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通過分析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的現狀,指出了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的發展對策,以期為改善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現狀;問題;對策;陜西岐山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225-02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是政府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技術支撐,是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增收的重要保障。為了做好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2011年11月成立了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以下簡稱縣農檢站),2014年1月開始獨立開展工作。但是,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起步較晚,底子薄,風險隱患較多,因而應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在優化資源配置、強化人才引進與培訓、加大技術創新研發等方面進行健全和完善。
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現狀
1.1 監測體系不斷完善,人才隊伍初步形成
1.1.1 縣農檢站概況。2008年8月,總投資301萬元的縣農檢站建設項目批復立項;2011年經陜西省農業廳批復實施;2015年5月7日通過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陜西省農業廳竣工驗收,目前已通過實驗室機構考核和資質認定。
2011年11月,縣編辦批復成立縣農檢站,編制10人,并在各鄉鎮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h農檢站成立后,通過調配、招聘等方式解決了人員問題,并于2014年1月開始獨立開展工作。
1.1.2 鎮村監管機構概況。整合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投資150萬元,新建鄉鎮監管站4個,改建鄉鎮監管站5個,為解決鄉鎮人員緊缺問題,將岐山縣種子公司44名人員全部分流到鄉鎮監管站和鄉鎮畜牧站,充實了基層人才隊伍;全縣101個行政村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員,縣、鎮、村三級監測體系基本形成。
1.2 檢測設備配備到位,日常監測有序開展
縣農檢站配備了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大型儀器設備及農藥殘留速測儀;全縣9個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均配備了速測儀、操作臺、電腦、冰箱等監管檢測設備;為南郭瓜菜、西岐民俗、文峰農業等10個合作社(企業)免費配備了速測儀、電腦、打碼機等檢測追溯設備,縣、鎮、合作社(企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監測工作有序開展。
1.3 各項監測制度逐步完善,為農產品監測提供保障
為了確保農產品監測工作有據可依,岐山縣農業局制定了《岐山縣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安全監督辦法》《岐山縣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管理辦法》《岐山縣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投入品管理制度》《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岐山縣農產品“三品一標”獎勵辦法》《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舉報獎勵制度》《岐山縣種植業農產品產地準出實施方案》《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三定一考核”工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2014年,岐山縣率先在全市推行了質量安全信用等級評價和質量安全追溯,在考評和溯源管理上工作中實現了重大突破。綜上所述,各項監測制度的逐步完善為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1.4 “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穩步推進,優質農產品開發格局逐步形成
2013年,岐山縣尚無“三品一標”產品。截至目前,全縣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產地21個、產品30個,“三品一標”認證總面積達到2 733.33 hm2。2016年2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縣環評通過陜西省農業廳驗收,4月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通過省考核組驗收;2018年11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通過農業農村部考核組的考核驗收。全縣農產品在注重產量、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優質、安全,優質農產品開發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監測力量薄弱,檢測設備閑置
縣農檢站現有人員10人,大部分是從其他單位調配過來的,且均不是檢測相關專業。2018年12月,通過了陜西省農業廳和陜西省質監局的實驗室機構考核和資質認定(以下簡稱“雙認證”)現場評審,但由于檢測專業技術人員匱乏、監測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所以認證范圍僅涉及有機磷、有機氯及擬除蟲菊酯類等兩大類11個參數,此外,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大型儀器未涉及認證參數。雖然通過了“雙認證”,但是由于申請的參數過少、類別不全,也失去了檢測的真正意義?!半p認證”形同虛設,儀器設備也幾乎處于閑置狀態。
目前,鎮級監管機構未明確解決編制問題,人員全部為兼職,鄉鎮事情繁雜,一個農業干事要承擔農、林、水等各個方面的工作,不能專職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配備的檢測設備也幾乎處于閑置狀態;縣上統一給各農產品生產基地配備了速測儀、電腦、打碼機、信息采集器等檢測追溯設備,由于缺乏強制性措施,僅有個別基地開展自律性檢測,儀器使用率也偏低。
2.2 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不能有效銜接
《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于2016年3月1日起實施,《陜西省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管理辦法》于2016年6月1日起實施,岐山縣農業局也下發了《關于做好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工作的通知》,但是目前也只是停留在下發文件層面,產地準出工作沒有實現實質性進展。產地準出屬于農業部門負責,市場準入則屬于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二者不能有效銜接,出現脫節現象;再加上部分生產者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不能嚴格執行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使用不規范,生產記錄檔案不完整,不能實現質量安全可追溯,這些都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埋下了安全隱患。 2.3 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監督力度不足
