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路志輝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家長不能隨心所欲,一意孤行,而必須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引導是家庭教育的關鍵。作為家長,就是要積極創設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的家庭環境,善于發現和把握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發展變化規律,學會研究和掌握孩子生理及心理諸方面的表現和特征,注意因人、因材施教。
一、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有人把父母形象地比喻為孩子的一面鏡子,事實上孩子的言行,常常是父母言行的寫照,孩子的品德常常是父母品德的折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新一代。這種愿望無疑是好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身邊,有些父母雖然嚴格要求孩子:不要打架、不許說謊等等。而他們自己卻經常說臟話、說假話。這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專心學習,不要干與學習無關的事,不要做學生不該做的事,而自己卻當著孩子的面猜拳行令,打麻將,甚至醉心于賭博、邪教等不法活動,這又怎么能讓孩子相信和聽從?相反,倒讓孩子誤認為這是一種“能力”,偷偷仿效。中國有句古話“打鐵還得自身硬”??磥砻课桓改钢挥凶⒁饧訌娮陨硇摒B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樹立光輝形象,也才能產生教育孩子的無窮力量。
二、尊重孩子自身發展規律,為孩子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家庭環境
1.對孩子要愛而不驕,嚴而不厲。對孩子嚴厲要求,使他們懂得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什么時候做什么、什么時候不做什么。但嚴格不等于嚴厲,嚴厲指嚴之過甚、厲之有加,而嚴格即嚴之有格(規范、原則)、格之有度。嚴格有利于孩子做事認真,言談舉止有規矩、有節制等習慣,而嚴厲卻易于形成孩子懼怕父母、疏遠父母,甚至痛恨父母的心理,久而久之使孩子性格變得孤僻,叛逆心理也會潛滋暗長。
2.切忌以孩子為中心,聽從孩子擺布。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最容易形成孩子唯我獨尊、任性驕橫的性格,萬事不為別人考慮,不懂得尊重別人,難以適應群體生活。與其說是愛孩子不如說是害了孩子,到頭來卻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三、尊重孩子自主選擇,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健康情趣
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好奇、好勝、貪玩是兒童的天性。同時在青少年學生的社會化過程中,他們希望在社會群眾中取得“合格成員”的資格,得到較好的評價和受到別人的尊重,往往在遇到困難、挫折或失敗時,便會挫傷其自尊心,產生自卑心理,因此家長要注意從多方面探測孩子的潛在智慧,及時發現并不失時機地加以培養;在孩子陷入逆境時,及時開導、激勵,在理解與支持中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親情觀念。
1.作為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斷通過贊賞和引導手段,反復激勵,使孩子有一種被發現、被認可、被重視的感覺,這樣,就會全身心地參與各種有益活動,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生活積極性,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2.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或做了錯事之后,不應橫加責備,暴風雨式的打擊,而應給孩子深刻反思,認真反省的機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差錯,關鍵是家長要善于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走出誤區。寬容、理解和愛心足以點燃孩子認錯勇氣的火把,“再試一次”“再努力”“我理解你”“其實你也是無意的”之類的話語,往往是孩子再度成功的動力。
四、適時適度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庭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僅靠簡單的說教、棍棒加斥責、物質和金錢安慰是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的,而應對孩子進行全面分析,要根據其年齡特點、心理特征、性格類型、知識結構狀況等,做到適時適度恰到好處。無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的方法都要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方法得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正確對待孩子的過錯行為,給孩子“戴罪立功”的機會
對于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寬宏大量,正確地認識孩子所犯的錯誤,針對其錯誤的輕重以及產生錯誤的原因有選擇性地教育子女,千萬不能魯莽行事,不分青紅皂白一頓大罵,這樣只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給子女心靈深處抹上揮之不去的陰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不相信家長,不能與家長心平氣和地探討問題,更談不上解決問題。這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也不利于家長確立正確的子女觀、教育觀和成才觀。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理解他們,支持他們改正錯誤。
六、支持學校教育,保證孩子健康、全面、持續發展
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其對孩子教育的全面性、系統性是家庭教育無法替代的。一般來說,學校教育集中體現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施系統的影響。所以,父母應當支持學校教育,啟發和督促子女認真、全面、持續地接受學校教育,并同學校保持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子女健康成長。
?。ㄗ髡邌挝?甘肅省正寧縣永正學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64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