,包括“家族企業成長”“未來趨勢與創業”等課程,主要面向有創業學先導課基礎的高年級大學生。
5.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創業教育課程主要由創業與科技中心(SECT)負責,特點在于針對本科生和研究生“因材施教”:面向本科生提供啟發性課程,激發學生產生創業想法和興趣,而研究生課程更加專業化。例如:2018年秋季學期的創業課程包括:啟發類課程;技能類課程;創新類課程;實習類課程;社會實踐課程;定位類課程等。
6.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奧斯汀是全美最具創業氛圍的城市之一,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擁有專門的創業教育部門—赫伯·凱萊赫創業、成長與振興中心(Herb Kelleher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Growth, and Renewal)為其提供專業化的創業教育,該中心旨在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性思考、學會提問,培養學生解決企業問題、開發新產品以及創辦新企業的能力,從而成為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赫伯·凱萊赫中心為學生提供的創新創業課程多達數十種,涵蓋藝術、管理、科技等各個領域。其自然科學學科創業課程與自然科學、特別是前沿技術聯系密切,它的創業實踐類課程既關注社會發展趨勢,也強調創業實踐參與。
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優化建議
通過分析,可以看到美國高校創業教育在課程設置方面有如下特點:一是課程設置根據層次、年級、專業進行區分。針對不同學習群體、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提供了內容全面、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課程,較好地提升了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二是強調專業與創業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密切聯系。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強調與其他學科專業的融合與交叉。一方面,創業教育走出商學院的大門,走進了其他文科或理工科專業的課堂,實現了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拓寬了學生創業知識的寬度與廣度。另一方面,美國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堅持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并重,保證了學生在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上有效銜接。美國的這六所高校都把實踐課程作為創業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來對待,不僅納入了學分管理體系,而且還有嚴格的評價制度。三是以開放性的課程內容設置構建起“創業課程生態圈”。美國的創業教育不僅開發了豐富的課程體系,同時借助社會資源開發了多樣的校內外實踐項目。
基于美國高校的做法和經驗,對于進一步優化我國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一是以創業學專業建設推動課程體系的科學化設置。一方面,要加強創業學學科建設,構建涵蓋創業意識、學科理論與技能、產業前沿等各個部分的完整知識模塊體系;另一方面,還要借鑒哈佛大學等高校的做法,針對不同層級、不同專業的學生提供難易適度、針對性強的創業課程。二是推動創業教育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高校要切實把創業教育當作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來開展實施,從而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充足人才保障。在打通專業壁壘方面,可以借鑒美國高校的做法,一方面,可以通過“專業+創業”的方式,在突出專業學科特色的基礎上,結合專業人才的具體培養計劃,將創業意識培養、知識獲得、實踐執行納入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的教學計劃,將創業課程融入到其他專業的教學過程;[8]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發展各個領域或學科的創業學分支,總結該領域創業者的經驗,豐富創業學的理論體系,拓寬應用范圍。三是結合學校特色構建創業教育的課程生態圈。在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階段,要根據高校學科特點“因地制宜”,充分調動學校的社會資源,通過邀請校友傳授經驗、與學校附近的社區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等,將創業教育的課堂延伸到社會環境中去,既要讓學生將創業精神和意識內化于心,還要讓創業技能和活動外化于形,更要讓學生的創業未來在深厚的人文、社科和技術等課程的保駕護航下,走得更遠、行得更穩。
注釋:
?、倜绹咝O嚓P課程介紹均來自其學校官方網站.
參考文獻:
[1]曾驪,張中秋,劉燕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雙創”戰略需要協同發展[J].教育研究,2017,38(1):70-76,105.
[2]李家華,盧旭東.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9-11.
[3][8]張小剛,潘敏儀.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探析—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的啟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5):56-58.
[4]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5]廖琪麗,孟秀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4):74-75,93.
[6]劉寶存.確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12-15.
[7]包水梅,楊冬.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啟示—以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百森商學院為例[J].高教探索,2016(11):62-70.
?。ㄗ髡邌挝唬褐袊鐣茖W院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指導中心)
[責任編輯:翟 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3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