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專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時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提出,使得我國對于應用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廣泛,而高職院校作為應用人才培養的基地,將會在未來社會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大專院校體育課程開展而言,不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也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應當結合實際存在的問題作出相關的改革,努力提升實際的效率和質量,為社會發展和人才體系建設打基礎。
【關鍵詞】就業 大專院校 體育教學 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003
既然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教育,那么老師在日常教學時就應該注意,除了基本知識的傳授,還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實踐,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培養一些操作能力,讓學生可以適應以后的工作。想要改革大專院校體育教學模式,還需要老師一步步地去實踐和探索,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進步和實際教學的進步。
一、大專院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的問題。
(一)專業技術課注重達標成績,忽視動作的規范性與教學方法的培養
最近幾年來,由于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淡化了運動技術的教學,導致了許多體育教育專業的大學生不但運動技術技能較差,而且運動成績也較差。雖然大專院校拿出了大量的學時學習運動技術技能,四年制本科通常是大一、大二普修,但是由于項目多、總時間短,效果不明顯。教師為了督促學習,通常采用技術達標的形式要求學生練習。忽視了大專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習運動技術的本質是為了學生今后能更好從事教學工作。這其中也忽視了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動作規范性要求以及教學方法的要求。
(二)教育教學技能課程學時少,制約了學生發展
教學技能是大學生站上講臺的基本功,能力差就必然導致心理緊張、教態不自然,甚至動作僵硬、語誤不斷,導致教學效果一般或較差。產生這些結果的原因是我們很多教師認為,體育教師最重要的是技術好,教學能力次要。把教育教學類的課程看成小兒科,認為看看就能學會,因而課時安排的總量偏少,導致體教生普遍缺乏動手實踐的機會。事實上在中學,對體育教師的看法是不但看重他的技術好,更看重的是他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管理能力。
(三)缺乏見習,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職業屬性了解不足
師范教育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教育教學的見習工作。這個過程的目的就是讓大學生親歷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一般在大一、大二低年級階段,主要是深入中小學感受教師職業屬性;大三、大四階段,主要是體驗體育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班級管理等工作的過程,感悟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以及教育教學的特點與行為。體會體育教師在中小學工作的辛苦性,以此培養大學生熱愛體育教師職業的精神。說到見習,不少學校都是說著重要,做起來次要。更多的是采取帶學生到中小學看完課就結束了,完全沒有達到見習所要達到的目的。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專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策
(一)改革教育類課程,為體教生夯實教育的基礎知識
1.增加教育類課程的總學時。大專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基礎教育輸送合格的體育教師。基于此,大專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應該加強教育類課程,提高教育類課程的總學時數。我們知道,一個學生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時間磨煉,才能達到應用自如的水平。時間短,技能生疏,很難勝任課堂教學。而且,每一個學生的師范技能都需要專人負責指導,單靠學生獨自揣摩練習很難達到基礎教育的要求。
2.調整教育類課程結構,凸顯課程內容的實用性。根據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除了開齊教育基礎理論課、學科教育課程、教育研究課程外,還應開設教育技能、技術課程。幫助體育教育專業的大學生了解教育教學所需要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心理咨詢與教育技能、特殊學生的教育技能等等,同時加強動手實踐環節,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二)改革技術課教學內容與模式,提高學生教學指導能力
體育教師的運動技術能力的確是體育教師的看家本領,技術好,動作瀟灑,會令人羨慕。但體育教學與體育表演不同,體育教師的任務是要教會別人學會技術動作,同時還要指導學習者提高運動能力和成績。因此,體育教育專業的技術課應改革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在發展體教生技術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體教生的教學指導能力,提高其從事基礎教育課堂教學和課余訓練的基本能力。
(三)加強校內試講、試教和校外見習,提高體教生的認識和教學技能
試講是培養體教生教學基本功的一種基本技能訓練,其作用是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知識與課堂教學融入的能力等。試教是體育教育專業特有的一種校內實習形式,其作用是訓練體教生體育課堂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教學能力。雖然試講、試教與真實的課堂有區別,但是試講、試教是基礎,只有基礎扎實,才能在真實的課堂中不斷提高把控課堂的組織與技巧。沒有試講、試教的實習就會誤人子弟。校外見習主要針對非畢業班所進行的一種見習活動,其目的是了解基礎教育中教師的所作所為,了解中小學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同時參與各種教研活動,體驗中小學教師,尤其是體育老師的辛苦性。幫助學生樹立熱愛教師職業的理想。
(四)開設讀書課堂,提高做教師的情懷
體育教師也是教師一員,做教師就應當多讀書、讀好書,從而不斷地提高做教師的情懷。同時,還要讀一些有關教育教學的名著,例如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理解教育的理念、思想以及發展的過程,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師素養。學會教會學生學會知識,從而使他們獲取更多的知識。
(五)優化課程設置,保障體育教學質量
實施滾動制教學,為了建立起新的教學模式就需要教師一方面給學生增加體育選項,另一方面還需要創新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多個項目同時開設,保障學生學的水平,還需要保障教師教的力量。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落實教學新模式,可以從年齡支撐還有學歷方面調動集合師資力量,在大學一年級和大學二年級實施滾動制的教學,激勵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中,讓教學職能多樣化,確保教學有序性。
三、結語
教育本來就是不斷進步的,我們想要以就業為導向來推進大專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就需要順應社會的發展,緊跟時代,從而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任延東,陳曉丹,連文沖.關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2):163-1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5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