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羅君
摘要: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有機組成部分之一的高職英語課程,一方面,它應該根據國家對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基本培養要求和定位方向來制定該門課程的教學要求;另一方面,此課程的教學要求還應該為了適應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需求而進行修改、完善和更新。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要求;教學行為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3-110-02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我國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就說明了職業教育已成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二十年來,從1995年頒布的《普通高等??朴⒄Z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再到2009年由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受教育部委托而擬定、目前正在進行全國宣講、并且即將頒布實施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有關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已歷經多次改變,每一次改變都是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外語教育和時代發展的產物。
一、把握課程性質,明確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該征求意見稿”)將高職英語課程定位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標服務的;是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這種定位說明了兩點:首先,高職英語課程不是簡單的語言技能培訓課,而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需要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其次,高職英語課程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地位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是一門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為主要內容,以職場交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上述課程性質突顯了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所倡導的“市場需求論”、“能力本位論”和產學結合的職業教育理念。
同時,該征求意見稿把“以職場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目的,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能在日?;顒雍团c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活動中進行一般的口頭和書面交流;以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和為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及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高職英語課程的培養目標,這顯然是對長期以來重知識輕能力、重筆頭輕口語、重講授輕交際、重輸入輕輸出、重教輕學、重語言輕文化、重結果輕過程的高職英語教學弊端的糾正,這樣的培養目標體現了現代外語教育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全球教育、終身教育和發展教育的教學理念。
鑒于此,筆者認為,各院校在制定高職英語教學大綱時,首先應牢固把握該門課程的性質,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以確保所制定的教學大綱不偏離方向。
二、轉變教學觀念,落實教學要求
該征求意見稿在談及高職英語課程的具體教學要求時指出:“高職英語課程在加強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應重視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鑒于各地區以及院校之間有一定的差異,高職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學習的實際需要。高職英語教學要求分為兩個層次,即一般要求和較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每個畢業生應達到的目標,較高要求是入學時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應達到的目標?!迸c此同時,它還對兩個層次的教學要求逐一進行了描述。仔細研讀前述教學要求,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加強兩基訓練,重視能力培養;貫徹分類指導,進行因材施教;劃分要求層次,適應個性化學習”。通過與2000年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所規定的教學要求相比,新的教學要求呈現出以下三點變化:一是它不僅考慮到學生水平的差異,而且還顧及地區和院校之間的差異,因而將教學由分級指導改為分類指導;二是隨著社會發展對高職高專人才的職業英語應用能力要求的提高,原來的B級(過渡要求)和A級(標準要求)兩級要求被改為一般要求(即每個畢業生應達到的目標)和較高要求(即入學時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應達到的目標),這說明了新要求提高了教學目標;三是新要求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給予了首次關注。面對這些變化,要落實各項教學要求,毫無疑問,需要教師徹底轉變教學觀念。
筆者以為,在新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主要指質量觀、教學觀和學生觀三個方面。質量觀是指對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即對知識、交際、文化和技能四個方面能力的培養,它要求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交流的需要和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說,學習研究、崗位工作和國際交流等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就是各位教師需要具體實現的教學目標。而如何實現這些教學目標恰好涉及教學觀問題。目前,融“教、學、做”為一體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和現代外語教育所提倡的“交際法”、“案例法”、“項目法”、“任務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擬法”、“體驗法”等方法都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知、情、意,培養他們交流溝通、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能力。由此看來,新要求需要高職英語教師轉變課堂角色,即從講授語言知識轉變為組織課堂交際活動,從疲于對學生進行應試輔導轉變為善于對學生進行應用語言的指導。當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時,他們就能夠在與人交流溝通時感到愉快、在解決問題中受到鼓舞、在完成任務后獲得滿足,繼而激發出更強的學習動機。事實上,使用上述教學方法的目的和教學效果涉及的便是學生觀問題。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入學水平、個性、能力等自身差異的存在,再加上所涉及的職業方向和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有很大不同,高職英語教師尤其需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在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差別化教學,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三、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發展
教學評價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對教師而言,它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和改進教學的依據;對學生而言,它是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習效率的手段。該征求意見稿在提及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評價時指出:“教學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形式。形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應以促進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為目的,手段與形式可多樣化。終結性評價為總結性評價,指課程結束以后對學生的全面考核,應以評價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為目標?!憋@然,它不僅詳細介紹了兩種類型的教學評價,而且將形成性評價擺在了終結性評價的前面。事實證明,“學會怎樣學習”的形成性評價比“學到什么知識”的終結性評價更有利于促教、促學、促管理、促質量。而長期以來,高職英語教學忽略了形成性評價,側重于終結性評價。為此,該征求意見稿還建議:“各校可根據要求實施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積極引入多元化評價體系,鼓勵學生獲取相關職業英語能力證書?!庇纱丝磥恚龠M教學質量的提高,一方面,學校有必要制定新的教學管理措施以強化對教學過程的指導、監控和檢查,確保高職英語教學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任課教師也需要更新評價標準、增加新的評價方式,如課堂觀察,學生反饋、調查訪問等,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提高教師素質,確保改革成功
毋庸置疑,基礎英語加行業英語的高職英語課程設置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教師擁有較強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必要的語言教學理論和教研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實用交際能力和實踐能力、相關的科學技術基本知識和應用計算機獲取信息的網絡知識和能力等。因此,該征求意見稿在談及教師發展問題中指出:“教師素質是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學理念的更新是促使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的保證?!睆倪@番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的發展問題是此次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為此,該征求意見稿還特別就如何提升高職英語教師的素質從兩個方面給予了說明。首先,各個學校應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探索、制定教師發展規劃、創造條件提升教師“雙師”素質;其次,教師個人要積極主動投人實踐,提高自身“雙師”素質。筆者認為,從實質上來講,高職英語新課程改革就是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增加自身教書育人的資本,針對高職英語教師而言,參加學歷提升培訓、在職師資培訓、向行業專家請教、到公司企業進行實踐等不失為提升自身素質的一種途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51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