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應用“問題式教學法”提高“土壤肥料學”教學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高校土壤肥料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式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并且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對學生“有吸引力”的問題,采用靈活多樣的發問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問題式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主要包括:提問從淺入深、營造輕松氛圍、注重信息反饋以及注意教學進度和時間安排。
  關鍵詞:高校;土壤肥料學;問題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4-0179-02
  目前高校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互動較少[1],學生“低頭族,手機黨”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增強師生互動,引起學生聽講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對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很有必要。在師生互動中,教師話語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提問策略的應用,且教師的提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師生互動的質和量[2],目前,問題教學法是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策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授課內容通過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根據學生的回答再給予反饋意見,整個教學以“提出問題—討論解疑—重點講授—總結歸納”為主體[3],引起學生課堂注意力,調動其思維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筆者在“土壤肥料學”的教學中應用問題式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并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問題式教學法在“土壤肥料學”教學中的優勢
  1.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講授式教學相比,問題式教學將學生由被動的教育對象變成教學環節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或者學生拋出問題,經過學生們的思考、討論給出回答,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反饋給予啟迪、引導或者補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熱情地鼓勵學生開口,肯定學生回答中的合理部分,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更多,課題氣氛更為活躍。學生或其所在的家庭一般均具有種植農作物或者花卉盆栽的經歷,在這些活動中均需要利用“土壤肥料學”中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設置一些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學校放暑假或者寒假,宿舍里的小盆栽施什么肥可以提高其耐旱或者耐寒性”,“蔬菜市場上一些辣椒臍部附近發生腐爛,可能是什么原因”,“水稻生長期施肥較多,水稻長勢良好,但最終結實率很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等,與單純的理論說教相比,設置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使學生處于求知的心理狀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遷移運用。土壤肥料學是一門知識點較多,需要學生大量記憶且要求能夠靈活運用的學科。在有限的時間里接觸到大量的專業知識,學生很容易出現邊學邊忘或者記憶混淆的現象。通過提問,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遷移運用,如“植物體缺氮和缺硫后的異同表現”,通過這一問題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記憶氮、硫元素在植物體內的作用及體內遷移規律;又比如“為何提倡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通過這一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有機肥和化肥的特點以及其配施效果的認識。
  3.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類的思維過程總是體現在一定的活動中,主要是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鍛煉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通過“提出問題—思考—討論—問題解決”這一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油菜種植過程中,出現‘花兒不實’現象,應如何解決”,學生根據所學專業知識判斷出這是由于油菜缺硼所致,再引導學生回憶硼肥的種類及各自特點,比較常用的施肥方法,最后根據油菜的生長時期選擇合適的硼肥種類及施肥方法,從而解決問題。
  4.即時反饋教學效果。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反饋,教師可以及時檢測教學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根據即時的教學效果反饋,對下一步的教學計劃進行修改或者補充,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問題的設置及靈活發問
  1.根據教學大綱,設置具有“吸引力”的問題。土壤肥料學的知識點較多,但課時有限,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問題應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大綱,選擇重點和難點。對于要掌握的重點內容還可以從多個角度設置問題,突出該內容的重要性,力求學生在課堂上將所學內容完全消化。設置的問題還應對學生具有吸引力,首先,問題本身應通俗易懂,避免使用生疏、拗口的語言和學生并未理解掌握的專業詞匯。其次,問題的設置應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如果能將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與所授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提問,則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講到土壤的形成與分類時,可以首先詢問學生家鄉的土壤與學校的土壤有何直觀上的差異,其差異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帶著問題將學生家鄉的土壤與學校里的土壤對比講解,勢必會更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后,將一些與本課程相關的社會問題尤其是一些焦點引入課堂,更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如“施肥對霧霾形成的影響”、“施肥對全球變暖的貢獻”、“鎘大米事件”等,將這些問題引入課堂,用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去理解和解釋這些現象,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習熱情高漲,教學效果更好。
  2.靈活發問。一般在上課初始時,對之前的學習內容設置問題,不但可以復習之前的內容,而且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為新內容的學習做鋪墊。在上課中間設置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課堂結束時,對本節課內容以及下節課要講的內容設置問題,一方面可以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也對下節課的學習做簡單規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預習課程。在“土壤肥料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通常采用“橫向式”、“縱向式”以及“多學科交叉式”提問?!皺M向式”提問是指對一些知識點橫向比較,設置問題。主要應用在一些需要準確記憶,又比較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上。如“植物體缺氮和缺硫后的異同表現”,“各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對土壤pH的相應差異”等。“縱向式”提問主要是通過一些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一連串的提問來引導學生思維,最終揭示事物本質規律。主要應用于一些注重理解、需要邏輯思維的知識點上。
  三、注意事項
  1.提問從淺入深。從簡單問題入手,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思考,更易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若一開始就設置較難的問題,容易出現“冷場”,打擊學生積極性,甚至使學生出現厭學心理。
  2.營造輕松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態度和藹,語氣輕松,適時添加些幽默成分,避免課堂氣氛嚴肅、緊張,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使學生能夠放松,促進其思考,并大膽反饋。
  3.注重信息反饋。首先,不隨便否定學生的回答,學生回答中的合理部分要給予肯定;其次,對學生的回答不是簡單地給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要進行分析、綜合和總結,引導學生做更全面和深入的思考,對暴露出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
  4.注意教學進度和時間安排。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相比,要完成相同的教學任務量,問題式教學法往往花費時間較多。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提問時間,根據教學計劃把握教學進度。
  參考文獻:
  [1]孟凡娟,王愛芝,張秀麗.高?!斑z傳學”問題式教學法的有效運用[J].高教論壇,2016,(8):47-48,58.
  [2]韓菁菁.提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4(10):146-147.
  [3]馬如夢,王琦,馬進,等.PBL教學法在外科手術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1):117-1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783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