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耗散結構理論看家庭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劉 文 王靜鑫

  [摘要]從耗散結構理論研究視角看,家庭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不斷與外界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家庭教育具有不可逆性。家庭成員間存在著非線性的相互作用關系。家庭中發生的一些重大變化會對兒童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耗散結構;開放系統;家庭教育;相互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604(2010)03-0005-04
  
  耗散結構(dissipative structure)是非平衡態物理學中的一個理想性概念。那些只有通過與外界交換能量(在某些情況下也交換物質)才能維持的物理結構。需要耗費物質和能量才能形成或維持的、新的、有序的結構被叫作耗散結構。耗散結構理論經過40多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一種貫穿數個領域的科學方法論和研究方法,在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很多成果。用耗散結構理論分析家庭教育,為研究者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一、耗散結構的發展規律
  
  耗散結構在形成、維持和轉化過程中都有規律可循。
  
  1.開放系統內部遠離平衡態是形成耗散結構必須具備的條件
  與外界既有能量又有物質交換的系統被稱作開放系統。耗散結構理論指出,只有當開放系統內部有負熵流存在時,才有形成耗散結構的可能性。在一定的時間內,開放系統的熵的變化由兩方面因素引起,一是系統在與外界交換物質或能量時引起。二是由系統自身的不可逆性引起。前者引起的熵的變化可能是增加的,也可能是減少的,后者引起的熵的變化則永遠是增加的。當系統與外界交換物質或能量時所帶來的熵值為負值,并且其絕對值大于該系統由于不可逆過程而增加的熵值時,系統的總熵值就小于0。于是這個系統就形成了負熵流(ds<0),具備了形成耗散結構的可能性。根據耗散結構理論,我們無法創造耗散結構,耗散結構的出現完全是自發的、無計劃的。但是我們可以創造出現耗散結構的條件,而一旦具備了那些必要條件,耗散結構的出現就成為必然。
  
  2.耗散結構的運動過程具有不可逆性
  耗散結構的運動過程是單向的,具有不可逆性?!安豢赡嫘詴е滦碌慕Y構?!眰€體從出生到死亡,就是無數個耗散結構陸續形成、解體、重構的過程。到有機體死亡時,耗散結構也隨之消失。
  
  3.耗散結構內部各成分之間存在一種非線性的相互作用關系
  正是因為這種非線性機制的存在,才使耗散結構的形成、變化表現為突變。在遠離平衡態的狀態下,一旦系統內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通過系統內、外部條件的急劇變化,系統就有可能發生突變,由原來的無序混亂狀態達到一種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全新的、有序的結構。這個新的有序結構需要不斷與外界交換能量和物質。才能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它具有任意性和不可預期性。不因外界的微小變化而改變。這一新的結構或組織就是耗散結構。
  
  4.漲落導致有序
  耗散結構理論創始人普利高津形象地用“漲落”來描述耗散結構內部各成分之間存在的非線性關系。所謂漲落是指系統中的某個變量偏離平均值,最終促使系統離開原來的狀態和軌道。漲落在系統處于不同狀態時的作用是不同的。當系統處于穩定狀態時,漲落引起了系統運動軌道的混亂。導致了無序,此時系統發揮抗干擾能力,迫使漲落逐漸衰減,促使系統又回到原來的狀態。如果系統處于不穩定的臨界狀態,那漲落則可能導致系統從不穩定狀態突變到一個新的有序狀態。在不穩定之后出現的新的有序狀態是由幅度最大的漲落決定的。
  耗散結構理論的主要貢獻在于發展了系統科學中的系統有序性理論。并提供了分析和解決系統從無序變為有序的理論和方法。揭示了事物真正發展的條件和途徑,即要使事物真正發展,必須使之成為一個開放系統,通過與外界進行能量和物質的交換,不斷形成新的耗散結構,使系統趨于新的有序狀態。這一理論對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二、用耗散結構理論分析家庭教育
  
  1.家庭系統是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
  凡是可以與周圍環境自由地進行物質和能量(包括信息)交換的系統,都可以被稱作是開放系統。開放系統是耗散結構得以形成、維持和發展的首要條件。一個系統只有不斷地與外界進行交換,形成負熵流(ds<0),才有可能實現從無序向有序的轉變。實際上家庭系統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開放系統。這個開放系統要維持一種理想的狀態,必須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如家長要工作賺錢,但同時也為社會提供服務等。
  家庭教育是在遠離平衡態的狀態下進行的。一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交往常常是不平衡的。因為在子女生命的早期,父母為子女提供物質生活的保障,而子女卻不能為父母帶來任何物質上的幫助,不過子女可以從精神和情感上給父母帶來慰藉。二是指家庭內的每個成員都不是生來就能適應社會的,而個體的生存又要求他必須具有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這就促使個體因為感到自身系統發展的不平衡而產生學習的需要。來自外界環境的壓力使個體持續維持一種不平衡的狀態,促使個體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形成新的耗散結構,以促進自身的發展。
  在家庭這一開放系統內,許多變化都是可以預設的。例如,為了促進孩子個體自主性和主動性的發展,家長會允許嬰幼兒自主地做很多事情。然而,有許多非既定性的變化(如家庭成員的去世等)也會極大地影響到家庭成員間的交互作用和兒童的發展,這就是漲落在起作用。因此,家庭系統不僅僅是個體發展變化的場所,隨著家庭成員的發展,家庭這個系統本身也在動態變化。
  
