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途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白巖松
對于我來說,家的概念隨著年齡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在童年的時候,家是一聲聲呼喚。那時候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擁有更多的自由,放學后不會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與住得相鄰的同學聚在一起,天馬行空,玩得天昏暗,直到炊煙散去,聽見父母“喂,該回家了,吃飯了!”的呼喚才回家,這樣的聲音伴著我慢慢長大,日復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邊回響。
一轉眼,童年過去了,當胡須慢慢從嘴角長出,家又成了一個想逃脫的地方。
書看多了,世界也變大了,一張床小了,父母的叮嚀也顯得多余了,盼望著什么時候我能擁有自己的天空。后來,穿上了綠色的軍裝,來到了部隊,家又變成了一封封信件,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時候。
走上工作崗位后,開始“受傷”,在人海中翻騰,開始知道,有些疼痛無法對人說,甚至是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開始想家。當受了“重傷”時,幻想著飛到遠方的家中,在推開家門的一瞬,讓自己淚流滿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變的風景……
在外省生存,工作之余便有無數個周末無處打發,手中的電話本很厚,從頭翻到尾,卻沒有一個號碼是為我此時準備的。這個時候,家又變成了要與另外一個人建立的那個新的小家。
從相識、相戀到相擁,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我擁有了一個平凡的家。此時,家的概念又變了,它是深夜回家時那盞為你點起的燈,是傍晚你看看書我看看電視偶爾交談的那種寧靜,是一桌胃口不好時也吃得下的飯菜,是得意忘形時可以呼朋喚友可以張口說粗話的地方。
后來,我成了父親,我和一個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種奇妙的感受充斥著我的心,小生命開始讓我“玩物喪志”,想掙脫卻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那是一種用幸福來束住你的力量。
家的概念在不停地變換著,生命在這種變換中匆匆地駛過。眾多概念中,家有時也意味著悲傷,比如當年父親的辭世使我知道,世界對你的傷害加在一起也不如家中的變故給你的傷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會感受到一種堅強,比如父親過世后,柔弱的母親開始變得堅強,她帶著我們哥兒倆,一步一步地從變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來,又變得祥和,變得不再陰云密布。在這個過程中,家又像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植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生命起步雖久,前路卻還遙遠。家的概念還會變換,然而我已經知道,家的意義只是這家有時是自己的,有時是蕓蕓眾生的。
小提點
“家”是一個字,是一個地方,是一群人,“家”是一種“熟悉的味道”,是“那窗前一成不變的風景……”。厚厚一本字典里,只有一個字最不經提,那就是“家”。可參照本期第18頁《四郎》一同品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70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