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困生心理特征及轉化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學困生轉化問題一直是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的熱點領域。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每個班級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學困生。學困生的存在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挑戰,同時也為教師展現教育教學能力創造了機會和舞臺。學困生不是天生的,是可以轉化的,關鍵在于教師怎樣進行引導和矯正。
關鍵詞:小學學困生;心理特征;轉化策略
轉化學困生是每一位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重點,小學班主任要保證班級中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要平等地接受教育,都能夠健康地成長。文章從小學學困生的特征著手,掌握學困生的特點。而后認真分析小學學困生的成因,為學困生的轉化準備好第一手材料。最后著手于轉化學困生的策略的研究,努力抓好每一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一、小學學困生的特征
1.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困生在課堂上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好動、多話、愛做小動作,這是他們在課堂上的典型表現。對學習的態度是學好學壞無所謂,作業拖拉,準確率差。上課時隨便講話,有時還有意搗亂,影響他人。
2.學習意志力和自控力差。學生一般都表現得優柔寡斷、虎頭蛇尾、自制力差,當情感沖動時,不能控制自己;當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缺乏自信,悲觀失望,甚至退縮,破罐破摔,甚至出現逃學等現象。
3.性格自卑怯懦,情緒不穩定。對學習、對他人存在焦慮,恐懼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孤獨傾向和沖動傾向等交織在一起。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憂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
二、認真分析小學學困生的成因
家庭教育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由于家長在這方面的教育意識不夠或采取極端的教育方式,導致學生厭學心理,最終發展成為學困生。一方面,一些家長望子成龍的愿望非常迫切,這種愿望往往轉化為對子女過分的溺愛,使學生從小就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另一方面,一些家長錯誤地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不主動與學校配合,孩子身上積累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最終淪為學困生。
有些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不認真聽講,課后不及時復習,學習方法不當,導致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拓展和學習難度的不斷加深,學習越來越吃力。有些學生智力水平不差,但自身懶惰,沒有學習自覺性,缺乏明確的學習和理想,長時間得過且過,學習上不進則退,成績與其他學生越拉越大,漸漸成了學困生。
三、小學學困生轉化的策略研究
1.幫助學生明確目標。小學學困生年齡小,所處的環境狹窄,沒有過多接觸外面精彩的世界,因而顯得視野淺薄,認識膚淺,對自己將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沒有足夠的認識。對待這部分學生,教師要對他們多進行理想、前途的教育,經常利用班會、小組活動、個別談話的機會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知道,一個人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會有用之不盡的精神源泉,就會有自尊、自信、自強。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要從思想上重視后進生的學習,在鼓勵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的同時,多從學習方法進行輔導,幫助學困生趕上來。首先,要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提前發現問題,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解決;其次,教師要提高教學的藝術性,優化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強教學對學困生的吸引力,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認真聽講、積極思維。恰當地為后進生設置問題,有意讓他們嘗到成功的那份喜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再次,要指導后進生課后及時復習鞏固,按時完成作業。教師要耐心地對后進生進行輔導,幫助他們補習功課,循序漸進地補習學習上的短板。最后,要實行分層教學,在學習目標、學習難度、作業布置等方面,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讓他們打好基礎,避免因教學難度使學困生產生畏難情緒、厭學傾向。
3.為學困生進步提供良好環境。老師應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困生,為學困生的進步提供良好的環境。要用愛的巨大力量,激發他們增強信心,提高自覺性,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上進,將偏離軌道的孩子吸引到正確的道路上來,使暫時掉隊的孩子跟上班級前進的步伐。要對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包括身體的變化,都要細心觀察、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堅持不懈,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步。
4.千方百計放大學困生的閃光點。學困生在多年的否定、批評中,早已忘卻了自己還有什么優點、長處,于是自卑、自棄,也有的因批評太多,產生了抗批評的能力,拼命地維護自己的短處。針對這種情況,作為老師可以讓他們找一找自己的長處,因為不管是誰都有一點長處的。針對學困生的一點長處,老師就要用多種方法去強化它、發展它、擴大它。
5.要加強家校共育。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既要關心孩子的生活和身體成長,也要關心孩子的學習,與老師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教師、家長要多溝通交流,互相了解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共同制訂轉化孩子的有效方案和措施,共同監督孩子落實,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困生改正身上的缺點和不足,不斷進步,成為家長喜歡、老師愛護的好學生。
參考文獻:
吳偉剛.小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J].新校園(中旬),2017(2).
注:課題名字:小學學困生心理特征及轉化策略的研究,申報號:GS[2018]GHB0473。
編輯 魯翠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