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間,“苦差”變“美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每天面對一大堆的作業,部分教師總會叫苦不迭,視批改作業為一件“苦差”。然而,如果教師能夠換個角度思考,或許批改作業就會由一件“苦差”變成一件“美差”。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的視角,淺顯論述對作業批改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批改;思考
學生倘不在完成作業時運用,再扎實的基礎知識也會束之高閣;教師倘不在批改作業時思考,再絕佳的教育時機也會失之交臂。作業之于學生,就好比是夯基固本之重錘;作業之于教師,就仿佛是明察秋毫之試紙。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以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作業為契機,學生就可以及時地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并適時適度地進行拓展延伸;以批改學生用心完成的各種作業為契機,教師就可以及時地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目標明確地調整教學策略??梢?,作業在教學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因為作業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不僅要用眼觀察,還要用腦思考。通過用眼觀察,教師就會發現學生作業中的各種優點和不足;通過用腦思考,教師就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學生作業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下面筆者將從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的視角,淺顯論述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的一些思考。
一、視作業為抓手,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常言道:“好習慣,益終身。”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益的重要保障。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習慣當然也不是一時半刻形成的。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仔細驗算的習慣以及課后復習的習慣等。而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必須要全神貫注地思考、工工整整地書寫、一絲不茍地驗算以及全面通透地復習等。以此來看,教師不正可以視作業為抓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嗎?
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要放眼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各種現象,深層次地思考這些現象與學生學習習慣之間的聯系,并據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比如說,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除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筆者布置的課堂作業是一些與小數除法相關的計算題。在批閱作業時,筆者發現部分學生的計算結果總是小數點的位置出現錯誤。針對這一現象,筆者進行了深入思考,并分析得出學生之所以出現這類錯誤,主要是因為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沒有對齊。
歸因于教師對于作業的高度重視,所以學生也會盡心盡力地去完成各種作業。而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會逐漸養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視作業為窗口,管窺學生知識的短板
對于教師而言,為了提升教學效益,需要發現學生的知識短板。聚焦學生的知識短板,深入分析學生知識短板的成因,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可以補齊學生的短板,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事實上,作業正是教師管窺學生知識短板的一個窗口。對于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各種讓人匪夷所思、大跌眼鏡的錯誤,教師切不可滿腹牢騷、大加指責。相反,教師應該視學生作業中的錯誤為“珍寶”。正是學生作業中的這些錯誤,將學生的各種知識短板清晰地顯現了出來。教師通過深入分析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就可以找準學生知識的短板,為進一步教學指明方向。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倍數和因數”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設計的其中一項課堂作業是讓學生找一些數字的倍數和因數。在批改作業的時候,筆者發現:部分學生找出來的因數不夠全面。究其原因,是學生對于尋找因數的方法掌握不夠熟練?;诖?,筆者在第二課時的內容中又專門圍繞這部分內容設計了一些練習題目。
當然,透過作業這扇窗戶,教師看到的不僅是學生的知識短板,還會看到學生的各種優點。如此,就能夠為今后揚長避短,優化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益提供重要的參考。
三、視作業為橋梁,延展師生互動的舞臺
教學離不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活動,即師生互動。有效的師生互動是提升教師教學效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力推手。不可否認,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大舞臺。但是,如果師生互動的舞臺僅僅局限于有限的課堂,那么,師生互動在提升教師教學效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就是有限的。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延展師生互動的舞臺,將師生互動的舞臺從課堂延展到更為廣闊的課外。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視作業為橋梁,延展師生互動的舞臺,讓師生互動活動由課堂之內延展到課堂之外。
舉例來說,為了做好培優輔差工作,筆者經常會分層布置一些家庭作業,并要求這些學生完成家庭作業之后拍照并發送至教師微信。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對這些作業進行及時評價。
借助于作業這方小舞臺,師生之間可以進行大互動。得益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教學效益會大幅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會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要視作業為培養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抓手,讓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保駕護航;要視作業為管窺學生數學知識長項短板的窗口,讓數學知識長項短板為教師今后的課堂教學提供參考;要視作業為延展各種師生互動活動的舞臺,讓各種師生互動活動為今后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注入動力。如此,批改作業就再也不會成為教師的“苦差”,而會成為教師津津樂道的一件“美差”。
參考文獻:
[1]李占勇.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的點滴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3.
[2]羅福珍.對批改小學生數學作業的幾點思考[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3):203.
編輯 郭小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