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語文既是我們每天交流、溝通所用到的必要語言,又是我們文化知識傳播的重要媒介,可以說,語文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環節。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基礎課程,除了要教會學生一些必要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對語文進行有效的運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诖?,就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展開了分析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觀念
一、加強生活化教學觀念的樹立,促進生活化教學的開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實現生活化教學,那么首先就要加強對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要積極地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正確地認識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生活化貫穿到語文教學中去,從而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加強對生活化教學觀念的樹立,除了要將這一觀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同時也要將生活化教學這一觀念運用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地對周圍的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通過對生活中各項事物的觀察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有效地促進語文教學效果的提高,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二、語文教學方式的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有著很大的區別,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而生活化教學則更加注重對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關注,通過課堂學習質量的提高來促進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升。因此,實現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就要加強語文教學方式的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入手,引導學生將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真實體驗融入文章當中,從而通過自己的真實體驗更好地對所有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生活化,在口語交際課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展示一下他們的課余生活,在課余生活中,他們都在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將這樣一個學生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會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印象,從而使得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也更加牢固。
三、通過課文表演,還原生活片段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很多的生活信息,小學語文教材與學生的生活本就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語文的學習就是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將知識還原成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從而加強學生的主觀感受。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課文,如果對這些課文的學習只是依靠教師的講解,單憑小學生所具有的語言理解力,很難體會到課文所要表達的意義,那么其學習效果也就不會很理想。因此,為了使得學生對課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表演,將課本內容還原成生活片段,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學習《爭吵》這篇課文時,爭吵是學生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如果學生只是單純地對課文進行朗讀,很難體會到主人公的那種爭吵的心情。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兩名學生來對課文進行表演,讓學生將主人公與克萊諦從爭吵到和好的整個經過表演出來。通過這一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的一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去體會主人公與克萊諦在爭吵中、爭吵后、又和好的內心的煎熬。也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當自己和朋友發生爭吵時,自己內心的感受,和課文人物進行比較,看是不是與主人公有著同樣的心理感受。通過這樣一個生活片段的表演,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思考,這樣的爭吵是否有必要呢?在我們生活中,要如何處理好朋友、同學間的關系呢?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教學,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對生活進行感悟,從而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
四、加強對語文課堂內外的溝通,有效地拓展語文活動
語文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只是學生獲得語文知識的一個小平臺,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的語文知識也是有限的,而生活才是學生獲得語文知識的最大源泉。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重視課堂教學,也要加強對課外教學的重視,切實做好語文課堂內外的溝通,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語文活動的開展。在課堂教學以外,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進行綜合性的語文知識的學習與實踐。例如,在生字學習與積累中,街頭到處都是廣告牌、廣告語等,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同音字、形近字,并對這些同音字、形近字進行總結,然后引導學生去對這些同音字、形近字進行比較與區分。尤其是對形近字的區分,引導學生自己說一說這幾個字之前的不同,是結構不同還是偏旁不同,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在生字學習的印象,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參考文獻:
[1]簡永愛.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0):107.
[2]邵曉燕.談談小學語文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8(34):17-18.
編輯 溫雪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