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的實施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在新課改逐漸深化的背景下也進行了創新和改革,促進了微寫作模式的誕生。尤其是我國部分省份地區在2014年中考時出現了漫畫、仿寫等微寫作,中學語文教學也因此更加重視微寫作。合理分析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對微寫作教學的發展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實施策略
一、概述微寫作
1.微寫作概念
顧名思義,微寫作是微型寫作的意思。其篇幅和寫作相比較更短,而其和寫作的區別較大。寫作對文學的創作比較重視,是一個對內容和形式、主觀和客觀關系進行處理的過程。但微寫作中并不包含這些內容,它只是一種考查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方式。微寫作是一種符合時代發展的在理論界無實際界定概念的但具有明顯的表現形式的新名詞產物。
2.微寫作的特點
第一,微小性。一般情況學生的微寫作都是和小作文形式相類似的短小的篇幅,它可使學生在應用語文文字時更加專注,可以深化學生描寫的片段;第二,簡單性。它不同于傳統的作文,不具備作文復雜的格式、條件和關系等,只重視學生應用語言描寫某個片段的能力,可以達到集中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第三,靈活性。它可以隨時按照相關教學需求做出調整,對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和學生用精練的語言進行書寫起輔助作用。
二、初中語文實施微寫作教學的策略
1.分步進行教學
一般情況下段落結構都類似于文章結構,許多學者指出段落訓練是一種訓練寫作的有效的方式。初中語文在微寫作教學過程中也可對類似于篇章、段落結構的寫作模式進行合理的借鑒。許多學生在微寫作中無法下筆,實際上練習微寫作可以以仿寫為基礎。首先應該對整體段落內容集中反映,應保證和例句的句式和結構相同并一致,并對聯想手法善于運用,達到“形似而意諧”的基本要求;同時還可在訓練時合理變換句式。漢語包括多種句式,變換句式是要求學生通過對句式的變換使其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觀點得到靈活充分的表達。
而把一句話擴展成一個段落則需要:第一,利用生活經驗進行相關聯想,通過各種感官的調動,使原句的情境得以重現,進而對具體氛圍和情景進行描寫;第二,通過對排比、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及具有色彩的詞語的合理運用,使其表達效果更加強烈;第三,對句子和句子之間的連貫性進行充分的掌握,一篇具有清晰的思路、完整的結構的微寫作,是通過不同的句子構成的,微寫作的連貫性就是對這些句子進行準確、恰當的組裝,使其得到主次分明、層次清楚的排列,進而實現自然銜接。短小精悍的微寫作也是由許多句話構成的,教師還可以依照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創設符合實際的具有針對性的分步微寫作教學法。
2.分類進行指導
微寫作主要包括微評論、微散文、微應用、微詩歌等多種形式。初中生在寫作中主要是訓練寫作記敘文,因此我們可以在微寫作中訓練學生描寫人物的外貌等。描寫人物的外貌主要是對人物身材、服飾、容貌、神態等進行描寫的一種形式。通過描寫人的外貌,應該使其性格特征、生活經歷、社會身份和內心活動更加凸顯,嚴禁出現一把抓的情況,同時應該保證有順序和層次地進行描寫,總之應該在描寫中遵循先整體再到局部,由上到下描寫的順序。描寫應該是人物內心世界和精神面貌的反映,應通過對修辭的合理運用,采用各種描寫方式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豐滿。
3.讀寫的合理結合
許多初中語文教師都對日常教學中內容的安排比較緊湊,根本擠不出微寫作教學的時間。其實閱讀可以和微寫作訓練有效結合。閱讀和寫作的結合是一種對寫作進行有效訓練的方式,可在學習的過程中貫穿微寫作教學。通過對散文或記敘文的閱讀訓練學生描寫景物的微寫作;通過對小說的閱讀來訓練學生用微寫作概括故事的情節,或用微寫作描寫人物的外貌等。
4.重視相互評價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變成檢驗自身的老師,所以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重視讓學生相互修改作文,學生都希望完成寫作后能獲得老師的審閱及肯定,實際上許多學生都渴望被老師關注,每次發下作文本首先想到是老師的評語,老師的贊許評語對其有重要的意義。許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對自己或別人的微寫作進行修改,因此指導學生對微寫作進行修改,應該把評分標準告訴學生,可以按照包括基礎和發展等級的評分標準,寫作符合題目要求,有積極的態度和通順的語句便可給基礎分;其中有獨特的想象,包含生動的語描述便可給發展分。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參照這些標準,并寫上評語和缺陷,學生再重新修改,如此反復會較大程度提升雙方的寫作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寫作是學生應用語言能力得到提升的途徑,是重要的學生對語文進行掌握的方式。教師應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微寫作,使學生語文修養得到有效提升,為進一步拓展學生語文綜合技能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宋慧萱.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6(30):28.
[2]龔姚瑤.見微知著:淺議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J].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2017(12):135-136.
編輯 馮志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8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