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麥品種天民184配套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經河南天民種業有限公司多年系譜選育而成的弱春性小麥品種天民184,具有分蘗成穗率高、多花多實、根系發達、高耐密、灌漿速率高等優良性狀與生長發育特性。依據其生育特性,以培肥地力為基礎,密植勻播、創合理的群體結構,保穗數、促粒重為關鍵高產栽培技術,形成了一套產量穩定在10 500 kg/hm2的優質、高光效、簡化、配套栽培技術規程,供參考。
關鍵詞:春小麥;品種;天民184;栽培技術
經河南天民種業有限公司多年對天民184生長發育規律特征特性的觀察及高產栽培技術要素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既高產又穩產的簡化配套栽培技術。要使天民184產量穩定在10 500 kg/hm2以上,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是培肥地力;其次是栽培技術,要做到密植勻播、培育壯苗,創合理的群體結構,從而保證足夠穗數、增加單穗粒重;最后是田間管理措施要得當到位。
1 基礎條件是地力
對小麥品種天民184進行多年連續高產栽培各因素試驗的研究,產量達10 500 kg/hm2以上,較高的土壤肥力是基礎條件之一?;A肥力是作物生長的基本要素,高基礎肥力既符合超高產小麥營養的需要,又使得在小麥生殖發育階段如遇到特殊情況能采取的應變管理措施更為容易。所以天民184要選擇中高水肥地種植,有機質含量達1.2%以上、速效磷20 mg/kg以上、速效鉀150 mg/kg以上,施用15 000 kg/hm2雞糞有機肥作為底肥,配施尿素600 kg/hm2、磷酸一銨450 kg/hm2、硫酸鉀375 kg/hm2。其中氮肥50%作底肥、另外50%春季追施,磷、鉀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并做到分層施入,確保天民184生長發育期間不脫肥、不早衰,底肥還應施硫酸鋅30 kg/hm2。
2 合理密植、培育壯苗,創建合理的群體結構
根據天民184分蘗成穗率高、株型結構好、多花多實、根系發達、莖稈粗壯、灌漿速率高、抗倒伏和抗病能力強、耐密性好,以及播期、播量和播幅試驗,合理密植是保證天民184高產的技術核心。采用等行距播種,行距為20 cm或25 cm,重耬復播,播量控制在150~187.5 kg/hm2,保證基本苗300萬~375萬株/hm2,這樣可以提高行內植株均勻度,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同時增加經濟系數和生物產量。采用密植勻播技術,不僅能使單株個體良好發育,還能解決群體和個體間的矛盾,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耐密特性,確保該小麥品種能夠達到穩產。
實現天民184高產指標的關鍵是提高播種質量,在確保苗全、苗勻的基礎上,培育冬前壯苗。首先,底肥增施有機肥,在播前對土地進行精細管理,分別進行深度為30 cm和20 cm的2次深耕,確保地塊平整。其次,應在耕層土壤含水量18%以上實施足墑下種,為種子發芽、出苗和初生根及幼苗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同時為其達到超高產做好鋪墊。再次,還需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一般采用甲胺磷、適樂時、全蝕凈混合拌種,為減輕苗期病蟲害發生、保苗、健壯生長打下基礎。最后,要采用精量播種機播種,播種深度應控制在3~5 cm。在有效密植條件下,不僅能提高單株行間分布的均勻度,而且能使其充分利用冬前積溫,為培育壯苗提供保障。
通過科學調控,培育健壯個體,促進或控制群體穩健發展是小麥高產、超高產栽培的關鍵。大量研究證明,小麥群體結構與質量的優劣是實現超高產的關鍵[1,2],只有建立高質量群體結構,才能實現高光合效率、高生物產量和高經濟系數,從而完成產量指標[3,4]。
