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推進,高職體育教學也在積極尋求著創新發展。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行業的重要構成部分,要以提高社會人才質量作為己任。為了提高高職體育教改效率,提高學生就業能力,該文首先深入分析了當前部分高職院校體育專業教學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后提出了一系列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就業  導向  高職體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121-02
  1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體育專業教學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教學目標未與職業特點相結合
  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在于為社會輸送技能型和實踐應用型人才,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體現出一定的職業特征。但是根據相關的實踐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形式,沒有將高職教學的職業性與普通高校進行區分,教學目標的設置也缺乏職業特征,對所有專業和班級的學生進行一刀切,導致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無法得到體現。
  1.2 體育教學理念過于落后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當前部分高職院校雖然進行了教學改革,但在教學理念上仍過于落后傳統,在課堂教學中只是將理論基礎知識進行教學講解,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主要目標。教學理念沒有與時俱進,無法將當前社會對學生的實際職業規劃和需求進行結合。
  1.3 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和職業性
  要充分推動高職體育的教學改革發展進程,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當充分凸顯出其職業性和職業特色。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學的主要課程內容仍是以競技項目教學為主,注重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同時,體育教學中所涉及到的課程內容過多,缺乏針對性,也沒有凸顯出職業素養和心理素質教育。
  1.4 評價方式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
  當前對高職院校體育專業教學質量和效率的考核評價過于結果性評價的結果,忽略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出勤率等的指標考核。高職院校的學生實際體育學習水平、身體素質、對體育的興趣愛好等都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具有一定的個性化,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將考核評價的標準進行統一規范,那么則會影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結果性評價對學生的考核過于單一片面,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客觀系統地反映出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也沒有注重職業性的結合。
  2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策略和措施
  2.1 引導教師接受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和思想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要充分實現體育教學的改革創新,首先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正確認識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對體育教學改革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價值。教師應當先對體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開發情況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明確課程開發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策略。基于此,體育專業教師應當對教學充滿熱情,立足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接受新的體育觀念和教學思想,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推動體育教學的改革發展。高職體育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就業需求,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貫穿于教學的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過程中。
  2.2 明確高職體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能夠為教學指明方向,在進行體育教改時應當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即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專業的特征和職業發展方向,采用多元化的新型教學手段,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崗位需求。具體而言,高職體育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也是體育教學最為基礎的目標任務;第二,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育能力,即幫助學生掌握后期就業所需要的崗位專項體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榮譽感、合作和競爭意識及能力等;第三,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滲透終身體育意識,這也是體育教學開展的最高目標。
  2.3 搭建新型體育教學模式
  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發展和崗位內容,教師應當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擯棄傳統的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挖掘自身的潛力,并且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征,結合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和機體狀態,自由地選擇適合自身學習掌握的體育項目和課程內容。具體而言,高職體育在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時可以適當減少體育必修課的課時,增加選修課課時,從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兩方面推動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通常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會設置3個學期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課程的選擇,高職院??梢匀∠w育基礎課,增加興趣選修課,使學生除了專業體育的學習外可以進行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鍛煉。
  2.4 科學合理設置高職體育教學內容
  第一,學生的體能素質直接關系著其后期的可持續發展情況,對體能的鍛煉是推動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展的途徑和有效保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篩選,科學安排規劃,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系統的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機能狀態。第二,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首先應當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以就業為導向對社會人才的實際需求和職業體能素質進行深入分析,針對不同專業的職業發展和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體育教學,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例如,對于高職院校中的建筑、園林、土木工程等專業而言,在后期的就業和發展中需要長時間進行站立,時間久了對身體中各個器官難免會造成一定的負擔,導致人體血液循環出現問題,增加患病風險,為了有效規避疾病的出現,教師應當適當增加一些球類、游泳、長跑等能夠訓練學生力量的體育項目。
  2.5 創新體育教學形式和方法
  一方面,高職體育院校在開展實踐教學時應當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和目標任務,開展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對體育知識的接受能力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小組討論探究式學習、情景教學等,創建輕松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另一方面,體育教師在學生入校時應當對學生的基本情況、身體素質等進行初步的了解,分辨出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2.6 建立多元化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第一,高職院校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進行有效的結合。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征,對考核形式和方法進行調整優化,從而形成具有一定獨立性又相互聯系的,具有針對性的考核評價體系。第二,創建具有多元化教學考核評價主體的教學評價機制。通過學生對自身進步情況的點評、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點評、教師對學生綜合表現的點評3個方面,避免教師一人獨大,從而實現教學考核評價的多元化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推動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積極的高職體育教學觀念,明確高職體育教學目標,搭建新型體育教學模式,科學合理設置高職體育教學內容,創新體育教學形式和方法,建立多元化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米力.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6(23):34.
  [2] 剛良.探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科技資訊,2016,14(4):75-76.
  [3] 邵慧明.以就業為導向視野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 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2):115-1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5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