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神性視野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表現與應對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對于現行社會而言,教育從業者和家長更多的是關心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問題,往往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從而引發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出現,為了抑制這種不良社會現象的繼續涌現,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引起教育從業者和家長的共鳴。
關鍵詞 心理健康 中學生 原因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中學生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處于青春期的階段,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然而大多數的學校及家長在這個時期更多關注的是學生課業成績,從而忽視了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對于現行社會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而言是很令人堪憂的,一方面學生不會自己進行調節,另一方面家長和學校引導力度有所欠缺,沒有找到切實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中學生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
1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心理健康維持正常水平是可控的,通過一些社會現象的表現,筆者認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情緒問題
中學生對比小學生而言已經形成了自己較為獨立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較成人而言是尚不健全的,中學生處在青春期的階段,在情緒的把控上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有些學生會因為一些小問題情緒變換極為快速,在網絡“喪文化”的影響下,部分學生呈現出低落和沮喪,沒有情緒的控制能力,例如:在學校因為一些課業情況與老師大吵大鬧、與同學間的溝通不到位大打出手、在家里為所欲為,家中“小霸王”角色凸顯、優等生的強迫癥和焦慮癥等,這些情況都告訴我們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勢在必行,然而現實卻是家長和學校更在意學生的學習成績問題,以成績劃分好壞,這也引發很多中學生心理壓力巨大,精神緊張并且焦慮,從而無處宣泄,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1.2情感問題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對于性和情感的認識較為懵懂,沒有正確的引導,極易引發性沖動,在感情發面存在誤區,早戀、性沖動、性取向問題等極易爆發,這一切引發的后果也是很嚴重。
1.3人際交往問題
針對筆者所在班級而言,優等生較多,普遍存在學生間的人際交往問題,因為學校和家長過分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造成學生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成績上,忽視了與同學之間和老師之間必要的交流,在交流中存在阻礙,很大一部分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性格孤僻,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其余的一概不重要,存在社交恐懼,這一切勢必影響中學生自身未來的發展。
1.4學習問題
筆者所在的班級學生的成績普遍都比較好,但大部分學生因為過于追求學習成績的優異,搞的自己精神緊張,壓力巨大,焦慮、強迫癥凸顯,完全不懂得自我調節,會因為一次小考試的失利而陷入深深的自責中,從而影響后面的學習,讓自己處于焦慮中不可自拔,短時間內無法振奮自己,使自己一直處于低谷狀態。
2導致中學生心理問題現狀的原因
2.1自身原因
中學生的心智尚不健全,中學生又缺乏一定的正確引導,無法調節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存在疑惑時又不能很正確的意識到可向家長或者老師進行求助,從而使得自身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在接受外來信息傳播時,自己不能正確進行識別,受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讓心理和生理發育存在一定問題,這一切都是由于中學生自身個體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
2.2家庭原因
家庭環境對于孩子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孩子極易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可以對孩子產生好的積極的影響也可以產生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家庭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孟母三遷”就說明了人們很早就開始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很多家庭中父母離婚、父母一味只顧著掙錢而忽視對孩子的關心,容易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孩子會呈現出自卑、自私、貪婪、憤恨、嫉妒等情況,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不加以重視,心理健康問題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并給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陰影。
2.3學校原因
學校對于學生而言是第二課堂,而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中學生在校內除了渴望同學間的關愛以外,對于老師的關愛也是極其需要的,但是有一部分教師在校園內很注重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忽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或者是僅關心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而忽略學習較差的學生,對學生進行區別對待,讓學生有明顯的的心理落差,造成學生的自卑、自閉、孤僻等問題,以至于這些情況影響學生間的正常交往。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后又不及時與教師和同學溝通,使得自身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
2.4社會原因
現行社會是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消息傳播極速,中學生在自我人生觀和價值觀尚不健全的情況對負面信息無法區分,讓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沖擊,呈現出個體矛盾,思想被顛覆,無法辨識的信息不斷沖擊學生,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久而久之,讓人生觀和價值觀崩塌,從而引發一系列不良的社會現象出現,例如:13歲少年錘殺雙親、“吃雞”少年跳樓、“魯山”少年槍擊案等,這些都告訴我們社會需要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重視起來。
