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應用型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蘇會芳 汪永偉 張玉臣 劉小虎

  摘  要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針對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設計任務線索將關鍵知識點有機結合,通過任務實施和課程評價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構建形成良好教學氛圍和師生關系,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性學習;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9)10-0069-03
  Application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Applied Computer Course//SU Huifang, WANG Yongwei, ZHANGYuchen, LIU XiaohuAbstract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is a practical course.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task clues are designed to organically combine key knowledge points. Through task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a good teaching atmosphere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an be formed, and class teaching effect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Key words task-driven; research-based learning;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1 前言
  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理論基礎和工程技術基礎,當前社會對應用型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對精通計算機編程的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1]。面向對象編程技術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核心課程,對于培養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如何將理論教學與實際問題解決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課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成為當前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核心問題。
  為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當前,國內的一些高校、中等職業院校均做了一些有益嘗試,將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融入課程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任務驅動教學法基于構建主義教學理論,通過任務需求為牽引,將教學內容的各個知識點和教學過程串聯成為一個有機過程,可有效提高實踐性課程教學質量。本文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理論要點展開研究,并對其在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方法進行研究與實踐。
  2 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內涵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研究性學習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3]。其本質特征是將知識內容和教學過程進行分解,劃分成一個個的階段性任務場景和目標,形成一個以任務為主線的知識脈絡,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逐步完成任務。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任務的牽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從而促進知識原理、細節的理解與掌握,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4]。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任務驅動,注重實踐”。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決定了其特別適用于實踐型計算機課程的教學[5]。計算機類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同時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授課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新知識的應用技巧,并掌握獲取新知識的方法。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類課程的更新速度也非常迅速,學生必須在實踐中將知識融會貫通,才能適應知識的快速變化。任務驅動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課堂知識,而且讓學生掌握未來自學新知識的基本技能,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 教學方案設計
  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的靶子。教學目標分析是為了理清教學思路,明確教學導向,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脈絡和層次關系,為任務線索設計奠定基礎。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對于專業能力素質培養具有重要作用。課程的目標是:“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Visual Basic語言的基本概念、語法規則和常用函數,掌握Visual Basic常用控件及其使用方法,掌握Visual Basic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能夠編寫簡單Visual Basic程序和閱讀分析復雜Visual Basic程序,掌握Visual Basic程序調試技巧;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面向對象編程設計的基本思想,建立對象化的計算機編程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將編程技術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特點分析  學生特點分析是為了因材施教,通過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可使學生更易于接受知識內容。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對于初學編程的學生來說,內容偏難。學生對于對象、屬性、事件、方法、繼承等概念的理解比較困難,對Visual Studio的編程環境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初學時往往有畏難情緒,學習熱情會受到一定影響。   任務設計  基于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的分析,在教學任務設計上必須貼近學習和生活,從身邊的事情入手,任務必須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新穎性和吸引力。只有這樣,才能將復雜、苦澀、難以理解的知識概念變為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并構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性,讓每名學生主動、充分參與教與學的過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第一次課為學生布置一個大任務,設計實現一個商品電子銷售系統。