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作業需要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認真研究個體差異,從學生完成作業的各個環節等角度,尋找優化分層作業設計的策略。在作業講評過程中,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既要關注學生的解題水平,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尤其是作業動機,這樣可以起到促進不同層次學生作業水平提升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3B-0100-02
  高中數學作業是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數學教師了解課堂教學效果、進而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尤其是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的重心日益向習題研究傾斜,在保證新知識構建的基礎上,如何發揮數學作業對學生數學學習的促進作用,值得數學教師認真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分層作業的思路映入了我們的眼簾,對分層作業的策略深入思考。
  一、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作業分層策略
  分層首先要面向學生,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不同學生在數學作業中的表現各有不同,為了便于行文及同行理解,筆者這里借鑒傳統的分層方式,將學生分成學優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層次。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學習差異,根據這些差異設計作業是極為重要的。我們通過“函數與方程”的知識來說明這一策略及其實施要點。
  “函數與方程”這一板塊,知識點分布廣泛,考點也非常豐富,涉及求函數中相關量的取值范圍問題,涉及探究函數的零點、圖像與方程的根的關系,還涉及函數是否存在零點的判斷方法,更涉及不同函數的圖像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根據我們的教學經驗,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這類知識的掌握中,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個體差異。以求取值范圍為例,我們曾經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已知函數若時,≥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圍。結果不同層次的學生出現的問題是不同的:大部分學困生(不會的除外)在遇到這個問題時,常常會根據題目中的≥0,通過△值去求得a值的范圍;部分中等層次的學生則會根據題目中的“時,≥0恒成立”這個條件,通過列方程的方式得出a的取值范圍;而學優生相對出的問題要少一些。
  基于學生個體差異,在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做一些過細的工作,即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特點,去進行分層作業的設計。筆者設計的方式是:對于學困生,作業主要面向求函數取值范圍的基本題目進行設計,旨在促進學生對最基本的求函數取值范圍的解題思路的掌握;對于中等生,設計的則是層次較高的求函數取值范圍的作業,難度是在學困生作業層次的基礎上提高一層,重在函數中變量的關系發掘;對于學優生,通常是以高考原題的變式題作為作業。通過這樣的分層設計,作業與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非常適切,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基于學生作業過程的系列分層策略
  在分層作業設計策略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還從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角度進行了思考,結果發現學生的作業過程中,存在著或隱性或顯性的作業思路,有的學生作業目標明確,有的學生則是為了完成任務;有的學生在作業的時候有隱性的分層意識,比如:先易后難的策略;有的學生則是通過自己的作業完成過程去發現在學習中的不足,然后,尋找作業進行訓練以彌補知識短板;有的學生在尋找幫助的時候,也有分層意識,他們能夠基于自己的解題經驗初步判斷作業的難度,然后選擇不同的伙伴進行互助學習。于是筆者萌生了基于學生的作業過程(環節)去進行分層作業設計的思路。后來看到有同行有相似的思路,有同行歸納總結出在高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中,可以嘗試作業分層設計的學生分組、目標分層、分層作業、分類輔導、分層測試、分別評估等六項基本策略。
  這一策略運用的具體方法重點面向學困生,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以目標分層為主要作業設計思路,讓學生在完成基本題目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判斷作業難度的基本能力,進而生成學習的驅動力。
  這是筆者在本研究中最重要的一個收獲,坦率地說,進行分層作業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是想提高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因為平常的作業對他們來說不具有適切性。但是,傳統的分層作業更多將落腳點放在學困生完成哪些作業上,從實踐的效果來看,這實際上有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嫌疑。因為學困生表面的困難在于作業不會做,而更為根本的困難在于他們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哪怕是遇到最簡單的題目,也沒有解決的動力——相信許多數學教師有這樣的經歷!因此我們面向學困生設計分層作業,既要治標也要治本,尤其需要治本。但這個治本的策略不能是空洞的理論說教,更主要的還是要通過作業設計的方式,讓學困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逐步生成完成作業的動機,形成清晰的作業目標認知。
  在實踐中,我們也瞄準學生作業過程的另一個環節進行了思考與嘗試,這個環節就是測試環節。因為我們發現,如果分層作業到位而測試跟不上,那么,學生在測試的過程中很難體驗到成就感,不利于學困生學習動機的持續。于是我們嘗試在測試的時候,除了延續已有的對測試題進行分層標記,還從分值的角度作了一些改變,從而,讓學困生在測試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好的分數,這在客觀上也使分層作業的功效發揮更加充分。
  三、基于學生作業需要的評講分層策略
  在實踐研究中,筆者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作業需要進行了研究,結果也是頗有收獲。統計結果表明,學優生的作業需要,主要表現在尋找解題成就感上,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較難的題目,他們還常常對老師布置的作業進行發散性思考,以更好地解決問題,樹立數學學習信心,進而為面對不同層次的考試提供心理支撐;而中等生的作業需要顯得有些不同,他們作業動機相對不強,但在面對作業時有基本完成作業的想法,他們在挖掘題目上缺乏動力;學困生反而有些不同,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有學習動機,但苦于基礎較差、學習不得法,表現得徬徨。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需要,筆者以為要想尋找突破,可以在作業講評上花功夫。因為數學作業講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筆者的做法是這樣的:對于學困生,分層評講的策略主要體現在學習方法指導上,一個最常用的做法是在教師評講了一批作業后,要讓學困生將解題過程重新寫出來,有的時候甚至還需要重復一遍,這樣評講的目的是增加學生完成作業、解答習題的感覺,事實證明這樣的感覺對學困生完成作業的心態非常重要。而這一策略如果運用在中等生身上,則可以對解題方法進行細化,讓這個層次的學生就解題思路與方法進行深加工;面向學優生時,評講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對作業中的重點題目進行變式(有時候也可以設計一組變式題作為作業),以拓寬他們的解題思路,提升解題水平。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通過對分層作業的設計策略的探究與優化,最終的目的是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寬學優生的解題思路,提升學困生的作業意識。依據這一思路去進行分層作業設計策略的優化,方向是正確的,成果是可以彰顯的。
  參考文獻:
  [1]陸叢林.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基本要求“典、廣、分、活”——以線面、面面間的平行關系為例[J].中學數學,2016,(23).
  [2]戚群英.淺談高中數學分層作業的合理設計[J].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6,(27).
  [3]賈國富.高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基本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3).
  [4]張科.學習小組模式下高中數學分層作業的分層講評策略[J].福建中學數學,2015,(5).
  [5]李良紅.英語作業設計及評價初探[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4).
  [6]趙惠.學困生家庭作業布置的困境與出路——基于上海市某中學的實證調查[J].基礎教育參考,2008,(10).
  [7]楊美霞.基于校本作業分層設計的研究[J].高考,2018,(35).
  [8]張文華,蔣振業.淺談農村中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實踐與研究[J].教育革新,201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7984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