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必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劉 微 李 靖 王月華 張慧艷
摘 要: 本文從高等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對高等職業院校當前課程體系存在的若干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具體的課程建設與改革策略。
關鍵詞: 高等職業院校 課程設置 若干問題 課程改革 具體措施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對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
了巨大的貢獻;豐富了高等教育體系結構,形成了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框架;順應了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職業教育目前正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和力度,與時俱進。針對高等職業院校發展的特點,課程建設與改革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的首要任務,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高等職業院校課程設置的若干問題
課程改革要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更新教學內容,注重人文科學和技術教育相結合,教學改革與教學方法、手段改革相結合。教學內容要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基礎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各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存在與原則相背離的若干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課程結構不合理。
在一個學科專業中,所開設的各門課程存在著結構不合理問題,有的表現為課程門類不全,新的需要的課程開設不出來,而有的不需要的舊的課程又刪除不掉;應有的基礎課課時太少,而許多專業課內容交叉設置的課程卻很多。并且各學科、專業課程之間缺乏聯系性,學生的學習也是界限劃定,缺乏選修、跨修的選擇性和靈活性,不符合現代生產和生活具有綜合性、變通性、流動性的需要。上述限制使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失去了合理性,既不合乎現代專業課程創新、更新、革新的要求,又不合乎現代科技知識之間聯系、滲透、結合的特點,因而難以培養出具有廣泛適應性的復合性的實用人才。
(二)課程缺乏實用性,很難與區域經濟相聯系,對就業不利。
高等職業院校開設的許多課程缺乏實用性,據學生們反映,課程中的內容聽起來都對,教師講得也頭頭是道,但是,與職業、就業聯系不緊密,走上工作崗位也用不上。在各學校課程結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課程內容缺乏范例性,聯系生活不夠,實際操作、練習、實驗內容少,并且開設的課程很難與區域經濟相聯系,不符合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特點,不利于學生進一步的發展。
(三)課程的設置與思想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表現在如下方面:課程內容的選定沒有吸收學生參與,沒有照顧其專業需求和特點;課程內容的顯現方面單一,很多內容與實際脫離太遠,不合乎學生的個性化要求;課程的進度、難易度等,不合乎學生的特點,讓學生覺得在學習方面太被動,不能彰顯其主體地位;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忽略了學生的學,等等??傊?沒有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沒有使課程適應學生,而是讓學生適應課程。這種現象在不同的課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課程以學生為主體思想正是現代課程理論的實踐的一個中心話題。
(四)課程內容缺乏遷移性。
所謂遷移性,是指一門課的內容在原理與方法特別是思維方法方面,對于另一門課的內容有聯系性、轉換性和促進性。也就是說,一門課的學習有助于另一門相關課的學習。這顯示課程內容的陳舊和封閉,顯示教學方式方法的落后。加強和提高課程內容的遷移性應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的具體策略
從以上諸多問題可見,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改革勢在必行。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與難點。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充分地認識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傳統的職業教育課程內容以學科性或經驗性為特征,教學目的主要是傳統學科體系的構建和掌握,或習慣性經驗和技能的傳授,教學的主要形式是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機械地識記。傳統的學科課程雖有知識的系統性、嚴密性、獨立性的優點,但在新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卻難以適應。新世紀的經濟建設需要科技結合,科學的綜合和技術的綜合將是全球性發展的趨勢。國家教育部也要求新世紀的學生具有能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作為與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職業學校,必須在課程改革上下大功夫,從而培養知識面寬、能力全面、富有創造性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堅持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相一致。
了解了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也就確定了課程目標,就要選擇相應的課程體系來實現。合理、科學的課程體系對能否實現培養目標,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影響很大。培養目標是課程計劃的靈魂,課程設置和學校的其他教學活動從根本上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而課程設置又是課程計劃的核心。根據職業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對課程設置的規范化管理,完善課程結構體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堅持現代課程理論對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實踐的指導。
課程的設置應該與時俱進,積極服務于現代化經濟。課程的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著力點。課程現代化的特點是:教學的內容和目的不僅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且注重對學生心理的、生理的、智能的、審美的、精神的、人格的全面發展。其教學內容和計劃注重多樣性、靈活性和開放性,以及課程的富有彈性,以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把在教師指導下的教學過程與教師指導下的研究過程結合起來,把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提高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能力。
(四)完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機制。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不是一個職教理論研究者能夠單獨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機構,制定正確的規劃,采取合理的步驟。首先,完善學術參與機制,其次,將學術與行政機構有機結合,使課程改革在理論的指導下不斷進行下去。
四、結語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與建設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職高專教育的需求,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樹立了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給高職高專教育輸送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參考文獻:
[1]樂敏.關于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9-14.
[2]歐瑞宏.提高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效果的探索[J].高教論壇,2005,(1):42-46.
[3]龍永紅.經濟數學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大學數學報告論壇,2005,(2):20-125.
[4]影響高職數學學習因素分析及對策[J].科技信息,2008,(14):46-49.
河北省教育廳資助項目(項目編號:S0703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05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