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績效為導向的高校資源配置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全社會對教育的重視,近年來對高校投入越來越大,高??芍滟Y源也越來越豐富。目前高校資源的投入渠道主要有政府投入和社會資金投入,再加上學費收入及捐贈收入等,將這些資金和軟硬件支持用于校園建設、教學條件改善、教學教輔科研儀器的購置、人才引進、安置等,從而形成高校教育資源。高等學校教育資源的投入既有公益性,又有非公益性,如此豐沛的資源投入如何能夠多線性動態性的滿足高等教育的需要,這就需要較高效率的資源配置,在近期充分發揮高校的教學科研職能,滿足社會服務需要;中期積極拓展教學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大力推進科研成果的社會化轉換和實現;遠期促進全民文化素養的提升,最終體現為社會經濟發展效益。
  一、高校外部資源配置模式
  目前我國公辦高校資源的外部投入主要為政府財政資金,對高校采用的是定額撥款或定額+專項的撥款制度。定額撥款基本是按學生人數實行生均撥款,生均綜合定額撥款標準主要通過行政手段推廣制定,本科分11種不同學科類別采用不同檔次的學科折算系數,在相對公平的基礎上又對特殊學校和專業進行了撥款傾斜,體現資源投入差異?,F有的外部資源配置模式基本滿足了高校教學需求,解決了我國高等教育突飛猛進期急速增長的資源需求和現有資源嚴重不足的矛盾。但是這種主要以學生人數進行分配的外部資源配置模式中,行政干預較多,以績效為導向和指引的投入權重較少。如何在公平和效率中間找到橋梁,提高行政效能,績效導向可以起到一個很好地引導和平衡。優化外部資源配置,需要通過對管理模式、評價方式、投入措施等的調整,通過加快簡政放權,明確權力邊界,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統籌整合資源,以績效為導向和指引,充分保障社會服務職能等路徑實現。
  二、高校內部資源配置模式
  高校內部資源配置投入主要是人力、物力、財力這三方面,而產出體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這三個方面。資源配置可以將有限的社會資源高效率轉化為科研成果,再將科研成果及時變為社會生產力的提升。良好的資源配置能調動高??蒲腥藛T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培養社會適應力高的復合型人才,做到產學研有機結合,縮短科研成果向市場轉化的周期。
  1.目前高校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高校在資源配置中普遍采用“基數+增長”模式,分配的出發點重在保證基本教學、科研運轉。評價和管理也不盡合理,短期考量多于長期規劃,急功近利等短視效應明顯。同時效率意識淡薄,對資源投入不珍惜是極為常見的現象,如此造成反復投入,但產出任然有限的情況。另外一方面固定資產、儀器設備、低值易耗等的分配和管理模式陳舊,對使用成本的核算計量更是原始,量本利無法配比。基建項目存在重視招投標管理輕后續管理和成本控制等現象。監督缺位,資源存在流失,種種問題嚴重影響了資源配置的效率。
  2.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模式
  在完善大學治理模式,落實各項權責利配比后,需要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模式。首選要做好頂層設計,完成系統全面的規劃,從教學、科研、服務社會各方面建立綜合激勵機制,圍繞學校發展目標運行,形成以績效為導向,各部門各司其職的資源配置模式;提高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整合高校各項資源,按照應用驅動、績效導向的原則,建立動態資源配置模式;通過分權和管理重心下移,轉變管理職能,形成學校宏觀規劃管理、部門協同實施的資源配置模式,通過前期、中期、后期三資源配置階段,提高辦學效益、科研效益和社會效益。
  (1)前期管理
  高校資源配置需要治未病,前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嚴密的流程、審核、論證,確保投資的合理性、方案的可操作性、預期效果的可靠性。一般來說前期管理首先要做需求論證,證實投資的必要性,避免資源的重復建或購買。其次還要進行使用評估,保證后續使用的可行性、實用性,同時還要考慮維修維護成本是否合理。最后還要進行采購管理,明確各項功能需求和技術參數,通過透明合規程序進行公開招標,避免程序無效。
  (2)中期管理
  在高校中如何避免買了不用或者買了不亂用,是長期困擾資源使用管理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動用看不見的手——市場調節機制。部分高校先進經驗顯示,采用有償使用的管理模式是最為高效的。通過利用價格杠桿來調節高校資源的使用,可以有效提供資源使用效率,提高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心理閾值,更好的調節各種資源的管理和配比。
  (3)后期管理
  為實現資源科學有效配置,需要根據不同的資源性質、建設模式和管理方式,建立資源配置的績效評價體系。首選需要制訂分種類、分層次的指標體系。根據投入產出理論,高校資源配置的投入主要可以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三個方面選擇相關指標分析;產出則可以從教學培養、人才成果、科研成果三個方面選擇指標進行分析。在上述大類上分別針對考核內容確定一至三級的具體考核指標,保證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全面性、重要性,點面結合,廣度和深度充分考慮,強化了績效引導作用。同時還需要確定數據分析方法,可以采用隨機前沿法、數據包絡法、因子分析法等各種方法,權衡利弊,結合高效實際進行選擇。
  綜上所述,要提高高校資源配置效率,需要引入績效導向,以發展戰略規劃為準繩,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高校的自身特點,制訂高校內外部科學化精細化資源配資模式,建立前期、中期、后期管理舉措,促進資源配置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突破利益壁壘,實現資源匹配最佳狀態,服務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20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