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封金麗
摘 要: 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對青少年的自我評價、性別觀、獨立性、學習成績以及行為習慣有重要的影響。本文試圖分析當前家庭教育的不良現狀,并提出正確的教育對策,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健康發展。
關鍵詞: 家庭教育 現狀 對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我們的大教育系統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有的孩子學習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有的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很差,還有些孩子在學校是個“乖乖娃”在家里卻是“小霸王”。本文試圖分析當前家庭教育的不良現狀,并提出正確的教育對策,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健康發展。
一、家庭教育的現狀
1.家長的表現。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教師發現教子方法有失偏頗,筆者通過深入分析、研究家長的心態和行為后不難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望子成龍”型。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表現在:
?、僦匾暦謹怠:⒆拥墓φn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皩W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于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怕影響孩子的學習。
?、谏岬猛顿Y。不少家長為子女請“家教”、買《參考》、或者親自輔導,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一切為了孩子的分數。除了叮囑孩子學好學校的功課以外,課余時間還陪孩子去參加作文班、書法班、英語班、美術班、音樂班……在家長的心目中,這完全是一種“責任”。
(2)“順其自然”型。這是獨生子女現象出現后,家長因為自身的價值觀的認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認,有的家長是因為懂得遵循教育規律而理智地采取這種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則是因為忙事業而無暇顧及,或因為自身的局限而無奈放棄。表現為:
?、佟按砑议L”的現象較為普遍。許多家長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長輩們那“特別的愛”,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缺乏責任感。孩子許多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
②“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然而,強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家長常常感嘆在子女面前,教育“無從下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實性和不一致性是主要癥結所在。所謂的“超現實性”,是指家長對待孩子“嚴”而出“格”。他們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的期望,常常用鄰居、同事的小孩的優點評判自己孩子的失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謂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長教育孩子“嚴”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忽視教育的點點滴滴。長此以往,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行為,家長一旦醒悟,就算招數使盡亦束手無策。于是出現了學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異?,F象。
2.孩子的表現。
?。?)崇拜金錢。在學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裝有零花錢。據調查,半數以上的學生擁有個人存款,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學生手中有了錢,請吃零食,贈送禮物,請打臺球、玩游戲機,花錢請人做作業、做清潔等現象也隨之出現。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與“崇拜金錢”的社會思潮有著密切的聯系。
?。?)浪費金錢。調查發現,學生經濟收益的主要渠道有:測驗考試成績“達標”后的“獎金”;替家長買東西時剩余的“零鈔碎票”;個體經營者的孩子還有“幫工錢”;親戚朋友贈送的錢物……在學生眼里,這一切全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因而浪費錢物的現象十分嚴重。他們可以隨意浪費食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更換文具,衣服鞋帽不時髦新潮就打入“冷宮”。
(3)流行享樂。有的學生對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細營養,穿的要新潮高檔,用的要新奇漂亮。上學、放學還要請人接送;有的學生干脆用錢雇傭“棒棒”背書包;有的學生懶得走路,打的回家讓父母下樓給錢,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唯我獨尊。缺少互愛精神,對別人、集體的事漠不關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識,對損害別人的利益的事無動于衷,他們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二、家庭教育的對策
在學生中出現的種種“怪圈”,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不良意識正在潛移默化地污染著學生的心靈。我們必須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和幫助。
1.重視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家庭和學校的有效良性溝通,利用現代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觀點,全面指導家庭教育。
?。?)家長“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對孩子有足夠的信心。
?。?)指導家長“賞識孩子”。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長認識的基礎上,采取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標準進行教育與評價。
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實踐為重點,及時反饋,樹立榜樣,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實踐。
2.重視家庭活動的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活動。如春節期間開展“受歡迎的小客人,受稱贊的小主人”實踐活動;在婦女節、重陽節期間開展“媽媽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家長以“情感”的橋梁,以“親情”為紐帶,適時對孩子進行教育,就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重視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應該精心營造一個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父母應該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每一個生活細節,讓孩子處在和諧、文明、健康、寬松的家庭氣氛中。
4.有所為有所不為。對待孩子的要求,不能是一味的滿足,也不是一味的拒絕。合理的,適合孩子發展的,家長不僅要支持,而且要全力支持。
5.多培養孩子的動手和吃苦耐勞能力。多吃苦,可以培養孩子有堅毅的性格,對碰到挫折很有幫助,就會勇于克服它,而不是退縮,對以后參與社會的競爭受益極大。培養動手能力是讓孩子具備克服困境的方法,不然光有毅力也只是瞎折騰,這里的方式應該是家長“多看少動”,而不是看見孩子暫時解決不了就代替做了,要讓其自己思考,適當時候給點提示,能不動手盡量少動手。
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功的關鍵所在。為了共同的目標,教師和家長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參考文獻:
[1]范中杰.家庭教育方法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J].湖北社會科學,2008,(1).
[2]胡文芳.淺議現代家庭教育的社會化功能[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5).
?。?]李會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促進[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95,(Z1).
[4]吳佩杰.論家庭教育中的價值引領與青少年社會化[J].教育與職業,2007,(8).
[5]楊瑞芬.新時代家庭教育的文化特征――源于家教案例文化角度的反思[J].和田師范學院學報,200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88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