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社會各界和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古典文化底蘊。學好語文的關鍵已不僅僅體現在現代漢語的閱讀理解上,古詩詞的鑒賞和學習也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引導學生進入詩詞意境,切實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古詩詞欣賞能力是眾多教師致力于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古詩詞;能力;欣賞;意境
  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在眾多的文化遺產中,古詩詞可謂是最璀璨、最耀眼的瑰寶之一。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詞,皆屬千古絕唱的文學作品,這些詩詞朗朗上口、易于傳誦,是供學生學習的最佳文學體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提高小學生的古體詩詞欣賞能力是當前語文教學的迫切任務。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對鑒賞古詩詞的理解和體會。
  一、走進背景,了解古詩詞寫作意圖
  任何文學作品都源于生活,作者依據所處社會環境,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感悟,用文字抒發自己的見解、思想和情感,從而誕生了文學作品?!爸艺咧^我心憂”,對于古詩詞的鑒賞和學習,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是學習詩詞的首要條件。教師在教學詩詞課程初始,需要對作者的生平事跡、歷史環境、創作背景做深入調查,這樣不僅能深刻地理解文學作品內涵,同時也能提升教師的詩詞文化素養。每首古詩詞作品都有創作的緣由和背景,包含著作者的訴求或心聲?;蚴琴澝雷匀唤杈笆闱?,或是懷古傷今嘆息人生,或是揭露黑暗抨擊不公……同時由于詩人的個性存在差異,人生際遇不同,因而其寫作風格迥然,各有所長、各有專攻。由此而形成詩詞的幾大類別:山水田園詩、送別詩、邊塞詩、哲理詩等等。因此要鑒賞詩詞首先必須對作者的性格特征、所處時代背景有充分了解,才能理解詩歌的意象和思想,才能深入領會詩中所抒發的感情,進而理解詩歌的主題。以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為例,這首詩是敘事抒情詩,于代宗廣德元年創作,作者聽聞收復薊北,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終于平定,想到即將攜眷回到故鄉,結束八年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不由自主地喜極而泣,執筆抒發自己喜悅的心情,一揮而就渾然天成,成為流芳千古的名篇。當了解了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后,對于詩人聽到捷報所迸發出來的情感,就感同身受如同親身體驗,腦中不由自主有了畫面感,仿佛置身其中。理解“忽傳”捷報、“初聞”喜訊時激動不已喜極而悲,體會到作者“涕淚滿衣裳”時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白首放歌”時的欣喜若狂景象,“還鄉”的迫切心情,并由此聯想到“巫峽”到“襄陽”乘舟疾速飛馳的畫面,融情于景直抒胸臆,此詩句句跳躍,環環相扣,進而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縈繞腦?;ハ噍x映。因此,在進行古詩詞賞析之前,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對于古詩詞的學習有著切實的意義。
  二、緊抓“詩眼”,體會古詩詞大意
  “詩眼”是古詩詞中能真實、確切、完整地表達詩人對事物認知的關鍵詞匯,能充分體現和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對全文具有統領作用,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能隨意改動。古詩詞是漢語文字經過千百年的錘煉,無數大師嘔心瀝血凝結而成的結晶,往往詩詞中的一個字或一個詞,都是一幅優美的畫卷,一個個鮮活真實的生活場景,蘊含著引人深思的無窮哲理,令無數愛好詩詞的追隨者深戀其中。