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軟硬件維護課程教學中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計算機廣泛普及的今天,市場對計算機軟硬件維護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中等職業學校也逐步意識到培養學生這方面技能的重要性。然而,計算機軟硬件維護這門課程對中職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中職學校要如何開好這門課程,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軟硬件維護技能呢?本文試探討將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引入計算機軟硬件維護課程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有效地培養學生計算機軟硬件維護及維修的技能,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計算機軟硬件維護 行動為導向 項目教學
隨著科學和技術的飛速發展,目前計算機及網絡己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交流、娛樂的一種重要工具,在我們的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對于大多數國內用戶而言,電腦畢竟還是價格不菲的設備。即便是對于普通中小企業,由于日常辦公對于硬件性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也并不會輕易拋棄已經損壞的電腦。在這一大環境下,電腦維修業務可謂有著充足的市場空間。此外,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硬件廠商在產品生產時降低標準,最直觀的感覺便是如今的硬盤比前幾年的硬盤更加容易損壞。主板、顯示器甚至筆記本等也是相同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促使市場就需要更多的電腦維護人員,根據市場調查,目前計算機軟硬件安裝、維護和維修及網絡維護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
作為培養中、初級技術人才的職業學校,其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也有必要對計算機軟硬件有一定的了解,至少應該能夠在面對自己的愛機或工作場所的電腦發生種種故障時有理可依,有規律可循,能準確的定位故障原因,并在簡單的工具幫助下處理一些常見的軟硬件問題。
我們學校充分認識到計算機軟硬件維護這門課程的必要性,及學生掌握這項技能對其今后職業發展的重要性,決定組織教師編寫適合我校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現狀的計算機軟硬件維護課程的校本教材,經參編教師們多番討論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最終采用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課程設計方案。
2003年7月德國聯邦職教所制定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它具有的特點: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或事件,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按行動回路設計教學思路,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這里的能力已不僅是知識能力或者是專業能力,而是涵蓋了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我們編寫的這門《計算機軟硬件維護》課程是針對我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和今后的崗位需求分析,我們將課程分六個項目:項目1、認識計算機硬件;項目;2、操作系統安裝和數據備份;項目3、認識windows系統和注冊表;項目4、windows系統優化和病毒查殺;項目5、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操作;項目6、小型局域網的構建。
根據本課程特點,我們設計了適合本課程項目教學法的一般教學步驟,具體如下:
確立項目:在每個項目教學前,讓學生明確項目任務,帶著項目任務去學習,對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模擬情境設置:是指人為創造一個反真模擬環境。包括模擬環境模擬設備及模擬問題。學生可在其中經歷整個職業操作過程。
示范引導:教師進行項目的操作示范。在此過程中結合錄像課件及模擬軟件進一步向學生展示操作的全過程。
分組實訓探索:在互補方式的基礎上進行自由搭配,有利于學生實踐過程中互相幫助,分組人數是個頗費考量的問題,人多手腳亂給老師輔導帶來壓力,人太少又循環過程太長,應根據班級情況及硬件條件實施分組。
分析總結:項目實施中,教師的任務是巡視指導、發現錯誤、糾正錯誤,以及幫助解決難題。最后老師對操作步驟進行復述,特別提醒容易出錯的步驟和環節,總結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并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及學生進行表揚。
學習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直接由執行項目過程中的學習態度與完成項目的結果來衡量,包括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和自評三部分。每個項目每一節課都應該有評價,而且將其作為期末總評價的組成部分,借以鞭策學習。
我以教材中項目二:操作系統安裝和數據備份,中子項目一:硬盤的分區與格式化操作教學為例,具體講一下上述六個步驟的具體實施。
確立項目——該項目是系統安裝這個大項目下的一個重要子項目,包括:硬盤分區與格式化。
模擬情境設置——提供裸機,提供必要的軟件,模擬電腦銷售店裝機現場,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模擬客戶與銷售店裝機技術員的現場對話,客戶提出需求,技術員現場解答并盡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示范引導——這個環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有時是可以簡要帶過的,讓學生在后續的分組實踐中自己去探索,但這個項目中的分區操作較難,因此,這個環節要安排得充分一些,讓學生充分掌握分區操作,我們在這里利用了一個模擬分區軟件讓學生熟練掌握分區與格式化操作后,再用真機進行實訓。
分組實訓探索——學生分組進行實訓探索,學生在分工、協作、操作、探討是實踐職業行為,訓練職業技能。實訓過程中教9幣的輔導是十分重要的,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并作為下一個總結環節的重要依據。
分析總結——分析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本次實訓過程中學到的技能。
學習評價——對實訓效果進行及時的評價,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并作為學期總評價的重要依據。
行動導向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取所需的知識,使參與學習的學生越來越多,每個學生都能與組員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并能將成果升華,形成比較系統的理論知識。而采用項目教學法的最大特點是“在實踐中學習”,教師給出項目任務后,為了實現任務中的操作要求,在教師的適時引導與幫助下,學生通過應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相互協作、反復實踐時得到探究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在整個項目實踐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明確的目標:一切學習與探索過程圍繞項目的開發進行。學生完成了項目教學任務,并通過總結的形式達到了理論教學與項目實踐教學的目標。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上看,大部分學生反映比較喜歡這種上課方式。使用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同進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相互交流能夠學到更多教學內容以外的知識與技能。
以上是我個人在應用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進行計算機軟硬件維護這門課程校本教材的編寫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淺見,希望能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3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