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衛 晴 肖幫裕 高 翠

  摘要: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倡導以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方法,目前廣泛地應用在職業教育領域。本文把此方法創造性地應用在基礎教育領域,并且提出在具體的應用中應注意教師角色、案例設計、評價方式等方面內容。
  關鍵詞:行為導向 高中生物 應用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概述
  
  行為導向教學法(Handlungsorientierte Methode)起源于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職業教育理論中出現的新思潮。由于新思潮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界和勞動界的專家所推崇。20世紀90年代末,德國將行為導向教學法確定為職業教育的主導教學方法。我國職業教育界的教育專家于新世紀之初與德國職業教育界教育專家形成了中德合作研究項目,在我國高職和中職教育教學中進行了試點,目前處于總結和推廣階段。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通過行為的引導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其主要的教學方法包括以下四種:
 ?。ㄒ唬┌咐虒W法
  案例教學法可以界定為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它是與講授法相對立的。一般情況下,運用案例分析,在獲得答案和陳述理由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存在著多種選擇。因此,在解決問題的整個思維和工作過程中,要求所有的學生親身經歷,例如認識問題,深入了解問題,解決問題,陳述理由,并能得出相應的結論。
 ?。ǘ┙巧缪莘?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通過對社會情境中的角色扮演來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扮演一些角色,親自體驗角色的心理、態度、情境等,從而使學生了解學習的要求。學生可以認真地觀察某一些特定的行為模式,并能在特定的條件下練習改變或者形成新的方式。整個過程中小組反饋意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ㄈ╉椖繉W習法
  項目學習法的指導思想是將一個相對獨立的任務項目交予學生獨立完成,從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計劃與實施,到完成后的評價,都由學生具體負責;教師起到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施進行,要使所有學生能夠了解和把握完成項目的每一個環節的基本要求與整個過程的重點難點。
 ?。ㄋ模┠M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是一種以人為創造某種與社會交往的仿真情境作為實踐教學場所或組織形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實訓基地或人造情境中模擬學習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模擬教學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它還能重復訓練學生,強化學生的關鍵能力。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對以上四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分析并結合高中生物教學的實踐,本文采用類似于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提出了適用于高中生物教學的新模式: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書第一冊《植物的激素調節》中生長素的發現實驗為例,具體介紹行為導向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達爾文的生長素發現實驗。
  具體步驟:
  1.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胚芽鞘的知識,教師適當補充。
  2.學生分組,布置任務。
  學生自主閱讀達爾文的經典生長素發現實驗,思考假如學生是當年的達爾文,如何去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全班分為六個小組,并且課前指定小組長)
  一、二小組――驗證胚芽鞘生長素具有向光性(用簡圖表示實驗過程)。
  三、四小組――驗證向光性與尖端有關(用簡圖表示實驗過程)。
  五、六小組――驗證能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用簡圖表示實驗過程)。
  3.全班學習討論。
  要求:個人先自行設計,再進行組內交流。
  作品可繪制在小黑板或者牛皮紙上。
 ?。ɑ脽羝@示簡圖實例。)
  4.全班學習成果展示,并進行評價。
  首先請一、三、五組的學生把作品展示出來,二、四、六組的學生對照本組的設計進行對比分析;然后進行設計評價,分為實驗設計合理組、變量分析合理組、實驗可行性組、設計亮點組以及語言清晰表達組,學生在每個小組組長作品介紹完畢之后進行評價;最后把六個小組的實驗設計進行綜合分析,與達爾文當年的實驗設計進行對比,找出差距,激勵學生。
  5.教師總結。
  總結實驗設計中出現的問題,使學生理解實驗設計、科學探究一般都經歷“現象―假說―實驗(驗證)―結論”艱辛的過程。
  
  三、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具體應用中的體會
  
 ?。ㄒ唬┬袨閷蚪虒W法的優點
  1.在教學形式上行為導向教學法強調的是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行為的指導者和咨詢者,學生的參與程度很強,其結果表現為學生主動要求學習;而傳統教學法則是以教師傳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參與度較弱,其結果表現為要求學生學習。
  2.在教學內容上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以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并舉,在驗證間接經驗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能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并且使認知目標、情感目標、行為目標三者同時實現;而傳統教學法是以傳授間接經驗,學生通過某類活動獲取直接經驗,但其目的只是為了驗證或加深對間接經驗的理解,只注重認知目標的實現。
  3.在教學評價上行為導向教學的質量控制是綜合的,通過獲得成功后喜悅與滿足的內在激勵方式,形成性評價手段,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綜合性評價;而傳統的教學法質量控制單一,是以分數為外在激勵手段的評價方式,以筆試為主。
 ?。ǘ┬袨閷蚪虒W法在具體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角色的轉換
  行為導向教學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應該由傳統的教學主導者、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或主持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咨詢者、伙伴、朋友等角色出現在學生中間,教學方法由注重“教法”轉變為注重“學法”,這就意味著教師徹底失去了“知識權威”的至尊地位,代之以平等交流、商討協作的伙伴關系。
  2.案例設計的合理性
  教學案例的設計是行為導向教學法成功的關鍵,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高中生物學教學內容一般都能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只要教學設計合理有效,對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行為能力,具有顯著的教學效率。案例設計的合理性,主要表現在課堂“時間原則”和“學生學習活動步驟”的設計上,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評價方式的多元性
  新課程改革倡導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多元性的評價,而注重學生關鍵能力培養的行為導向教學更強調把過程評價與評價過程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評價對教學活動的導向、反饋、診斷與激勵功能,使評價起到不斷激勵學生的作用。
  
  四、結語
  
  行為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新型教學方法,目前廣泛地應用于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在基礎教育領域尚屬摸索階段,在具體的應用中可以把四種方法綜合分析后,按照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對象靈活應用。并且要注意結合傳統教學方法,把新課改倡導的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沈宇平.行為導向教學法在VB教學中應用的探討[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8):69-71.
 ?。?]徐涵.行為導向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10-12.
 ?。?]張瑩.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6,(12):68-69.
 ?。?]張皓明.職業技術教育中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研究―中德職教現狀對比及其啟示.華東師范大學,第15-16頁.
  
  課題來源:廣西區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
  課題名稱:創建廣西民族地區新課程行為導向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08]2號.
 ?。ㄐl晴系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6級研究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928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