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學體系日趨完善,在學習中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學習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新的課程目標的要求。就小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育;自主閱讀;探究學習型
一、小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培養的意義
現階段我國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還在不斷地培養中,但對小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還處于初級階段,一方面,小學生的閱讀范圍較小,許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籍有限,很多文學性較強的書籍不利于小學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較少,隨著家長對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在放假期間需要不斷地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補習班,很少有時間閱讀課外書籍,學生的自主閱讀時間與質量都未得到保證。當代的小學教育形式并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的習慣,這也導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十分薄弱。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小學語文的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識字學習,還需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知識是其他各科學習的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對其他科目準確理解。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也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對事物僅限于表面的了解,因此,對事物的實際內容還存在較強烈的好奇心。通過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對世界產生更深刻的認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通過閱讀,也可以促進學生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理智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小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案
?。ㄒ唬┺D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
我國當代的大部分教師都能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轉變對學生的教育態度,但仍存在部分教師仍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與實踐割裂開來,學生在封閉的知識體系下,不僅對知識的吸收程度較慢,而且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小學語文教育環節中,許多教師對教材的利用程度不足,深度挖掘教材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揣摩教材編寫者本身的意圖,而不能僅依靠自身的理解對學生講述課本。在課堂中不能僅對重點詞語進行講授,要結合整體的課文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最終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不斷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仔細地精讀,逐漸強化學生閱讀的主動性,面對課文中出現的好詞好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積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ǘ┰谡n堂上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課堂上強硬地向學生灌輸學習內容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豐富自己的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之間對閱讀的不斷交流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在班級內也可以設立流動圖書站,增加學生可以學習的知識內容,擴展學生的閱讀領域。讓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地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想,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了解了更多的課外讀物,可以對閱讀產生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面對低年級的學生,許多學生對課外讀物的選擇存在困難,教師可以定期為學生發放書單,選擇貼合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與認知范圍的讀物,以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及時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與評價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學生由于家庭環境等其他外在因素會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與評價也需要結合學生本身的特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教師需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巧妙地運用語言技巧避免學生的尷尬并促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對表現優秀的學生教師也需要給予表揚,帶動學生向優秀的學生學習。教師也需要注意針對每位學生的特殊情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不同的點評,避免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較為重要的一方面,教師也可以調動學生之間的閱讀興趣,相互評價,在學生的相互評價中更能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為學生保留適當的空間,讓學生在自我學習中體會閱讀的魅力,在閱讀的過程中發揮主動性,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張如星.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英語自主閱讀能力形成的實踐與研究[J].英語教師,2016,16(8):16-22.
[2]鄭巖君.淺談小學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1):173.
[3]王莉.小學語文自主閱讀現狀調查與研究[D].魯東大學,2014.
編輯 高 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