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寫作訓練的開展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階段,初中的作文教學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對于學生的作文訓練要求并不嚴格或者方式不對,其根本原因并非是教材編寫的問題,而是教師自身受到了過多的傳統教學約束,從而產生問題,教師在制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必須深入實際,并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寫作熱情,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構建初中語文寫作高效課堂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寫作訓練;策略分析
一、當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一)缺乏寫作興趣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之中,作文教學是重中之重,但是很多教科書上只是對于寫作的指導,忽略了對學生作文水平訓練的引導和教學,其內容與實際的教學過程存在差異。語文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另外,很多教師缺乏相對完整的教學計劃,所有作文教學并未從學生本身的需求出發,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速度相對較慢,很多教師只是隨便地布置一個文章等,沒有具體考查學生能力的目標,這樣的命題相對曲高和寡,學生沒有興趣去寫作。例如學生大多接觸了一些記敘文的寫作,對于作文感情的表達能力相對較強,但是如果教師在下次布置寫作內容的過程中,依然告知進行記敘文的寫作,并布置一系列的記敘文題目,則學生難免會產生一些抵觸的情緒,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較大的不良影響,有時候甚至會對寫作產生懼怕的情緒,討厭學習,更是不想去接觸寫作。教師在布置作文題目的過程中不能脫離寫作的圈子。必須將生活融入寫作之中。寫作如果離開生活注定會成為一潭死水,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不能與生活脫軌,寫作的內容應該體現生活現實。
?。ǘ┙虒W方式和環境固化
作文的水平高低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寫作技法的高低,另一方面體現了學生思想水平的高低。學生學習作文需要熱情,而不是片面的教導,當前,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固化教學的問題,即一味向學生講解優秀作文,背誦一些優美句子等,但是沒有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教師不能再堅持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學生。有些學生的基礎較差,對于作文失去了一定的興趣,因此讓其寫出情感豐富的文章更是難上加難。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幻燈片等教學形式不斷出現,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更多針對性的教導短片等,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加豐富的語言知識,但是現階段教師僅僅使用這些新科技進行傳統語文知識的教導,語文課堂并沒有得到根本上的發展與提高,部分年齡較大的老師更是不喜歡接受新事物,難以讓學生產生寫作的熱情和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導致寫作教學水平較低。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分析
?。ㄒ唬┻m當降低學生的寫作要求,培養學生多方面寫作能力
有些寫作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必須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加強學生對于自身興趣愛好的培養,不能只是使用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有些學生寫作很有真情實感,但是因為自身寫作功底的原因,因此寫作效果較差,對于這部分的學生,更應該給予一定的鼓勵,使學生愛上寫作,老師跟同學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以適當降低學生對于寫作的要求。另外,不同學生對于寫作的悟性不同,例如,有些學生喜歡展現自己的感情,有著高超的語言功底,寫作更是如魚得水,喜歡寫各種散文與記敘文,但是另外一些學生思維較為縝密,喜歡寫一些議論文,喜歡向別人表明自己對事物的觀點等,因此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指導,在進行教學時,需要針對性地給出作文寫作建議,可以給予學生多種可選擇的題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選擇擅長的文體,教師因材施教,給予針對性的輔導,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寫出真情實感,還能夠提高對于語文的寫作興趣,寫作水平自然得以提高。
?。ǘ嫿己玫膶W習環境
時代在進步,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作文教學工作者應該敢于創新,語文寫作畢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學生掌握再多的技巧也難以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教師可以使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例如,可以使用幻燈片放映或者紀錄片播放的方式,通過一些古典文化的教育或者是一些祖國河山文化的教育等,帶學生領悟自然,感受自然的巨大魅力,對未來的生活或者學習更加充滿興致,可以播放一些名家的紀錄片等,引導學生感悟人生,更好地探索未來,在作品中更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身的情感,從而最終得到作文習作水平的飛躍,通過良好學習環境的構建,學生自身的文學境界得到提高,更具修養,為未來的語文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教師的水平直接決定著其教學的能力,必須加強對教師水平的教育,尤其引導教師進行新技術的學習,拋除傳統的教學理念,使用新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建立高效作文教學課堂。
新時代新氣象,教學工作者必須敢于直面時代的發展,使用新型的教學方式,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建立高效作文課堂,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夢想。
參考文獻:
[1]楊德全.網絡環境下初中語文“微作文”教學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9(1):113-114.
[2]李靜.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244.
編輯 魯翠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