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與農產品質量關系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國家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高度重視,如何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滿足當代人們對農作物的產量需求和質量要求成為現階段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c鑒于此,本文立足對農產品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的土壤與肥料因素,對其各自影響以及提高策略進行了全面探析,以期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參考的同時,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c
[關鍵詞]土壤;肥料;農產品質量
1 土壤肥料對農作物產品質量的影響探究
1.1 土壤對農作物產品質量的影響
通過對大量科研數據進行分析可知,土壤熟化程度對農作物的生產質量和生產產量具有重要影響。土壤熟化度其主要指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對農作物生長有著重要影響的各項指標的含量,土壤的測評指標主要包括氮、磷、鉀等微量元素以及酸堿度、活性鋁和錳元素的含量。從某方面來講,土壤的熟化度越高,土壤中的營養物質成分含量就越高,在后期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就越容易促進農作物中蛋白質、氨基酸的形成,進而為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1]。
相關數據結果顯示,土壤中含有各種各樣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微量元素,如之前所提到的氮、磷、鉀,這3種元素對農作物的生長具有直接影響,當農作物生長到某一時期后,倘若土壤中氮、磷、鉀元素的含量較低,不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就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一定影響,進而導致農作物產量降低,影響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關研究表明,與普通土壤相比,成熟的土壤更有利于果實中蛋白質的生成,以普通農作物小麥為例,將同等品質的小麥種子運用同等種植方式,放到同等種植環境下,經過一段時間可發現,在土壤熟化程度高的土地中生長的小麥葉不僅長相較好,所含的維生素含量是另一塊土壤中小麥的幾倍。但并不是土壤熟化度越高,農作物的品質就越好。土壤的熟化度還包括土壤溶液的酸堿度,土壤熟化度越高,土壤溶液的酸堿度也就越高,過高的酸堿度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使農作物出現因缺水而枯死的情況[2-4]。
1.2 無機肥對農作物產品質量的影響
氮、磷、鉀是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需求量較高的微量元素,隨著農作物的不斷生長,土壤中所含的氮、磷、鉀元素不足以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此時為保障農作物的生長質量、提高農作物產量,會通過施肥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氮肥、磷肥、鉀肥作為常見的無機肥種類,將其施加給農作物,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農作物的質量造成影響。
?。?)氮肥作為農業生產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肥料,能有效提升農作物的含糖量、著色度、蛋白質含量,同時在迅速提高農作物的產品質量方面,相較于磷肥、鉀肥而言具有顯著優勢[5]。
?。?)磷肥作為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需求量較高的一種營養元素,通過適當施加磷肥,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農作物的品質,將其應用到水果的種植中,還能有效減少果類含酸量,增加含糖量,顯著提高水果的經濟價值,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鉀肥是農業生產中的保障性肥料,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施用鉀肥,能有效提高農作物的脂肪含量,增加其抗病能力,從根本上保障農作物后期的產量和質量。對于禾本科作物來說,施加鉀肥可以促進籽粒中蛋白質、淀粉的產生[6]。
1.3 有機肥對農作物產品質量的影響
經過大量的實踐探索發現,相對于無機肥而言,有機肥在促進農作物生長、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等方面效果更為顯著。適當施用有機肥能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營養,同時在改良土壤條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激活微生物、促進養分吸收等方面都能發揮顯著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當代社會,為滿足社會發展及人們日常生活對糧食作物的需求,將有機肥和無機肥進行混合使用,是提高農產品質量的主要途徑。
2 影響農作物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
在種植農作物和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土壤、肥料對農作物的產品質量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但從現階段的狀況來看,由于濫用農藥、過度施肥、單一的種植模式以及肥料管理意識薄弱等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故此,為從根本上避免上述問題的產生,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改善土壤條件、加強對施工管理的重視是基層產業機構和種植者的工作方向[7]。
在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盡管土壤、肥料對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具有一定影響,但并不是施肥就能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應該在施肥前對土壤中的營養成分進行檢測。但在當前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種植者對施肥觀念的錯誤認知以及對肥料管理的不重視,導致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由于過度施肥生長受到影響的問題屢見不鮮。在治理病蟲災害時,過度施用農藥的現象也常有發生,施用農藥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起到抵制病蟲的作用,但過度施用農藥會影響農產品的質量[8]。
3 改善土壤條件與農作物產品質量的具體措施
3.1 土壤條件的改變措施
作為農作物生長和種植的重要場地,土壤狀況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具有直接影響。為從根本上提高農產品質量,在日常的種植過程中,種植者需做好以下工作:
?。?)做好土壤的維護和檢測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除受土壤和肥料的影響外,還與多方因素有著直接聯系,水資源便是其中之一。在農作物種植和生長的過程中,只有保障充足的水資源,才能從根本保證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提高。在日常種植中,一方面基層產業機構以及種植者需提高對水利建設的重視程度,確保農作物在種植和生長中有充足的水源,滿足植物對土壤中水分含量的需求;另一方面為避免植物生長過程中土壤水分的蒸發,種植者可采取“秸稈覆蓋”和“塑料薄膜覆蓋”的方式,在農作物生長的特定時間進行覆蓋,滿足其水分含量需求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種植者還需要適時推廣先進的保護農田方式、改良土壤技術等,提高土壤的熟化度。在農作物生長期間,基層產業機構或勞作者需對土壤進行定期監測,明確土壤的質量和所含元素的成分,從根本上保障農作物的生長和質量[9]。 (2)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種植方式。不同的農作物對土地的種植要求也不盡相同,為了提高產業的種植效益和經濟效益,種植者在進行農作物種植前,需結合當地土壤的實際情況、經濟形勢、市場預測以及當地歷史、人文和環境等因素,選擇最適合的農作物進行種植,以期在滿足當地人們對農作物需求的同時提高產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種植過程中,基層產業機構和種植者還需堅持“退耕還林還草”的原則,通過土地輪休的種植方式增加土地肥力,降低化學物質對土地的侵害,滿足當前人們對農作物的高標準、嚴要求。
3.2肥料條件的改變措施
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為滿足農作物對氮、磷、鉀以及其他營養物質的需求,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需要施用肥料以及噴灑農藥。但從目前來看,由于肥料的不合理施用、農藥的過度噴灑,在一定程度上未能起到預期的整改效果,還對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從根本上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切實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基層產業機構和種植者需要合理使用農藥、科學施肥、加強肥料的監督管理[10]
。4 結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為從根本上滿足當前人們對農作物的需求。一方面,基層產業機構和種植者需提高對土壤、肥料的重視,并對其進行深入探究。另一方面,相關產業機構和-作人員需要針對當下土壤以及肥料中存在的問題,提JI咻目應的優化處理策略,在不斷尋找科學、環保、可持續種植方式的同時,為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滿足社會、市場以及人們日常生活對糧食作物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朱大雁.淺談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及發展方向[J]種 子科技,2018(4):19+21.
[2]李響.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機制及對耕地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8(9):99-101.
[3]楊樹林.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探微[J]農業開 發與裝備,2018 (10):171-172
[4]孫關.農業服務供給側創新與土壤肥料論壇召開[J].中國畜 牧業,2017 (6):15.
[5]張錦新,李慧,鄭愷雯,等.土壤鹽堿化的空間變異性研究進 展[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8(8):118-119.
[6]宣海繪.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農民 致富之友,2017(16):24.
[7]漢合青.土壤肥料科學施用及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7(18):40.
[8]程紅霞,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土壤肥料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 信息,2016 (24):22.
[9]張生來,土壤肥料在農業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研究[J].河南農業,2019 (5):60-61.
[10]劉毅,袁月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要點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5(1):41-4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8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