  2.家庭教育具有不可逆性
  耗散結構理論以時間的不可逆性為基礎。普利高津指出,對不可逆過程的研究表明,不可逆是客觀存在的。這種時間不可逆的觀點使我們從過去簡單的、被動的、靜止的思想方法羈絆中解放出來。開始以動態的、發展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家庭教育中的各種現象。耗散結構理論指出。當內、外發生的突然事故危及已形成的耗散結構時。如果耗散結構所具有的回歸力不足以抵制這種突變,這個巨大的漲落就會造成這一耗散結構的解體或崩潰,促使系統向上或向下運動,在另一個閾值下去形成一種新的穩定有序的組織,即新的耗散結構。
  家庭是兒童早期生活的主要環境。兒童期是個體生長、發育、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容易接受環境影響和教育的時期。家庭對兒童的作用,不僅在于為其提供生活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對其人格形成的影響。這一時期所形成的人格特征,在將來的成長過程中往往是很難改變的。有研究發現。人格維度中的神經質、精神質得分與兒童期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如嚴厲懲罰、拒絕否定、過度干涉等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父母長期不當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難以適應社會的不良人格特征,甚至有可能導致人格障礙、神經癥的發生。父母嚴厲懲罰、拒絕否認、過度干涉的教養傾

向越明顯,其子女就越有可能表現出孤獨、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境等特征。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父母在日常教育中采用的高壓策略多,表達的負性情感多而積極情感少,致使子女對社會產生消極認知,不能關心理解他人,性格倔強,很難適應外部環境。另外,父母過度干涉還可能阻礙子女獨立性和社交能力的發展,以致子女形成缺乏自信、過分自我約束、過度依賴他人等不良人格特征。這些人格特征在兒童期一旦形成,將很難改變。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在兒童期的人格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而子女的成長又是不可逆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共同調整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多表達積極情感,少表達負性情感,使子女在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促進子女心理的健康發展。
  
  3.家庭成員間存在非線性的相互作用關系
  耗散結構理論認為,耗散結構的形成是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家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也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家庭內的各個成員間彼此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共同促進彼此的成長。
  在家庭教育中,對父母行為的模仿是兒童社會化的首要途徑。班杜拉用“觀察學習”的概念來解釋模仿過程,認為在社會情境中,兒童通過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就能仿造出一連串新的行為。兒童最初只是模仿父母的外在行為。慢慢地這些外在行為就有可能內化成兒童內在的行為模式。兒童模仿父母的行為、態度有多種原因。例如,兒童以類似父母的方式去行動,更容易獲得來自父母的積極情感,避免懲罰,還可以通過模仿父母的行動來獲得對周圍環境的控制權等。父母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成為兒童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榜樣作用,要為兒童樹立正面積極的榜樣。同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還應該考慮兒童自身的特點,不能一味將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尤其是不能盲目地希望孩子去完成自己當年沒有完成的心愿。
  親子關系質量與父母之間婚姻關系的質量密切相關。父母婚姻美滿是家庭幸福的核心,也是子女健康發展的關鍵。父母之間平等相處、感情融洽、溝通有效。不但有利于家庭氣氛的和諧,也有利于親子關系的融洽。如果父母在夫妻關系上遇到麻煩,縱使雙方都能在孩子面前相對克制。但因為要花費大量精力致力于婚姻關系的調整,所以很難分配更多的時間和情感來關心孩子,加強親子互動。事實上,父母將婚姻沖突帶進親子關系的不在少數。為了尋求幫助,父母中的一方往往把孩子當作情感傾訴的對象,希望孩子站在自己一邊,以孤立另一方。有的父母在夫妻不和時,一方或者雙方有時甚至會遷怒于孩子。將孩子當作發泄不滿的出氣筒。另外,當婚姻關系不佳時。父母也很難在家庭事務特別是子女教育與發展方面達成一致,導致子女難以適從?;橐鲫P系不和諧會日積月累地對兒童產生持續的影響。有時甚至會造成嚴重不良的后果,影響到兒童成年后對待婚姻的態度??梢?,良好的婚姻關系是親子關系融洽的重要基礎之一。
  
  4.家庭中發生的一些重大變化會對兒童產生深遠的影響
  父母親一方缺失或長期的家庭沖突有可能導致兒童在與兄弟姐妹或同伴的交往中變得更具敵意和攻擊性,還會導致另外一些適應問題。如焦慮、憂郁、外在行為失調等。家庭生活的不和諧既會對兒童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讓他們的情緒變得極端,產生更多的破壞行為,又會通過降低親子關系質量而對兒童的發展產生間接影響。研究發現,父母不良的婚姻狀況會影響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該影響的嚴重程度與兒童的性別(對男孩子的影響更嚴重)、年齡(對3~9歲兒童的影響更嚴重)、兒童對離婚前父母關系感知的準確程度以及離婚后父母關系的狀況(雙方關系越積極,帶來的負面影響越小)有關??梢哉f,長期充滿沖突的家庭環境對兒童發展極為不利。當一段婚姻無法很好地維持時,對子女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因此許多研究者認為,長遠來看。在婚姻無法很好地維持時,分居或離婚可能對兒童的發展更為有利。重要的是,父母在分居或離婚后,要讓孩子感覺到無論父母現在關系怎么樣,都不會影響到父母對孩子的感情。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順利走出家庭破裂的陰影,健康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466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