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檢測常見方法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是一個急待解決的民生問題。農產品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無論是對于產業結構的調整還是對于市場競爭力的強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農產品的質量檢測來說,是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農地的環境治理以及農產品的生產等方面都能夠發揮出極大的作用。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檢測;方法
農產品的質量指其本身的理化特性、外觀特征和成本價格,由于農產品的質量不同也決定了其用途的不同。食品是滿足人體日常所需必不可少的物質,食品來源即為農產品。因此,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直接影響了人類的身體健康。而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控制中要求農產品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質,不能威脅到人體健康。
一、基于農產品質量檢測的方法與技巧
1.農藥殘留檢測。常見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有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與無損檢測法。酶抑制法,以生物學為基礎,通過乙酰膽堿酯酶對相關農藥的快速反應進行檢測。具有生物學的不穩定性與專一性特點,不適宜大范圍使用,但因其廉價便捷性,目前在果蔬檢測方面應用較多,采用酶抑制法進行檢測時應當注意選用高質量酶試劑。免疫分析法,多用于食品檢測方面,應用該方法可快速識別樣品的異樣狀態。無損檢測法,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農產品營養與外形,是如今較為先進的綜合型農藥檢測技術,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基于該技術,應用較多的是紅外光譜與X光衍射檢測方法,采用該方法,應當注意避免損害農產品質量。
2.獸藥殘留檢測。常見的獸藥殘留檢測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與放射免疫檢測法。ELISA,主要通過對樣品進行定量分析的方式,檢測樣品獸藥殘留含量,具有高特異性與高度靈敏性,在檢測畜牧農產品時較為常用。應用該方法應當選用高質量試劑,也可以通過試紙條、熒光檢測儀等檢測器具進行檢測,提高檢測質量。放射免疫檢測法,主要通過同位素識別抗原抗體,具有高精準度,因此,在抗生素檢測方面效果顯著,同樣適用于獸藥微生物殘留檢測。
3.微生物殘留檢測。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對微生物殘留的檢測同樣重要,主要檢測農產品生物毒素,常見的有生物毒素確證檢測技術與快速檢測技術。生物毒素確證檢測技術,在實踐中主要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也可以結合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與質譜檢測法,主要檢測農產品中的黃曲霉素、棒曲酶毒素等??焖贆z測技術,常用檢測方法為熒光檢測技術、免疫層析檢測技術等,在檢測一般微生物時較為常用,同樣需要選用高質量核心試劑。
4.重金屬殘留檢測。含有鉛、汞、銅等元素的重金屬一旦殘留于農產品上,不僅威脅產品安全,被人食用后嚴重的甚至會引發中毒,因此,必須重視對農產品重金屬的檢測。目前,我國重金屬檢測技術還處于發展階段,較常應用的是熒光檢測法、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檢測法以及原子吸收檢測法,主要檢測農產品重金屬殘留。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重金屬殘留對農產品的危害越來越大,加強檢測技術研究力度刻不容緩。
二、檢測工作中的不足之處
1.監管力度不足。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過程中,需要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強大支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是一個系統的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不論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檢測人員,還是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乃至鎮街農業部門監管人員大多都是身兼數職,監管水平不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與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農產品質量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影響到整個轄區內農產品檢驗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
2.資金問題。在檢測工作中,無論是例行檢測還是執法抽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目前,該項經費均來自地方財政撥款,有限的資金投入,僅能維持實驗室設施、設備的基本維護及檢測試劑的使用,實驗室的落后建設難以匹配當前的檢測任務與硬件需求,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埋下了隱患。
3.缺少專業的檢測人員。在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中,專業的檢測人員是必不可少的,也直接關系到檢測工作的發展。當前,市政府將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政府快速檢測工作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的一項重要措施,加大財政投入,但從事檢測人員大多數是非專業人員通過培訓后執證上崗,政府投入的增加,并不等同于農產品檢測能力的提高,鄉鎮快檢室專職檢測人員較少,多為兼職,有些甚至沒有固定檢測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檢測結果準確性難以保證。同時,由于檢測人員頻繁更換,剛經實操鍛煉成熟的檢測人員離崗導致技術脫節,后續人員檢測技術達不到要求,導致檢測無法正常開展或檢測結果不真實。
三、 措施以及建議
1.加大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于物質的需求也相應的提高了,為了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我國在農產品的檢驗檢測方面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從目前情況來看,與之前的情況相比,農產品檢驗檢測部門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設備上都進行了很大的改善,質檢部門的數量也在逐年的增多,已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對于鎮街級的檢測機構來說,在進行農產品的檢測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特色的農產品加大檢測力度,從而發展當地的特色農產品。
2.加大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為保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部門應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力度,在重要農時季節加大禁限用農業投入品執法檢查,嚴厲查處在飼料、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環節添加“瘦肉精”等違禁藥物和未批準使用物質;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獸藥和違禁藥物、改變產品組方濫加抗菌藥物、中獸藥添加化學藥物等違法行為,徹底杜絕銷售和使用甲胺磷、特丁硫磷等禁用高毒農藥行為。
3.構建檢測工作管理體系。對于質量安全的檢測工作,需要加大對其的資金投入,資金的不足會造成很多工作步驟完成不了,可以采用第三方技術機構介入的方式引導社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整合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工作,落實檢測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檢測工作的管理制度,提高檢測的公信力度,完善檢測人員的資格認證機制。
4.完善檢驗檢測工作制度。為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首先要對農產品的檢測工作引起重視,制定并完善相應的檢驗檢測工作制度,除加強生產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外,應加強農貿市場、超市等流通環節監測,同時,引用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技術,提高檢測手段,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數據報送制度,及時在人流密集的出入口等顯著位署通過公示欄或電子屏幕等方式公示檢測結果,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管理體系。
四、結語
為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我國農產品的安全質量檢測技術也在不斷科學化、系統化、先進化。在今后的檢測工作中,要繼續對農產品的檢測嚴格把關,引進科學高效的檢測技術,確保農產品市場健康運行。
參考文獻:
[1]古海剛.淺析農產品質量安全及其檢測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