根據天民184分蘗多、成穗率高的特點,在創建合理群體結構方面重點采取以下幾項措施:一是采用密植勻播,增加植株行內分布均勻度,提前群體最大光合值出現期,在穩定穗粒重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單位面積成穗數。二是精細耕地,足墑適期早播,培育冬前壯苗,構建群體高起點,爭取多成穗。三是依據土壤肥力化驗結果,按照產量指標與品種特性,重施基肥,尤其是加大磷、鉀肥和鋅肥的施用量,為培育壯苗、提高群體質量、增大物質積累奠定基礎。四是追氮時期后移[5],提高分蘗成穗率;保證小花發育期間氮素供應,促進小花間平衡發育,增加發育完善的小花數目,減少小花退化數,提高結實率;降低生育后期光合衰減率,延遲衰老,促進光合產物向籽粒轉運,提高粒重。五是管理上有促有控、促控結合,使群體、個體發育沿著既定方向發展。
3 合理的田間管理措施
依據天民184生育進程,關鍵高產栽培在冬前、春季和后期3個階段的田間管理。應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土壤類型、基礎肥力和品種特性等,在小麥生育期間超前診斷、決策,因苗情分階段指標化管理。具體措施分以下3個階段。
首先,天民184屬中多穗型弱春性品種,在合理密植條件下,因其具有分蘗能力強、成穗率高的特點,越冬前要控制分蘗過多,田間管理以控為主,除11月底之前進行一次化學除草、疏密補稀和中耕外,不采取任何促進措施。在其主莖葉齡達到6葉左右、莖蘗數近1 500萬個/hm2、單株分蘗數約5個、苗色不褪綠、植株健壯、無病蟲害的前提下,穩住其生長。
其次,天民184具有分蘗成穗率高、莖稈健壯、根系發達、耐肥性強、抗倒性好、穗粒數多、經濟系數高的特性,春季麥田管理以促肥水為主。即在拔節后期追施尿素300 kg/hm2,并結合灌水,使得肥料能更好地被植株吸收。在灌水的同時噴施禾果利,以防治紋枯病。此時期應加強麥田田間管理,及時有效防治雜草和病蟲害,保證整個麥田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侵染。
最后,天民184具有抗倒伏能力強、單穗粒重高、活稈成熟不早衰的特點,因此在后期田間管理上,重點是圍繞養根護葉防早衰、延長光合時間、防御籽粒敗育、提高灌漿強度、確保正常成熟,這需要管理上采用準確預測,選用合適的農藥,及時防治病蟲害,施藥同時結合噴施微肥促進灌漿,強化后期管理。 具體的管理措施如下:干旱情況下及時灌二次水;施肥不足的田塊,可結合澆水撒尿素75~150 kg/hm2,以提高小花結實率;小麥抽穗后期,先后噴施多菌靈2次、粉銹寧1次、抗蚜威和吡蟲啉各1次,防治赤霉病、銹病、白粉病和蚜蟲;在小麥灌漿期,噴施3次磷酸二氫鉀,以提高小麥單穗粒重。
4 產量達10 500 kg/hm2以上的結構模式
根據天民184生長發育特性,產量穩定在10 500 kg/hm2的最佳理論產量結構模式為4∶4∶4.5,即產量三因素構成:成穗數600萬穗/hm2,每穗粒數40粒,千粒重45 g??刂扑霐凳顷P鍵,群體密度過高,田間通風透光會受限制,不利于植株健康生長;群體密度過低,會直接影響收獲產量。天民184穗數應控制在600萬穗/hm2左右,這就需要控制好播量和灌水。在該群體密度條件下,結合冬前、春季和后期規范的田間管理,使得每穗粒數和籽粒千粒重達到預期目標。天民184產量三因素合理調控,使其最終的籽粒收獲產量達到既定的標準。
5 適時收獲
天民184應在蠟熟后期收獲。該時期表現為植株中下部葉片干枯、上部葉片變黃、莖稈依然有彈性,穗下節間呈金黃色、籽粒已全部轉黃、內部呈蠟質狀、生理也完全成熟,此時測得籽粒中干物質積累量達到高峰,品質佳、產量達最高,及時收獲,以防過熟收獲,影響籽粒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 1 ] 茹振鋼,馮素偉,李淦.黃淮麥區小麥品種的高產潛力與實現途徑[J].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7):3 388-3 393.
[ 2 ] 倪艷云,閔思桂,宋桂香,等.超高產小麥群體特征及其配套技術研究[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7,34(01):19-23.
[ 3 ] 何建寧,于振文,石玉,等.長期耕作方式對小麥光合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17,28(04):1 204-1 210.
[ 4 ] 黨紅凱,李瑞奇,李雁鳴,等.冬小麥葉片顯微結構和光合特性與產量的關系[J].麥類作物學報,2016,36(06):742-751.
[ 5 ] 王彥麗,邱喜陽,朱云集,等.施氮量和施氮時期對冬小麥幼穗小花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1,20(07):82-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45.htm