學習賞析古詩詞的有效方法,就是找準“詩眼”,通過豐富的想象力把自己融入作者的寫作環境中,形成畫面感,從而琢磨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例如,古詩《江雪》的學習,統觀全文,粗略地欣賞,然后仔細品味,找出最后一句的兩處詩眼,“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孤”“獨”兩個字給全文定了悲涼的基調。作者采用寄情于景的寫作方法,用涂鴉繪畫的手法描繪出冬天江畔的景物,借助漁翁垂釣時清冷的氣氛,用對比的手法烘托出作者貶謫永州,自己的遠大抱負志向無法施展,不甘屈服卻又無能為力,內心充滿孤獨和無奈的情緒。同樣的一首詩,找到“詩眼”,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對詩詞就有全新的認識和理解??梢娬覝省霸娧邸?,就是找到賞析詩詞大門的鑰匙,是全面理解詩詞的突破口。
  三、賞析詩句,領悟古詩詞意境
  古詩詞講究情景交融,作者通過嗅覺、視覺、聽覺及切身感受后,用凝練的詞句描繪出詩詞意境,再借物象描寫來傳達內心的思想情感,最后借助詩詞的音韻美,賦予古體詩詞以鮮活生命。因為詩詞具有強烈濃厚的感染性,因而更易于傳誦,進而激起了人們閱讀的熱情。
  在古詩詞的賞析中,透過詩句的字面表達,再契合詩詞的時代背景,才能全面進入詩詞意境。賞析詩句是領悟詩詞意境,提升鑒賞能力的有力鋪墊。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這首詩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絕唱,是因為作者把情景融合得非常緊密,把滔滔黃河奔流不息的景象,與自己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胸襟抱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詩的前兩句寫作者登上鸛雀樓遠眺所見景象,“白日依山盡”寫遠景——落日、高山,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對夕陽的依依不舍,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珍惜留戀,為下文不甘平庸與時間賽跑而要“更上一層樓”做鋪墊。第二句“黃河入海流”是近景描寫,寫出了黃河奔流不息、氣勢磅礴的壯麗景觀。描寫由遠及近,井然有序,語言雖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富有寓意,讓人如同身臨其境,仿佛畫面就在眼前,實景聯想融為一體,使讀者胸懷為之大開。詩的后兩句寫詩人內心所想,“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從字面理解,這仿佛只是一首普通的哲理詩,意在告訴大家:要想看得遠,就得站得高的道理。然而結合全詩理解,其實作者前面的景物描寫,抒發的是詩人心存遠大志向抱負,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愿望。這首詩,詩人巧妙地把景物、情感、哲理無縫銜接融合,渾然天成且磅礴大氣,成為唐詩鼎盛時期的典范。
  四、結合畫面,品味古詩詞情感
  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情感的鋪墊和生成,古詩詞教學的開展和欣賞同樣離不開詩情的領悟。詩情是揉合時代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文學產物。古詩詞除了情景交融的文學特點外,生動鮮活的畫面情景也是詩詞學習需要把握的一個特點。圖畫是直觀顯現的有效學習手段,是理解古詩詞的有力保障。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詞教學篇目,大多都配有課文插圖,一幅幅形象直觀的圖畫既可以有力地渲染作品情境,又能使學生很容易地通過畫面走進古詩詞的文本學習。   1.依據詩句,欣賞畫面
  古詩詞是有別于散文或其他文學作品的文學體裁,它具有語言凝練、意境深遠的特點。古詩詞的學習,離不開對詩詞的賞析和作品情感的挖掘。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經常借助注釋和關鍵詞理解古詩大意。學生的理解大都停留在膚淺的字面意思上,對于詩詞的思想內涵和情感意境的把握還遠遠不夠。因此,適當的畫面欣賞可以調動學生的感觀能力,通過刺激學生的擴散性思維,使他們能夠在畫面的沖擊下擴展形象體驗,從而有助于把握作品情感,進一步感知詩詞意境。如在教學杜甫的《絕句》時,借助幻燈片的課件演示:黃鸝鳴叫、白鷺飛翔、西嶺積雪以及停泊的船只,這些動靜結合的畫面刺激著學生的視覺神經,學生就能很自然地融入古詩的文本學習中,這時對意境的把握和古詩詞情感的體會便自然生成:春天的亮麗美景、詩人內心的歡愉喜悅一一顯露于此。畫面是詩句的有效顯現,詩句是畫面的有力憑借,二者相互促進、相互統一、互相依附、互相影響,它們是古詩詞學習的重要保障。
  2.結合想象,描述畫面
