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年級家庭教育中習慣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景中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室,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孩子在這里生長、成長,習慣在這里養成,教育從這里開始,情感、是非好壞善惡觀念、信念在這里奠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肩負著撫育培養后代成長的重任。每個孩子從生下來到長大成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疑慮,這些都需要父母給予幫助、引導與解答。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啟蒙,是左右孩子一生的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對于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么如何讓家庭教育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能夠做到更加科學,發揮更大的作用呢?這還要從培養習慣說起。“積千累萬,不如養成好習慣”。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可見培養習慣的重要性。小學三、四年級是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對于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我談談自己的見解。
學生的習慣培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活習慣的培養;二是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兩種習慣同為習慣這個樹干上的兩個分枝,不能割裂開來討論。
一、生活習慣的培養
1.培養學生與人交際的習慣。
中年級是培養孩子情緒控制能力的關鍵期,情感發展由易變性向穩定性過渡,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小學三年級(8―9歲)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四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情感能力的關鍵時期,如果教育和引導得當,就可以使得孩子的情感調控能力有較大的提高。隨著學生情感生活的不斷豐富,他們的道德感、理智感、友誼感、責任感、審美感、集體榮譽感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孩子社會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漸轉移到學校,同伴關系和友誼成為影響孩子的重要因素。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情緒控制能力還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和耐心引導。正是由于交往的范圍不斷擴大,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孩子會遇到各種困擾,比如“今天和那個小朋友鬧別扭了,為什么隔壁妞妞的游戲機不給我玩?”家長在這一時期要充分關注孩子,如果孩子在這一時期在家長的幫助下形成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就能夠體會到游戲的快樂,感受到除了親人,來自于朋友的幫助和關心,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孩子會感到幸福和快樂,反之,將造成孩子孤單的性格,甚至發展成為問題學生。
2.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能在家長的指導下對一些事物有正確的認識,也就是說家長可以通過講道理、以身示范的方法讓學生明辨是非,因此,這一時期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讓孩子堂堂正正做人,在做人的基礎上成才。事實上,能夠很好地做人,很容易在某些方面成才。而在現實社會中,卻有很多例子表明,有些看來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往往因為品德不良最終走向歧途,更有很多成人事業初成卻因為品德問題而身敗名裂,最終失去了事業發展和成功的機會。對于中年級孩子來說,首先要培養愛心,與人為善;其次要培養樂觀向上的心態;再次要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最后要多多進行社會交往,在交往中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評價能力。
3.培養學生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進入中年級,學生面臨一個很大的改變就是,課程科目的增多,課程難度的增大,隨之帶來作業量增大,需要書寫的東西增多,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合理利用時間,做事能夠有條理,活而不亂,有條不紊。經常聽家長抱怨:“升入中年級后,我孩子干事怎么這么慢?。慷级嚅L時間了,作業還沒寫完,在那兒坐著也沒完啊,不知道干什么了?”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曾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备改甘呛⒆拥牡谝蝗谓處煟彩墙K身教師,永不下崗。有很多學生習慣問題都是出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學生拖拉,做作業慢,容易引起思考問題慢。這與孩子生活習慣有關,如吃飯慢,家長自己就拖拉,常遲到。家里常有客人打擾,愛打扮。從起床到衛生間洗臉刷牙都需要半個小時。等長大了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才知道他已形成習慣改不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父母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以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影響孩子,如在家做事時主動勤快,有條理,臟衣服不亂塞亂放,換下來就洗,上班前總是將房間收拾整齊等,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要父母堅持要求,反復強化,不斷激勵并加以督促引導,就能使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學習習慣的培養
1.以書為友,終身受益。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好書會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進而受益終生。家長怎樣指導孩子讀書,才能促進孩子的智能發展呢?首先,遵循規律,培養興趣。興趣是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的第一任老師,如果沒有了興趣,那么再好的書最終只會是擺設。習慣決定一切,孩子一旦養成讀好書的習慣,將會終身受益,會漸漸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須有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正如美國巴爾博士所說:“孩子的心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得到命運的收獲。”所以,家長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關鍵是在孩子心靈上播下讀書的種子,待習慣養成后,就不須為之操心了。
2.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進入中年級,孩子在課堂上需要學習的內容增多了,教師傳授的東西也比低年級多了很多,這就要求學生一定要跟上教師的節奏,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這就需要學生學會正確學習的方法,養成科學學習的習慣。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習慣上,可以著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養成預習的習慣。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系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這樣既能培養自學能力,又能提高聽講的興趣。其次,養成課后復習的習慣。復習的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復習要與遺忘作斗爭,因此,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復習,加以強化,并養成習慣。再次,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嘗到勝利的甘甜,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最后,養成及時改錯的習慣。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匯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類似錯誤。通過培養這種科學學習的習慣,相信孩子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績而又不會覺得身心疲憊。
3.認真書寫,學做真人。
進入中年級之后,相當一部分孩子和家長不重視書寫,認為它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的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的素質的評價高低,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就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從另一個方面看,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事情。“字如其人”,這話不假,一個連字都不愿好好寫的孩子,很難做好別的事情。因此,重視并及早提出對書寫方面的要求,孩子不僅能提高書寫質量,得到眾多良好評價,而且能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整體素質。
有人說,孩子的心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理想,收獲行為;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習慣決定命運,所以要使孩子學業成功,學會做人,要從培養良好習慣開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09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