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能培養為重點的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的 相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高職院校建筑設計專業中,設計技術是主干課程,因此,廣大教師要整合教學模式,將技能管理和培養作為基礎目標,確保能調整和優化綜合教學效果,為建筑學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本文簡要分析了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契合培養目標的重要性,并對具體教學路徑展開了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設計課程;技能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6-000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02
一、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契合培養目標
在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工作中,除了要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開展對應課程外,教師也要充分了解市場人才需求,保證技能培養目標和市場發展之間的契合度。目前,在我國建筑設計團隊中,總建筑師、項目主創建筑師、助理建筑師以及專業繪圖員按照不同分工和專業技能分為不同層次崗位,且承擔著不同的責任,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崗位需求進行能力培養?;诖?,教師要依托市場和企業需求完善培養目標,從根本上整合培養工作的重點,為實踐技能培養工作的順利落實奠定基礎。
例如,專業繪圖員要掌握識圖和制圖能力,且能熟練應用建筑設計軟件,在熟悉建筑設計規范的基礎上能繪制三維模型并完成渲染,進行平面填色和設備文本處理等?;诖?,教師要在常規化課程設置中將這些要素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1]。
二、以技能培養為重點的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路徑
在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將社會和市場需求作為根本,有效提升人才培養目標的合理性,明確技能培養教學思路,也為強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奠定基礎,確保能將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將技能培養作為關鍵,提升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的綜合質量。
?。ㄒ唬﹥灮虒W方法
在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利用新型教學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學意義和價值,尤其是新媒體教學方式能為師生提供更加便利化的交流路徑和空間。在課內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借助制圖教室和模型實驗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而在課外教學中,教師要借助課程網絡信息互動平臺以及電子郵件等落實新型教學方法。例如,教師能利用公眾號、討論組等媒介和學生進行及時交流,且能向學生推送相應的教學內容,確保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化。借助網絡媒介能充分發揮大家的主觀能動性,體現群體智慧的優勢,而且在有效交流設計思想的同時也能解決課后學生在專業方面的難點。
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將課外指導活動和課程體系充分結合在一起,有效利用實地考察以及專題講座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設計原理課程的實踐應用創設良好的平臺,能對課程內容予以延續和補充[2]。
(二)完善教學流程
教師要想積極提升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的時效性,就要對教學流程予以優化設計,確保能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提高其技能水平。
1.要完善單元化教學模式。在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課程進行整體化和分段化處理,按照差異性設計課題對教學單元予以劃分,從而保證高職建筑設計課程講解能實現層層遞進的邏輯結構,維護實例調研以及資料收集的完整性,確保能踐行全方位技能培養工作。
2.要強化對教學互動模式的了解和認知,確保能提升溝通表達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有效強化學生的行業競爭力。首先,要強化師生互動。在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從主導型轉變為合作型,并在和學生信息交流的基礎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形成生生互動的學習模式,在互動過程中取長補短,充分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綜合能力,踐行技能目標的教學機制。與此同時,要利用分組調研討論和小組作業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最后,要整合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確保教師能了解平行課程體系的關鍵,從而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
3.要將示范性教學作為主要教學機制,將啟發式教學作為輔助機制,有效且直觀地向學生展示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的相關內容,進一步提升參觀和調研的教學價值,引導學生優化自身的綜合技能水平[3]。
?。ㄈ┚C合升級評價和考核方式
在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按照課程設計的不同階段進行分項評分,將學生技能水平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完善綜合評價的時效性。
三、結語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進入深水領域,高校對培養“全能型人才”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實踐。在高職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市場人才需求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積極總結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為社會輸送更多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繼驍,韋喆喆.“建筑構造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建筑施工圖繪制技能培養的有效融合[J].新校園(上旬刊),2017(7):72.
[2]袁銘,馬怡紅.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5(5):213.
[3]岳華.高職院校建筑設計入門課程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6):143.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胡冀現(1984.1— ),男,漢族,湖南沅江人,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