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殷利梅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開發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師的職業是神圣的,擔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艱巨繁重的任務,他們用知識的力量去激勵學生求知的欲望,以嚴愛之心架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梁。由此可見,教師的地位舉足輕重,提高教師的素質,重視師德修養,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教師工作不僅是一項職業,更是一項事業。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為人的行為準則。近日,教育部會同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征求意見稿)》,現在正在全國范圍內公開征求意見,主要內容有: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
結合《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高等職業學校的特點,我談談對于高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幾點看法。
1.“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了解教育規律,具有教育和教學的能力,而且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在大學教育中,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對道德的認識,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培養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言傳身教,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規范。教師不僅是社會文化價值與道德準則的傳遞者,還是代表和具有這些價值和準則的人。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更能在心靈上影響學生的往往不是教師的“說”,而是教師的“行”,即教師的道德水平。尤其是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他們剛剛脫離高中老師和家長的雙重監督,步入大學,其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在這時開始形成,而且畢業后直接面臨就業,因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他們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敖泿熞鬃?,人師難當”,沒有這種高尚的職業道德,只能做一個教書匠,而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在現今素質教育的旗幟下,教師要了解、理解學生,尊重、信任學生,以高尚的教育倫理、寬闊的胸懷、多才多藝的謀略、熱情深厚的品質塑造學生的人格,成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要聯系實際,帶領學生正確地認識現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2.愛崗敬業,熱愛本職工作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教學工作,并在工作中獲得快樂。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從事的職業。敬業就是以恭敬、嚴肅、負責的態度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兢兢業業,專心致志。作為教師,我們熱愛自己的崗位要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有了這種理念,就能在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準確判斷是非曲直,就有了逆水行舟的動力和精神支柱,不為金錢所惑,全身心投入自己所鐘愛的事業和工作中;就會勇敢地面對現實,主動克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和干擾,不斷改變自我,戰勝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升華精神境界。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曾說:“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虛地垂著他的綠蔭的。”教師就需要這種平凡中見偉大的精神。教師這個崗位沒有顯赫的權力和地位,沒有豐厚的報酬,在社會上沒有四通八達的關系網,有的只是默默地付出和奉獻。我們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如果沒有我們的辛勤付出,就沒有人才的茁壯成長,就不能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把教師從事的艱苦勞動和這種勞動的意義聯系起來,就能感受到教師為此付出的辛勤是值得的,就會感到當一名教師的光榮與自豪,從而熱愛本職工作,安于清貧的“粉筆生涯”。
3.刻苦鉆研,嚴謹治學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教育水平,取決于教師勞動的質量,因此,教師必須刻苦鉆研業務,提高自身素質?,F代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如果滿足于已有的知識,不能不斷更新充實自己,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教師的教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學科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是否扎實深厚。專業越扎實,教學就越能高屋建瓴、揮灑自如,對學生的身教示范作用就越明顯。相反,專業知識淺薄、教學技能貧乏的教師,則往往會被學生看不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身教作用就蕩然無存了。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更是如此,因為高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進入企業一線的人才,因此教師必須把教學內容與企業行業的發展結合起來,讓學生掌握最先進的知識,跟上時代的發展。這就更加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能故步自封,要經常深入企業進行調研以掌握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調節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完成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總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素質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天,國家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而人才培養的重擔就落在了教師身上。只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重擔教育,才能為企業、國家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20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