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高等教育質量觀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徐增平

  摘 要: 高等教育質量觀的轉變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新舊的質量觀念相互沖突。我們應用發展變化的視角來看高等教育的質量觀。
  關鍵詞:高等教育 質量觀 衡量標準
  
  一
  馬丁?特羅的發展階段學說認為,工業化社會的高等教育的發展都將遵循精英、大眾、普及這三個階段。他認為高等教育機構的在學人數占同年齡人口的比例的數量指標在15%以下的是屬于精英教育15%―50%的屬于大眾教育,超過50%的屬于普及教育。在不同的教育發展階段其質量觀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在精英教育階段,高等教育的質量以精英教育的標準來衡量。但是進入教育大眾化階段以后,高等教育的質量就不能夠完全按照精英階段的標準來衡量了,應該用與大眾化教育階段的相適應的標準來衡量。所以隨著教育的發展,其質量觀的衡量標準也要隨著發展,不能墨守一成不變的質量標準。正確的教育質量觀是直接關系教育本身的發展的重要問題。
  首先要清楚:到底什么是質量呢?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把新產品的質量下的定義是:“適應性”,即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質量的。而另一位專家克勞斯比的定義是:“把產品質量定義產品符合規格要求的程度。”即是從生產單位管理者的角度來看的?,F代的管理科學對質量的定義是:“反映實體滿足明確和隱含所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總和?!边@個定義包含了產品的“適應性”和“規定性”兩個方面的內容。
  二
  按照工廠產品質量的定義的內涵,高等教育的質量也可以把學生當作“產品”,高等教育的質量包含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社會的適應性,二是達到高等教育規定的培養目標。但是學校和工廠是不一樣的,學校里的學生和工廠的產品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適應性”和“規定性”這兩個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學校里的學生的“適應性”是動態的、多方面的,而工廠產品的“適應性”則是靜態的、單方面的。學校的學生的“規定性”有著其基本素質的要求,還有專業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工廠的產品的“規定性”則是固定的,是非能動的。在材料相同的情況下,所生產的產品的質量則完全取決于其生產者和管理者的水平等。而學校的產品的質量則是取決于教師教的水平,學校管理的水平,更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基礎、個性、努力程度等。所以不能夠簡單地將教育質量與產品質量相比較。
  三
  傳統的高等教育的質量觀與現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質量觀也是不一樣的。傳統的高等教育質量觀是將“合格人才”作為衡量其質量的標準,這里所謂的“合格”的標準則是學術或者分數。傳統的質量觀在強調“質量標準”時具有單一性。傳統的質量觀強調的標準是“精英式的標準”。
  現代意義的高等教育的質量觀則是從多方面和全新的角度來重新詮釋的。其主要的特點是標準的多樣化。新的定義是指:高等教育的質量是一個多層面的概念,應該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動,各種教學和學術計劃,研究和學術成就,教學人員,學生,校舍,設施,設備,學術環境,等等。高等教育的質量還應該包括國際交往方面的工作,知識的交流,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以及國際研究項目,等等。與傳統的質量觀相比較可以發現其中的不同之處。一是現代的質量觀強調高等教育的質量是一個全新的多角度多層面的概念。二是現代的高等教育的質量觀強調的是高等教育質量評估標準的公正性、科學性和國際性。三是現代的質量觀強調高等教育的質量的評估應該是具有多樣性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國際標準是建立在可相互比較的基礎上的,但是高等教育的個性化則不限于這種比較,個性化所反映的是高等教育多樣化的方面。也就是說在國際化的前提下,高等教育的質量及其標準可比較時仍然存在著不可比較的一面。
  四
  精英階段的高等教育質量本身就隱含著高水平的意思,而精英高等教育也確實是卓越的、精英性的。進一步說,精英階段的高等教育質量更多的是一種絕對意義上的質量,或者可以說是一種標準,不管哪一類型的高等學校都必須達到某一類或者某一個最低要求,它們之間的差別是這一標準之上不同水平之間的差別。
  大眾高等教育質量內涵不同。高等教育系統內不再有某一類最低的質量標準,而只有不同的和多樣的質量標準。進一步說,質量標準開始多樣化,它們依不同目的和不同需求來制定。首先,大眾甚至普及高等教育使得高等教育本身不再是社會的稀缺資源,接受高等教育成為每個公民的權利,高等教育也不再是培養社會精英的地方。其次,大眾高等教育最深刻的變化在于它的多樣性,學校的類型、層次,以及學生的程度,對教育的需求等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高等教育的質量及其標準也不再明確和唯一。最后,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需求的影響,高等教育已經不得不面對一個更為開放的系統,它已經從社會的邊緣走到社會的中心。
  五
  高等教育的質量觀正從單一性向多樣化轉變,引起這種變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歸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經濟的發展所引起的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影響。在當前的時代,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加緊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和競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范圍的逐漸擴大,在更大范圍內和更多領域上的經濟合作逐漸展開。這預示著它對全球的市場和資源的競爭將更加直接更加劇烈。由于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勢不可擋,高等教育領域也是如此。
  二是經濟體制變化的影響。我國現在的經濟體制已經從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市場經濟時競爭是激烈的,多元化的經濟強調的是競爭多樣化。所以在高等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它要求在人才的培養機制與培養途徑上都必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所培養的人才也要具有多樣性,要能夠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三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和學科分化整合的影響。隨著經濟、文化、政治等的國際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是不可避免的。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有國家之間人員的交流,項目合作,以及教育和科研所具有的國際化環境,等等。
  所以高等教育的質量觀是一個多層次和多樣化,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概念,是不能夠用單一的內涵和標準去衡量和限定的。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變化,高等教育的質量觀也要隨之不斷地發展變化,以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陳雪飛,秦惠明主編.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精論集中冊,中央編譯出人版社,2004.
  [2]馬丁?特羅,王香麗譯.從精英向大眾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J].外國高等教育資料,199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675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