將該任務作為整個課程實施的一條紅線,將Visual Basic編程語法的學習、控件使用、界面編程、數據庫編程等知識點串聯起來。每次課講述的內容都是完成大任務的必備知識,每次課都使任務前進一步。在課程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對任務進度與知識學習不斷進行對比,使學生可以清晰理解所學知識在實際問題解決中的位置和作用,在不斷對標中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的實踐方法,掌握面向對象的編程技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差異會對實施的效果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因此,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基礎的不同,任務的推進要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從任務中體驗成功、收獲成果?;谏鲜隹紤],在實施過程中,任務可以分為基本任務和拓展任務?;救蝿蘸屯卣谷蝿赵O置都按照層級設置,由簡單到復雜。比如:界面編程首先要完成窗口切分、控件布局與拖放等簡單任務;在此基礎上完成界面美化、動畫窗口等較為復雜的任務;拓展任務中設置托盤程序、不規則窗口等任務。大部分學生都可以順利完成基本任務,小部分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以完成拓展任務中的一項或多項。
  任務實施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另外一個關鍵環節是任務實施。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并不需要將任務講解出來,而是與學生一起研討交流,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根據自己前期學習的知識,對分配的任務進行分解,找出哪些是對已經學習知識的應用,哪些需要去探索新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幫助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任務解決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任務特點和自身能力采用幾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1)獨立完成。動手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獨立完成任務,最大限度調動自身能動性,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Visual Basic界面編程部分比較簡單,學生剛入手時新鮮感比較強,而在完成一個控件后,就可以根據課本上的示例模仿掌握其余控件的使用方法。
  2)協作學習。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動手能力,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四人。小組成員通過分工合作、研討交流將任務自行分解,每個人完成任務的一部分,在研討協作中共同完成任務。如商品電子銷售系統整體上涉及進貨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系統管理四個方面的任務,劃分為對應的四個子系統,每個小組成員承擔一個子系統的開發任務。各個子系統的工作量不同,能力較強的學生承擔相對比較復雜的子系統,并且肩負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傳幫帶的責任,能力較弱學生在同組同伴的帶領下往往會取得飛速的進步,從而保證整個任務能夠圓滿完成。在學生協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做好監督工作,為任務的協作完成提供激勵。通過課程平時成績等考核手段對任務團隊進行監督,給予積極協作的學生更多的正向激勵,讓學生感受團隊的力量,樹立協作學習的理念,從內心迸發出“我要為任務解決出思路,我要為團隊做貢獻”的想法,確保小組成員團結一致、共同進步。
  3)指導完成。對于難度較大的任務,學生難以獨立完成或者不適于協作完成,這時可以由教師進行框架指導,讓學生在教師啟發、協助下完成任務。如商品電子銷售系統的數據庫設計是整個大任務的關鍵,學生在沒有經過長期訓練的情況下很難進行合理設計。在此情況下,教師指導學生繪制ER圖,并根據ER圖講解庫、表、字段、數據字典等設計的原則和注意事項,協助學生完成數據庫設計。
  任務評價  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對每個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任務評價從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兩個方面入手。
  1)過程評價。過程評價是對學生完成任務過程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要點應包括協作情況、階段性任務完成情況、課堂表現等。過程評價是對教學過程從時間維度的全程評價,對于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效果反映得更為精確。在商品電子銷售系統任務的完成過程中,總任務又劃分為多個子任務,每個子任務以課堂作業的形式呈現,教師對子任務的完成情況、任務協作情況等都進行記錄,形成過程評價結果。過程評價成績占總成績的40%。
  2)成果評價。正確、合理評價能夠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成果評價成績占總成績的60%,包括基本任務完成情況和拓展任務完成情況兩部分。成果評價可以在公開場合進行,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講解自己完成任務的過程。當任務需要公開展示時,學生往往會投入更大熱情,去挖掘、探索、解決更多的新問題,去展示自己完成任務的獨特之處。同時,公開化的成果評價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交流平臺。在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最終任務展示中,各個任務小組不僅完成了基本任務,而且完成一些非常實用、有趣的功能,如庫存不足時彈出進貨提醒信息、對商品售賣量進行統計排序、對熱銷量商品給出進一步優化建議、對滯銷商品給出進貨警告等。
  4 結語
  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的關鍵是教學任務設計,任務應滿足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需求?;谌蝿镇寗拥腣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任務驅動,將課程中的語法學習、控件使用、界面編程、數據庫編程等關鍵知識點有機結合,課程任務的分析、解決過程展現了面向對象編程的實施全過程,使學生掌握了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利用編程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谌蝿镇寗拥慕虒W法確立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必將在實踐型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得到更多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蘭青.高等職業教育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的再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2(3):44-46.
  [2]徐寧,王玫.創新意識驅動下實驗教學模式轉型的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2):220-223.
  [3]汪永偉,蘇會芳,劉育楠.基于任務驅動的信息安全技術課程教學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5):35-36.
  [4]劉紅梅.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構建與應用[J].江蘇高教,2016(4):71-73.
  [5]汪永偉,蘇會芳,楊英杰,等.面向實踐應用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8):108-1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0470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