2.3.1 生產環節。一是受傳統生產觀念影響,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缺少社會監督和自我約束,在生產過程中重產量輕質量、施肥不夠科學、用藥及標準化生產規程不夠完善等問題比較突出[1]。二是部分種植戶為追求防治效果,盲目用藥,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埋下了隱患。
2.3.2 流通環節。由于社會各方面監督力度不足,部分不法商販違規使用禁用藥物,造成農產品二次污染。
2.3.3 消費環節。缺乏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和監督,導致消費者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不強。
2.4 制度落實困難
為了做好岐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縣農業局及縣農檢站制定了一系列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制度、文件,但是在鄉鎮及生產基地(企業)落實困難,存在以文件落實文件的形式主義現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中有思想上存在僥幸、工作上存在表面化、遇事突擊化等現象,工作進展緩慢。
3 發展對策
3.1 健全和完善縣、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
應以縣農檢站為中心,加強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分類培訓,通過不斷完善實驗室基礎設施、健全檢測隊伍、“雙認證”擴項等措施,樹立農產品監測的科學性、權威性;縣編辦應明確鎮農產品監管人員編制問題,使其能夠專職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各鎮確定其所轄區域內各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員,并給予一定獎勵,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從而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2]。
3.2 加強市場準入管理,推動產地準出制度的落實
一是控制禁用藥物流入生產環節,重點監管對象為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農藥、獸藥;二是以推行生產檔案記錄制度為重點,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三是嚴格落實《陜西省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管理辦法》,重點監測規模種植(養殖)基地,杜絕不合格農產品進入市場;四是以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為重點,完善抽查檢測、臺賬記錄等制度,加強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形成倒逼機制,推動產地準出制度的落實[3]。
3.3 強化社會監督,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3.3.1 加強宣傳培訓。一是加強對輿情的搜集和跟蹤監測,發現可疑信息應及時處置;二是針對熱點問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培訓,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三是加強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強化生產指導和服務的能力以及誠信經營的意識;四是積極開展市民下基地,百姓問政,農產品質量安全進校園、進機關、進工礦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等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借助新聞媒體、網絡等方式,監督約束生產經營者的行為。
3.3.2 加強監督抽查和執法。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或風險因素較高的農產品,應增加其抽查頻率;強化“三品一標”農產品監測,建立檢打聯動機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
3.3.3 暢通監測信息通報渠道。明確農業系統內部報告、監管部門間通報和社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生產基地監測和市場監測會商溝通制度,加強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相關部門的監測信息報送,實現監測信息共享,提高監測分析預警能力。
3.3.4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建立問題發現機制,不斷強化監測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確保監測數據來源可靠;加強監測結果的研判,把握質量安全風險隱患程度和范圍,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舉報制度,嚴格執行“四個最嚴”的要求,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4]。
3.4 提高制度文件執行力,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有效開展
缺乏監督,制度文件就沒有執行力。因此,要建立健全制度文件執行的責任、考評、問責等機制,完善保障制度文件執行的程序性規定和不執行的懲戒性規定,對不執行或執行不力等行為,堅決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營造良好的監督氛圍,切實增強監督的實效,確保下發的制度文件能夠落實,提高制度文件的執行力[5]。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小事,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監測和執法力度,堅決遏制僥幸心理、工作表面化、遇事突擊化現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有效開展,為全縣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
4 結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的完善,不能寄希望于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自覺行為,應依賴于相關制度文件的規范化,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制度,提高民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整合全社會的可用力量,共同管理?;谡灰杂麨槟繕说墓步M織屬性和市場主體難以匹敵的權威公信力,應充分發揮政府監管的作用,正確對待政府監管制度的不足,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盡快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
5 參考文獻
[1] 馮平,房麗婷.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 (14):253.
[2] 雷百戰,鄭玉燕,肖廣江.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12):361-362.
[3] 課題組.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7):30-31.
[4] 李淑文,趙曉英.借鑒國外先進模式完善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政府監管體系[J].湖南農業科學,2010(15):89.
[5] 鄒琴,陶利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對策分析[J].南方農業,2018,12(27):127.
作者簡介 成國平(1985-),男,陜西安康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