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產品質量直接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當前,要及時制定和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標準和農產品質量標準,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制度,同時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加強農業生產資料的監管、許可和認證,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為了保障陜西省武功縣人民群眾的生活和人身安全,本文分析武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并提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質量安全
一、武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取得的成績
(一)人們的安全意識明顯提高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消費者觀念由吃得好轉變為健康飲食、安全飲食[1]。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產商和經銷商由原來的不理解、不支持抽樣檢測,到現在積極配合抽樣檢測,并定期給陜西省武功縣檢測站送檢。
?。ǘ┓€步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武功縣已先后建立了清水蓮藕、番茄、獼猴桃、蟠桃、葡萄、冬棗、草莓、青花菜、花葉菜、甘藍、玉米和小麥等17個無公害生產示范基地,共計21個無公害農產品,總面積達0.23萬hm2。其中,武功縣五豐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的獼猴桃和武功縣貞元鎮中川村中偉無公害果樹合作社的蘋果為武功縣的知名品牌。同時,武功縣還建立了2個綠色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共生產番茄、葡萄等8種綠色食品。特別值得驕傲的是武功縣還有4個有機轉換基地,產地認定面積達180.70 hm2。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生產示范基地的建設,使武功縣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明顯提高。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穩步提高
2017年,對武功縣農產品市場、生產基地和冷庫等進行了樣本抽檢,通過對1 500個果蔬樣本的抽檢,全部達到了合格標準,合格率從原來的98%上升至100%,這一可喜的成績證明武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值得信賴。
?。ㄋ模╇p認證檢驗檢測順利通過
2017年7月8日,陜西省農業廳的評審專家組對武功縣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站進行了機構考核和計量認證現場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武功縣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站能夠獨立、客觀、公正地從事申請范圍內的農產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備固定的工作場所,工作環境和條件能保證檢驗檢測數據和結果的真實、準確;建立并有效運行了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配備與所申請認證檢驗工作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檢驗檢測儀器設備、設施,符合評審規定的要求,通過了現場評審考核。
此次“雙認證”現場評審工作的通過,標志著武功縣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邁上了新的臺階,為創建標準化農產品示范縣奠定了基礎,為全縣農業質量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為消費者安全消費提供保障,確保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農產品安全。
?。ㄎ澹┓e極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創建工作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關鍵和難點是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農業標準化以農業科技和實踐經驗為基礎,采用簡化、統一、協調、選擇的原則,將科研成果和先進技術轉化為標準,并在農業生產和管理中實施,實現農田生產、環境、投入產品、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全過程控制,從技術和管理2個層面提高農業產業的質量和水平,加快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
武功縣正在積極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創建工作,將進一步保證武功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更大化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早日實現農業標準化生產。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生產者的質量和安全意識仍然薄弱,社會監督需要進一步加強
農產品的生產多為分散經營模式,目前監管工作無法實現對每個家庭的監督。生產者缺乏社會監督和自律,單方面追求生產而忽視質量。在安全農資價格過高、投入產出比失衡的情況下,科學施肥、藥品使用和標準化生產程序難以在生產中全面實施,這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隱患。在流通環節,由于社會組織或政府機構缺乏監管,一些非法商販非法使用違禁藥品,導致農產品再次受到污染[2]。在消費鏈中,特別是在目前高質量和高價格的市場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情況下,消費者缺乏安全意識,并且不了解無污染食品、綠色食品和名牌產品,無形中動搖了部分生產者進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決心。
?。ǘ藴驶a與分散經營之間的矛盾
標準化生產要求采用統一標準,組織和實施對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如生產、管理、收獲、包裝等,以生產高標準、高質量的產品。農村以家庭承包責任制為基礎,所有農戶難以根據一個模式有組織地生產。這種分散的生產和管理方法很難滿足標準化的要求,極大地限制了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提高。
(三)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差,缺乏市場競爭力
如今所倡導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并未受到高度關注,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農產品企業的主導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在市場上很少見到知名的農產品品牌,導致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相對較低。
三、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對策
?。ㄒ唬┘訌娹r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和引導,提高農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農業生產的主體是農民。只有讓農民改變觀念,積極主動地按照標準化模式進行生產,才能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因此,通過干部下鄉駐村分片包村,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談國家產業政策,談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重要性和優勢,談國內外市場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談龍頭企業、大型農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的典型案例以及因質量問題造成的人身危害和財產損失,讓農民真正意識到傳統的耕作方式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銷路窄、效益低、無前途。
?。ǘ┘訌娹r業科技培訓,提高專業人員技能和素養
通過對監管員、檢測人員、認證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專業知識的再提升,緊密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配備一批具有較強責任心、技術過關、堅持原則、檢測能力和執法監督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同時,縣級農業部門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對生產者的科技教育培訓。
(三)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市場監管
實施市場準入制度,是實現農產品質量全過程監控、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環節。為了滿足國際國內市場對農產品進入市場的要求,必須認真落實。同時,各級政府要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和執法隊伍給予人力、財力等方面的全力支持。
?。ㄋ模┘訌娍茖W技術推廣,從生產源頭把控,確保安全流通
武功縣人民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建設,形成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體系[3]。指導農產品市場逐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合格產品報告制度和不合格產品公示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信息發布機制,積極探索“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
?。ㄎ澹娀r產品品牌意識
通過財政支持和主導作用,規劃了一批標準化農貿市場和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行地產準出、農貿市場準入、標志溯源,保證安全消費。加快農產品質量認證,有效增強品牌知名度,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農產品。
參考文獻:
[1]樊紅平.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與運行機制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
院,2007.
[2]陳紅金.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07(3):32-33.
[3]莫平,蘇偉,朱建宇,等.桃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與發展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11(12):43-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