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在獸醫藥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起源于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的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腦以及手共用,是基于職業導向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自身技能。在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廣泛參與其中,而教學引導是由教師以及學生共同決定的。目前,在全球職業教育領域之中,行為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時也是非常先進的一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獸醫藥劑學實驗;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9-0279-02
獸醫藥劑學課程所設計的內容包含藥劑生產相關知識以及理論、處方設計、制備工藝、質量控制和合理應用的綜合性應用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是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動物藥學本科專業的核心課程。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是目前該課程教學需要持續完善的方面。在目前的獸醫藥劑學實驗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是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和思考的空間,致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基本上無法獨立思考,很多學生僅僅了解到應該如此做,不過卻不了解為何如此做。由于學生缺乏獨立的思考,同時也無法知曉在各種實驗環境以及條件之下,所獲得的對應結果也會有所差異。針對一些研究性的實驗,應當采用何種方法開展更是不甚了解,如此,將使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后只能夠成為重復機械勞動的人員,無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所以,當開展實驗課程教學工作時,要求教師應當結合設計性以及研究性實驗開展教學工作。所選用的教學方法以及模式同樣應當有所轉變,確保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采用啟發性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而并非是課堂的主導者,只有如此才可以確保實驗課程教學的效果得以進一步改善。在此,針對獸醫藥劑學這種實驗課程的具體教學方式加以優化與改進,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獸藥常用劑型的生產中,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教師角色的轉換
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時,課堂教學的主體便轉變為學生,教師僅僅起到引導以及輔助的作用,教師更重要的職責是有效地對教學過程進行組織。在實施教學時,教師只是提供指導,當學生產生疑問情況下,教師給予適當的咨詢與幫助,主要是為學生提供所需的資料以及信息來源,在整個過程中讓學生能動地去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而教師還可以在整個過程中對學生的觀點以及想法更全面的理解,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如此,對于學生而言,其能夠更加主動與廣泛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得課堂學習氛圍更為濃厚,對于教師而言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可以制定更為適宜的教學計劃。
在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主要是有效地對教學過程進行組織,在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犯錯誤時進行適當引導,并注意要以鼓勵為主,不要過于放大學生的錯誤,同時還要制定嚴格的教學計劃,要事先設定好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處理方案,確保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在進行學生考核與評價時,應當允許學生參與進來,對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教師還應當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確保課堂教學更加生動與形象。
二、引入對照實驗教學法
對于獸醫藥劑學課程來說,比較教學方法是較為適宜的教學方法,雖然此種教學方法的實際應用相對少,不過卻可以有效地提升獸醫藥劑學課程教學效果。采用此種方法,不僅應當開展規定的實驗教學,同時還會開展對照實驗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比了解到各種工藝的差異以及所得結果的不同。比如,進行益元散配置過程中,所應用到的主要材料為滑石粉、朱砂以及甘草,而加工的工序也是確定的,在實驗操作時采用的是等量遞增方法。而教師同時還可以開展對照實驗分析,把具體的工序打亂,最后針對制備所得產品進行外觀分析、均勻度分析等,讓學生在對比中了解到工藝對實驗結果的具體影響。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對比中掌握實驗的具體原理,能夠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對實驗進行改進。另外,這樣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可以確保學生更加廣泛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三、引用項目教學法,提高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
當學生進行實習的過程中,能夠開展劑型設計實驗。在實際實驗的過程中,不應當局限于課本中相關實驗內容,應當支持學生自主地開展實驗,對實驗工序以及過程進行優化。在開展劑型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可以遵循以下流程:確定出具體的實驗題目以及內容——對相關文獻進行收集與整理——分析并制定劑型實驗具體方案——結合所制定方案選用適宜材料以及儀器——獨立開展劑型實驗——對所得結果加以分析——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撰寫劑型實驗報告。劑型實驗實際開展過程中,學生能夠結合實驗進展情況,對所設定的方案加以修正與優化,并將所得結果加以比對分析,從而獲得最佳的工藝。在開展劑型實驗過程中,教師應當更加重視對實驗過程的控制與評價,不可以僅僅重視實驗結果,要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自主思考,這樣才可以確保學生能夠更加能動地開展實驗,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并且,這樣更加有助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培養并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所以,在獸醫藥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此種類型實驗教學工作。
四、開展劑型實驗觀摩教學
教師開展劑型實驗教學工作,其目的是為學生今后的生產實踐而服務,不過,從現階段具體情況來看,很多教學工作均是在實驗室內開展的,這樣導致了劑型實驗教學工作無法達到理想效果。所以,在開展劑型實驗教學工作時,應當增加觀摩學習環節。不少的劑型實驗課程因為所要求的條件以及設備相對較高,很多學校無法有效開展此類實驗教學活動。此種情況下便要求學生走到現場去學習,讓現場作業人員對學生加以指導。比如,在進行注射劑實驗時,由于所要求的條件以及設備較為苛刻,因此,很多學校實驗室達不到此實驗開展的條件。此種情況下便可以組織學生去現場進行參觀學習,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另外,這樣也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實際生產過程中的衛生要求,更全面地掌握制藥領域中的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五、總結
以往在獸醫藥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而在采用以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之后,能夠確保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實際項目來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而且,此種教學模式之下,能夠更加凸顯出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與提升,確保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全面發展。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屬于一種非常先進的教學模式,通過應用此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解決下列問題:首先,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被動性問題。以往由于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不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課堂教學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其次,能夠有效解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這一問題,可以確保學生對所需知識更加融會貫通,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
經過這兩年系統化的建設和改革,我們在獸醫藥劑學的教學過程中,逐漸達到了“三個轉變”的教學目標,即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往是以教師教授為中心,實現了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以往教學活動是以教材為中心,實現了向人才培養要求與目標為中心的轉變;以往教學是以課堂為中心,實現了向實驗室以及生產現場為中心的轉變。進行“教、學、做、思”一體化授課模式探索,并嘗試新的考核方法,逐步形成和建立起以提高實踐能力為核心、制藥過程程訓練為基礎、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分層次、系統化、開放式的教學體系,使動物藥學專業學生的應用、設計能力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利國,楊川.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院校電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5):205-206.
[2]姜大源.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47-54.
[3]劉艷艷,丁文雅,陳雪英,等.動物藥學獸醫藥劑學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初探[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4):237-2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