  想象是對人類大腦固有思維方式進行深度開發,對腦海中初步的印象進行深加工處理,從而形成更完整、更具體的畫面的一種行為活動。在詩詞鑒賞過程中,通過對詩詞的初步理解,經大腦想象、還原,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進而感悟到詩人表達的意境,體會蘊含在詩詞中的思想和情感。古詩詞博大精深,寓意深遠,每首詩詞都表達著作者不同的情感,展現著一幅幅風格迥異的畫面。為了透徹地掌握詩詞的精髓和內涵,必須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畫面,再結合自己的理解,把形成的景象畫面用語言或文字描述出來。想象力越豐富,鑒賞詩詞的能力就越強。以蘇軾《贈劉景文/冬景》為例,詩中描寫的是殘秋初冬的景象,在賞析過程中,我們可以閉上眼睛,逐步在腦海中浮現出秋末冬初荷塘的景物,并逐一描述:只見在初冬,荷花在秋霜的侵襲下漸漸凋謝了,連那遮風擋雨的荷葉也變得枯萎了,這時候腦中已經形成一幅秋風蕭瑟萬物凋零的景象。突然詩人筆鋒一轉,第二幅畫面油然而生,那開敗了的菊花雖然凋謝了,但是它的枝干依然不畏寒霜,傲然挺立在寒風中。通過畫面,體現出菊花孤標傲世的品質和個性,讀者明白原來詩人用對比手法來贊美菊花凌寒不凋、傲霜挺立的高貴品質,鼓勵我們嘗試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就一定能發現“橙黃橘綠”美的畫面和景致。我們發現通過充分利用想象力,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畫面,詩人想要表達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就很容易被發現和挖掘。
  3.誦讀詩詞,回味畫面
  唐詩宋詞,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精髓。詩詞的誦讀具有獨特的音韻美,其特點是:押韻對仗、節奏明朗、便于記憶、易于傳唱。自古以來,誦讀詩詞就是傳統教學的一種常見方式,是詩詞魅力的完美體現。把詩詞的誦讀應用在教學中,在學生記憶、理解詩詞和傳承文化上,會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皶x百遍,其義自見”,在反復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伴隨的是不同的感悟和體驗,長期堅持大聲朗讀,結合自己的理解,把想象到的畫面融入詩句描繪的情景中,就能很快鑒賞出詩詞中表達的意境,既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又可以使自身的詩詞文化素養不斷得到提升。同時,在長期的誦讀過程中,可以掌握詩歌基本規律,熟悉詩詞的韻律、結構、寫作方法,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能逐漸培養起自身的創造能力,對寫詩譜詞也會產生影響,從而奠定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為詩詞的發展創造出更為廣闊的前景。
  總而言之,精悍短小的詩詞內容蘊含著意蘊深遠的中國古典詩詞文化,它是我國歷史的璀璨明珠,是難得的文化藝術瑰寶。在富有人生哲理和優美畫卷的古詩詞學習中,提高小學生的詩詞欣賞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側重點。通過體會古詩詞大意,領悟古詩詞意境,體味古詩詞情感,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化藝術的喜愛之情。古詩詞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境,學生在朗朗上口的誦讀和領悟中了解了古詩詞的久遠文化,為他們的語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將詩詞教學發揚光大,是歷史使命也是社會歷史的發展必然。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在中華傳統文化植根大地并深入人心的今天,讓我們揚起鑒賞的風帆,努力在詩詞歌賦中盡情遨游,讓詩詞情懷常駐學生心間,讓傳承和弘揚成為青少年成長路上最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林英.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貿實踐,2015(13):267.
  [2]王莉莉.創設情境,教好古詩詞[J].文教資料,2013(16).
  編輯 王彥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724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