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行動導向在高校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長期探索實踐教學改革的基礎上,討論了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從認知活動本質特征出發,論證了行動導向在高校實踐教學中具有較普遍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實踐教學;人才培養;認知規律;行動導向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19)12-217-0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 long time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ognitive law, this paper demons -trates that action orientation has universal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prac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Practice Teaching; Talent training; Cognitive law; Action oriented
  CLC NO.: G642.0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12-217-02
  引言
  實踐教學是高等院校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活動的重要途徑,是學生鞏固理論知識、提高應用研究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學生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平臺,是學生養成職業素養,并形成關鍵能力的基本保障;特別是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應用技術人才的最重要環節[1]。2018年9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通知,其中特別指出要加強實踐育人平臺的建設,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與水平。
  1 實踐教學是高校育人的關鍵環節
  從實踐之于認知活動的重要性來看,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起著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是育人的關鍵環節。同時,實踐教學也是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支持實踐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也都相應制定了激勵政策和管理制度。目前,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為宗旨,突出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探索實踐教學改革和促進學生實踐創新水平不斷提高的教學思路是各高校特別是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主要改革思路[2]。
  2 實踐是認知活動的基礎
  從唯物主義認識論來講,認知首先需要實踐。目前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理論先行的現象,當然這并不一定是唯心主義先驗論的體現,而是由于教學活動的特殊性決定的。從表象上看,教學活動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認知活動,其以對人才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為基本目的,人的認知過程需要經歷兩次飛躍。
  第一次的飛躍是由實踐到認知的飛躍,即通過實踐活動產生感性的認識,然后能動的發展到理性認知的一個階段。這一階段首先需要人們利用感官對事物外部聯系與表面特征進行識別,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其包含了感覺、知覺與表象三種形式,這即為感性的認識。其次,人們還要用抽象思維的能力,對事物的內部聯系與本質規律進行把握,具有間接的抽象特點,其包含了概念、判斷與推理三種形式,這即為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深化與發展,兩者統一于認知的實踐活動中。因此首先要先進行實踐,獲得正確的感性認識;同時要運用抽象思維的能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獲得真正的理性認識。
  第二次飛躍是由理性認識再回歸到實踐。此次飛躍尤為重要,他是用理性認識指導實踐的過程,這也是認知的本質目的。同時用理性認識指導實踐,也是在實踐過程中檢驗理性認識的正確性,并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理性認識的一種過程。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尋求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的途徑與方法。兩次飛躍,源于實踐,又回歸實踐,實踐成為認知活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
  3 行動導向是對認知規律的準確把握
  行動導向(Action Oriented)教學是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活動所需要的行動和行動產生和維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它在建構主義教學觀系統框架下,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和通過行動來學習的重要性,將抽象的教學過程形象化,是對認知規律的準確把握,特別是對實踐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具有重要指導價值[3]。
  認知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決定了復雜事物認知及其規律的暴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認識是一個實踐、認知與再實踐、再認知的反復的過程,而非完成;在實訓教學的課程設計中應該深入的理解并實施行動導向教學,堅持以通識、創新、實踐和素質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的教學原則,通過觀察、實驗、操作、實習等教學環節的開展,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專業培養目標要求的相關理論專業知識,具備從事本專業相關領域實際工作的基礎能力和基本技能;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實習指導法等教學方法,堅持做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體驗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做到教學做合一,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實訓教學的效果,貫徹以成果導向的教學理念[4] [5],以上對于建立符合現代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中要求的“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結合,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結合,綜合實踐能力與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具有較深遠的意義。
  4 結語
  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教學在高校的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具有較普遍的指導意義,對于高校高質量的進行實踐教學活動,深層次的研究實踐教學的改革,最終提高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行動導向教學的開展形式很多,我們應該根據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找到合適的行動導向教學的方法,以此幫助我們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汪艷麗.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考試改革與創新[J].職業與教育,2010(7).
  [2] 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中國大學教育.2013(8).
  [3] 韓茂源.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理論釋義及實踐解讀[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6).
  [4] 陳冰梅.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設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5] 席慶榮,任鳳國.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認識與思考[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4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