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家庭教育現狀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幫勝

  一個人的個性品質形成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良好的個性品質首先來源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自身的素質、家庭環境、教育方式等等直接影響到孩子個性品質的發展。
  
  一、農村家庭教育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黨的惠民政策逐步深入,農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家庭的物質文化生活狀況得到大大改善。相應廣大農民對子女的教育重視程度亦愈加突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和家庭訪問調查中深深感受到,農村的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觀念上和方法上存在誤區,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浮淺,缺乏正確的教育方式。農村大部分家長由于文化素質偏低,不懂教育規律,缺乏教育藝術,不能很好地履行對子女的教育責任。絕大多數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存在兩種方式:一部分人是姑息遷就,放任自流。他們認為以前農村生活困難、經濟緊張、自己從小吃過許多苦,受過許多罪,現在生活好轉,孩子又少,不能苦了他們;另一部分則認為自己一生當農民,吃苦受累沒出息,將來要讓孩子出人頭地,榮宗耀祖,現在必須從小抓起,因此,拔苗助長,打罵體罰,甚至釀成很多悲劇。
  2、重分數輕能力,方法失衡。調查發現,農村家庭教育中分數代表著一切。在他們眼中,孩子考試分數的高低起著決定命運的作用,調查顯示,90%的家長對“只要孩子考得好,其它什么東西都次要”持贊同態度。許多孩子雖然生于農村卻不懂農活,甚至不愿干一些家務活。在與眾多的家長交談中,聽到最多的話是:“只要孩子把學習搞好,我們什么活也少讓他干?!?
  3、“留守生”的教育關愛被忽視。留守生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孩子長期跟隨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生活,他們對學習不求上進,對同學不坦誠寬容,不能正確地把自己融入到同學、朋友和老師之中。一些爺爺奶奶由于年歲較大、觀念陳舊,無力監管,結果很多孩子打架賭博、逃學、上網、不做家庭作業,令老師深感頭疼。
  4、語言失范,行為失度。農村大部分家長由于自身文化素質低,行為習慣差,勞作之余,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家庭缺乏積極向上、民主平等、文明好學的氛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舉止言談不知不覺被孩子仿效。
  
  二、對策與防范
  
  1、提高家長素質,優化家庭教育。家長素質的提高是家庭教育的關鍵。今天,隨著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發展,給家庭教育從內容到方式上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戰,很多家長在實施教育中產生了許多新的困惑。尤其在農村,廣大家長更是憂心忡忡,不知所措。這就需要各類家庭教育學術團體、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積極探索和建立家長培訓的有效機制,因地制宜地和用農閑和節假日舉辦“家長培訓班”、“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開展“家庭教育知識競賽”、“優秀家庭評選”;定期召開家長會,舉行家庭教育互訪等活動,幫助家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樹立“為國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把他們“望子成龍”的傳統觀念引導到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上來。
  2、建立親子感情網。家長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平日除了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外,更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精神需求。茶余飯后、田間地頭,盡量多與孩子溝通;出門在外可利用電話、手機、電腦、書信詢問老師,對孩子出現的錯誤要及時引導而不能放任自流或橫加斥責,對其成績要及時表揚和給以肯定。
  3、加強“愛農”思想引導。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是一個可以充分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涌現出許許多多的農民企業家、發明家、養殖專家……作為家長要充分利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積極引導孩子,讓他們從小熱愛農村,了解生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既增進了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又增強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使他們的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4、進一步強化學校的教育職能和教師的引導功能。學校是育人的場所,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強,這就需要學校適應時代要求,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經常開展一些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來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教師則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用疏導的方法,去陶冶感化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感受到愛心的溫暖,生活的美妙,學習的樂趣,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優良品質。
  家庭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也是孕育犯罪的溫床。社會的發展對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家長一定要與時俱進,以文明、科學的態度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物質基礎和心理基礎,積極創建一個有利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495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