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師工作坊研究的文獻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國培計劃”等政府項目的實踐,教師工作坊網絡研修成為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一種創新模式。本文從中國知網獲取數據從整體研究趨勢、核心作者與主要機構、高被引文獻以及關鍵詞等幾個方面作為參考,來梳理教師工作坊研究的整體脈絡,以期能為后續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教師工作坊;知識圖譜;研究趨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6-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170
   一、問題的提出
   教師工作坊是一種以學習共同體為結構的研討、學習形式,教師按學科分類,形成跨區域、跨時空的學習團體,在這個學習團體中,各位教師因同樣教學的問題產生交集,各抒己見,從而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提高了教師發展水平,實現了共同發展。而教師工作坊研修是“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重要內容,其主要形式可分為兩種:一是線下的教師研修活動;二是基于線上網絡研修與線下校本研修結合,教師利用網絡來開展學習的新形式。
   國培自2010年實施以來,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其中,教師工作坊研修的研究現狀如何,實施情況如何,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以及未來的研究趨勢都是我們即將研討的。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來源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數據庫為信息源,一篇可靠的文獻更有研究價值,為保證文獻質量以及檢索結果與研究的相關性,以“主題=工作坊,并且,主題=教師培訓”為檢索條件,共檢索到149篇文獻,剔除不相關文章8篇,剩余樣本量為141份,其中期刊文獻為96篇,碩博士論文41篇,報紙4篇。檢索時間為2018年11月,文獻發表時間最早為2005年。
   (二)研究方法與思路
   全面了解和系統分析一個領域,可以從研究時間分布、研究主體、研究內容幾個方面來分析。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運用關鍵詞共現聚類分析法對文獻數據進行定量研究,并在可視化分析基礎上進一步定性分析。研究利用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工具,對CNKI上收錄的樣本進行關鍵詞共現聚類分析,形成研究熱點的可視化知識圖譜,以探究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對樣本文獻的作者共被引分析,生成作者共被引可視化知識圖譜,遴選出本領域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學術貢獻的學者和經典文獻。因此,本研究主要從這幾個維度出發,對教師工作坊研究現狀進行全面把握和系統梳理,推進教師工作坊的深入研究。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整體研究趨勢
   本文統計了2005年—2018年在CNKI上檢索到的與“教師工作坊”有關的核心文獻數量,按年度統計樣本文獻的發文數量,發文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14年之后呈爆發趨勢,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統計時間為2018年11月,所以2018年的文獻數量還會持續增加。根據分析可以將教師工作坊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早期發展階段(2005—2009年),該階段文獻數量較少,鮮有學者將工作坊概念引入到教師專業發展這個領域,整體發文量保持在年均一篇的水平;第二階段是突然爆發階段(2010—2014年),該階段文獻數量呈爆發式增長,不得不提的是第一階段的“國培計劃”就是從2010年開始的,但此時的文章中多數是以學校為單位組織的工作坊研修活動;第三階段是上升發展階段(2015—2018年),該階段文獻發表數量逐年上升,文章研究內容多是以“國培計劃”為背景,開展關于學習模式、學習對策、課程設計、主題研討活動設計等內容的研究,文章從研究發展慢慢走向以批判性思維考慮發展路線,說明該領域的研究漸入佳境。
   (二)教師工作坊研究的主要機構分析
   教師工作坊研究發文量最多的機構是華東師范大學(11篇);其次是華中師范大學(9篇);西北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緊隨其后,發文量皆為6篇。總體來看,發文量較多的機構都是師范類院校,并且都是國內排名比較靠前的師范院校,其中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都是教育技術學專業發展的老牌學校,華東師范大學與吉林省教育學院都是“國培計劃”中的優秀遠程教育合作機構。這更加說明了,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依賴于教育技術學和教育理論、教育管理這片沃土。
   (三)文獻來源分析
   分析文獻來源發現,中國電化教育是教育技術領域的核心雜志,中小學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領域的核心雜志,碩博論文量較高的有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說明教師工作坊研究逐漸成為各高校的研究熱點。剩下的109篇分布于發文量小于等于兩篇的雜志社或高校。
   (四)高被引文獻分析
   從統計數據來看被引最多的文獻是關于教師工作坊網絡研修的“重要他人”的研究,并確定了其對學員積極參與培訓、保持研修動力、增強歸屬感,以及擴大研修影響力等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學員與“重要他人”的人際關系類型和特征,闡述了教師工作坊網絡研修中的三類關系(觀察的雙向關系、聯動的雙向關系和重要的雙向關系)及其轉化。強調了教師工作坊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大家為了更好的教學共進步。第二最高被引是關于在認知學徒制理論指導下形成了教師工作坊研修模式,依據認知學徒制的一般步驟設計區域學科研修活動,并以活動序列為支架開展研修活動。該文為實施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發揮“教師工作坊”作用提出了可行性的指導方案。教師工作坊研修模式的研究,此類文章主要目的都是為提高教師學習效率,包括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高效的網絡研修模式、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研修模式,該過程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教師工作坊研究的進步。    (五)教師工作坊的研究熱點
   通過對關鍵詞以及相關文獻的分析可知,混合式學習研究熱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專業發展,隨著教師認識和實踐的深化,教師工作坊研修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模式,并在“國培計劃”項目中取得一定的成果;第二,對于如何設計教師工作坊研修主題也是重要內容之一,常規化的校本研修與網絡研修無法將所學變為所用,所以要設計合理的研修主題將網絡研修中學習的內容應用到日常教學中;第三,學習效果也是教師工作坊研究的重要內容,此類研究可以幫助研究者明晰正確的研究方向,更加重視教師這個主體的需求。
   四、研究結論與后續展望
   通過總結分析發現,目前教師工作坊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教師工作坊研究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說明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不再局限于面對面的講座形式;二是教師工作坊研究的主體過于單一,除了各大高校的專家外,缺少教師主體對于該學習模式的效果驗證,以及工作坊坊主的引領策略;三是教師工作坊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模式創新、實證研究等,理論研究相對較少。
   在工作坊研修活動中,關鍵而有意義的研修主題、可行的研修模式、良好的交互設計可以幫助坊主、學員、專家更積極地參與研修,能激發教師的學習動力,進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李立君,丁新,武麗志.教師工作坊網絡研修的“重要他人”研究——人類發展生態學的視角[J]. 中國電化教育,2015(2).
  [2]蘭國帥.國際教育技術研究前沿熱點知識圖譜建構研究——基于十八種SSCI期刊1960-2016年文獻的可視化分析[J]. 現代遠距離教育,2017(3).
  [3]張思,劉清堂,熊久明.認知學徒制視域下教師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2).
  [4]薛調.國內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領域演進路徑、研究熱點與前沿的可視化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2(15).
  [5]蔣紅星,代洪彬,肖宗娜.國內混合式學習的文獻計量和知識圖譜分析——基于CNKI2003—2016年數據[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
  [6]李寶敏,黃慶玲.助學者支持與教師工作坊在線討論深度關系研究——以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師工作坊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8(7).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楊雪楠(1994— ),女,漢族,寧夏中衛人,研究方向:遠程教育。
  基金項目:2017年度寧夏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寧夏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的策略與保障機制》(項目編號:17NXBGL09);2016年度寧夏高校項目優秀青年教師培育基金《農村中小學教師混合式遠程學習模式研究》(項目編號:NGY20160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2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