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習慣”成自然百事“德”為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時期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我國要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型,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的重要時期,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國未來社會的進步,關鍵在于人才和基礎教育的發展,而小學啟蒙教育中的德育又是最基礎和最關鍵的。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德育;教育實踐
  小學階段是學生最易受到影響的關鍵時期,呈現可塑性強的特征,學生正處于從兒童向少年期過渡,身心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關鍵時期,因此這一時期的德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新時期背景下,做好小學生的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值得深思的問題?,F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家長過于溺愛,成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而且由于社會的發展,網絡等各種媒體的普及占據了人們生活中的大部分空間,這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新挑戰。
  一、小學生德育中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價值
  孔子曾說過,“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慣成自然,可見習慣對于一個人的影響之大。這里的習慣就是人的行為意向,一般來說習慣的養成是人們在后天通過學習建立在條件反射基礎上的一種行為結果,它是與人們生活相伴的一種固定行為。它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心理品質等諸多方面,這種習慣對小學生的人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能夠為他們的未來指明正確的方向。新時期,在小學德育中要明確教育的主體對象是學生,培養的目標應當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所受到的教育內化,這樣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讓學生自覺接受教育的目的。
  當前,德育的重心是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也指出德育要為社會現代化建設服務,學校教育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接班人,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說明它是所有教育內容中的重中之重,而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實施德育的必由之路,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小學德育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措施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獨特的行為特征和心理特征,所以,德育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時,一定要立足于學生不同主體間的差異,循序漸進地將學生的道德認知內化為道德信念和修養,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1.學校要樹立良好的德育理念,夯實德育基礎
  道德教育雖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品德的養成總是與文明習慣的培養相輔相成的,因此小學德育中,一定要轉變觀念,改變以往的只注重分數的教育方式,將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作為德育的重中之重。
  2.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選拔有管理水平的班主任
  學校管理的要素是班級管理,班級管理的成功與否與班主任的關系極為密切。一位好的校長可以管理好一所學校,一位好的班主任能夠培養一個積極向上的優秀班集體,尤其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班主任對學生人格的養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們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督促者和引導者。這個時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榜樣示范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一定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平常能夠深入了解學生,對不同的學生能夠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進而引導學生意識到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作用。在班級管理中找出那些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模范學生作為榜樣,以此來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的德育培養要有目標和計劃,做好學生人格發展的長遠規劃。
  3.家校聯合,創新德育方法
  小學生教育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通過這三方的共同努力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時,學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因為小學生的教育不能由學校單一形式完成,學校要創新德育方式,采取家?;拥姆椒?,學校要定期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適當地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更好地掌握學生的信息,知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德育方式。
  4.德育中學校教育要和社會教育相結合
  每一個個體都有其社會屬性,小學生也不例外,社會對學生的影響遠遠大于家庭和學校,因此在進行德育時,學校教育要結合社會教育,因為社會的各種觀念,通過電視、網絡、書報雜志等各種渠道向孩子輸送,這些信息良莠不齊,都會對小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有的可能是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有的可能是消極負面的,所以,學校德育一定要做好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培養學生辨別善惡的能力。
  總之,小學是國家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培養新時期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小學階段是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高尚情操的新起點,因此,在新時期對小學生進行德育養成教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健.小學與社區德育互動的理論與實踐探討[D].廣州大學,2011.
  [2]國家教育委員會.小學德育綱要[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朱小蔓.中小學德育專題[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編輯 謝尾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9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