3精神性與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精神性是一種個體追求意義的傾向,通過賦予個體力量使個體在內在的自我關系、人際關系以及超越個人的關系等相近領域產生領悟和感知,由此使個體形成( 與他人的) 連接。精神的超越性建立于日常的實踐活動,它使個體對內達到更深的內在精神層次,對外則深刻理解他人及其擁有信仰。關于個體精神性的新的發展觀點,則是基于個體的性格特點、認知和情感發展,以及對生活經歷、事件和各類問題的闡釋。精神性能賦予生活中發生的變故和危及生命的事件以特殊的意義,并影響個體對事件的反應。 在我國的教育領域中,學校和教師更多傾向于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重視孩子的成績好壞與否,而從根本上忽視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而精神性教育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通過一定的研究表明精神性越高心理健康的程度就越高,所以站在精神性視野下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就變得極為重要,關注精神性,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4站在精神性視野下,解決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4.1學校方面
學校應該轉變觀念,要真真實實的落實“素質教育”,基于精神性教育引導學生,教師在進行引導時需要不斷的充實自我,多加研讀心理學有關書籍,對精神性教育深刻認識,校內要安排專業的心理學教師,成立心理咨詢室,并在課余時間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還要將心理學融入課堂,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注重方式和方法,不可簡單粗暴的解決問題,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請心理醫生進行介入,要因材施教,切記不要將學習成績當做評論學生的唯一標準,尊重學生自己的個性,不要一味磨棱角,這樣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應深入的了解班級內每個學生的特點,針對個體的不同進行進行培養教育,給學生更多的關愛,讓學生切身的體會到教師對他的關心才是最為重要的。
學校與家長之間也需要保持緊密的配合,每個月都要進行交流互動,學校應將學生近期的表現告訴家長,家長將學生的問題匯報給學校,讓學校和家長能更好的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和疑惑,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并有效的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4.2家庭方面
家長一味的依賴學校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不可行的,畢竟家庭才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學生更加依賴的是家長,情緒宣泄的首要人選也是家長,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多關心學生的一舉一動,如果有任何異常情況要隨時與學校保持聯系,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疏導。家長也需要進行一定的心理學學習,這樣有利于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如遇到異常情況,也可及時進行判斷,判斷是需要家長自己進行引導還是需要尋求專業心理醫生進行疏導。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不容忽視了,家長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一味強調學生學習成績,忽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勢必會引發大麻煩,家長要盡量營造出輕松溫暖的家庭環境,讓學生感到幸福,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極為有利的。
4.3社會方面
紛繁復雜的社會,信息爆炸,負面消息輪番上陣,無任何正規篩選的信息撲面而來,讓學生自顧不暇,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需要全社會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加以重視才能得以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多傳遞正能量,多拍攝正能量影視作品,加強監管,才能引導學生積極向上,醫院可開設疏導學生心理狀況的心靈驛站,亦或是與學校配合每周、每月進行心理學授課等,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我心理疏導,如不能進行自我疏導,能及時向教師或者心理學醫生進行求助,只有這樣全社會聯動起來,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5結論
基于精神性視野下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培養更具有科學性、體系性,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僅僅依賴于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家庭和社會的融入是極為重要的,要告訴學生首先應學會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在出現自我調節不能的情況下,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心理醫生進行求助,不要讓心理健康問題潛藏的太久,一旦潛藏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后果,心理健康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好的,所以我們要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問題,要更多的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創新人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才是全社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劉于雅.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典型表現與應對措施探討[D].2018.
[2] 肖靜芬.湖南地區中學生社會支持/應付方式與主管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8.
[3] Shelley-Rae Pehler&Martha Craft-Rosenberg.Longin: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Spirituality in Adolescents with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J].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2009,24(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